我們一見如故 (附黑妮原創:沿著蒙特利爾的足跡尋覓)
文章來源: DUMARTINI2012-08-28 11:19:54


此文首發----- 2010-09-17 14:32:55  黑妮發表於海歸網。
(黑妮原創)沿著蒙特利爾的足跡尋覓-我的藝術家朋友(已添加大量照片,有真人)


算一個引子:

我擅自作主將此文搬進了這兒,是因為從和黑妮以及她的大樹先生第一次私下接觸開始,我就被他們的才情深深吸引。。


誠意感謝“圍觀生活”四年前對黑妮文章的介紹,點擊重溫: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1411/200806/27911.html


更要謝謝黑妮對DUMARTINI發出的熱情喚喚(嗬嗬),要不也就沒有我們周末的蒙城會麵記了。

我·們 ·一·見·如·故!!





黑妮 評論於:2012-08-17 23:17:43 [回複評論]刪除 
圖片真好,文字真美,讓我重溫巴黎的每個細節。我以前住在La Defense,也在南邊的Cachan住過。

杜姐,我不是經常來文學城,但每次來了,都會尋覓你的名字。下個星期,我們全家要去蒙特利爾了,送小女去Mcguill。

有緣分相聚的話,我想,我會見到你嗎?
DUMARTINI 評論於:2012-08-18 07:39:14 [回複評論]刪除 
回複黑妮的評論:
首先謝謝你的好評,黑妮,如果我沒記錯,

你是不是圍觀生活的朋友,他筆下的那個黑妮啊?

歡迎你們全家來!祝賀女兒讀麥吉爾大學!

我給你悄悄話有我的妹兒,以便聯係!



黑妮原創



(一)

從紐約飛蒙特利爾,隻有一小時20分鍾。飛機降落,尚有高度,我看著下麵的小人國世界,馬路是一條條帶子,河流也是一條帶子,感觸最深的是比紐約多了許多“綠肺”,嗬嗬,中央公園,在這裏,不稀罕嘍!



從紐約來到蒙城,仿佛從喧鬧的迪斯科舞廳轉移到了浪漫幽靜的咖啡館。行人少了很多,腳步慢了許多,空氣也變得清爽,終於,我們重新邁入了井井有條的的生活,體會到了城市的有秩序的節奏。

 




這次美加東部行程16天,沒住過一天酒店,我一路尋覓城市,尋覓朋友,溫暖如家的感覺。我和大樹說:以後的旅行要多多去有朋友的地方,旅行會變得情感化,體會到天地人的真正溝通。

同學的媽媽為了我們的方便,臨時住到了她女兒家,把房子留給了我們。這個公寓就在市中心,地鐵站就在家門口,形同虛設,我們不需要,雙腳全能步行到想去的精華的地方。

從我們住的地方看到的晨曦 。








許多人,尤其是中國人,到達一個城市,都會去尋覓景點,拍照,然後趕赴下一個城市。蒙城不是讓你看某一個景點的城市,確切地說,沒有什麽特別的景點,但這個城市,給遊客呈現了最慷慨的接待,那就是“嬉笑節”。(Just for laughs festival)(July 2-July25)




我錯過了Jazz節,趕上了這個笑節。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演出,聽不完的笑聲。巨大的舞台,一個連一個全部搬到街上,來自各國的高空作業的雜技團,每天都奉獻精彩的演出。




夜色降臨,11點半的時候,煙花在天空絢麗開放。




不必擔心你不會講法語,蒙城的人們大多講英法雙語。 蒙城的初步印象是那麽美好,我把紐約完全拋在了腦後,也許,某種年齡,某種心態,某種節奏,城市也有心理年齡,我不再屬於那樣的奮鬥的人流。


(二)

我在蒙城的同學是半個藝術家,因為她嫁給了一整個藝術家,我不知道在這裏提她夫君的名字合適不?反正讀者們也可以根據我披露的名字在網上查到他的信息。 我的同學C 依然美麗,窈窕的身材還是當年北外舞蹈團的身影。當然,歲月在我們的臉上刻下了一些印記,但心,變得越來越飽滿,柔和。我想說,沉澱的風情會讓女人變得經典。 經典加古典是對我的這位美女同學最好的描述。




她的家是一個百年的老屋,城中心的房子,鬧中取靜,他們喜歡一切舊的有年份的東西。屋子裏所有的裝飾,那些畫,都是王水泊的作品。

我們在院子裏圍坐著,吃早餐,喝香茗。那個水壺,那個杯子都是我的同學自己燒的。她燒窯,燒了一堆的碗碟。她織布,一塊塊的,一張張,我隻能這麽描述,其實,在我的生涯裏麵,除了在博物館和電影裏看到過織布機,真的沒有見過手工布。那台織布機躺在同學家的走廊裏,是同學得獎贏來的獎品。它安靜地呆著,有點寂寞,工業化的年代,它的最後的愛人也許隻有熱愛織布藝術的人們了。
 
我的同學C 還是那麽優雅,喜歡一切美麗的古老的東西,遠離這個塵世的追逐和流行。歲月的痕跡留下了佐證:她和水泊有兩個漂亮得驚豔的女兒,看著她的背影,還是十七八的豆蔻年華。 當C 帶我們在蒙城穿行的時候,每一座房子,每一扇窗戶都開始張開翅膀,故事流動起來,我分不清是C在緩緩地講述,還是那些屋子的主人在憂傷。
 




C 在蒙城居住了20個年頭有多,downtown某個修道院的盡頭的轉彎處就是她的家,所有的藝術的故事,藝術的人生,她四周的那些房子,住過哪些有意思的人們,她緩緩訴說,我和大樹聽著蒙城的故事,優雅和浪漫彌漫開來,流動在我們的心田。





C的先生,水泊有許多其他的頭銜,比如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和係主任,電影編導,畫家等,但我最覺得描述他最貼切的,還是“藝術家”三個字。

其實,我對畫畫的藝術家一直有一種偏見,固執地認為他們都是生活淩亂的人。C和先生第一次來溫哥華時候,我見到是一個身材適中挺拔,皮膚白淨,氣質獨特,幹幹淨淨的男士,他臉上戴一副五四年代的眼鏡,按照現在的行話絕對是“帥哥”,非常般配我的“美女”同學。

我一直沒有機會觀看王水泊獨立製作的1999年奧斯卡最佳短記錄片提名的作品:天安門上太陽升,但我看到了他們家裏的那些畫:大幅的鍾馗捉鬼圖,裱在織錦緞上;那些紅色的毛澤東頭銜的連環畫,畫在透明的塑料片上,一串串,從天花板垂掛下來,燈罩似地,把空氣罩住,把燈光圍住,讓你回到那個年代。那兒,是我的童年,我如今所有的回憶幾乎都是美好的,我們的原生態生活一直停格在簡單的思想,簡單的生活中。

水泊剛從北京回來,之前一直忙著做《藝文中國》電視係列節目的總導演,回到加拿大還要籌拍一部關於移民的故事片和一部關於80年代理想主義的紀錄片,兩部片子形式不同但都是講我們熟悉的故事。

我自己一直想寫書,寫自己的故事,別人的故事,一直認為自己的人生故事也算得是“驚天地,泣鬼神”,想寫寫這我們這一代人三十年的心路曆程,水泊說:你是不是在忙著教書賺錢?現在很需要好劇本,趕緊寫吧,有機會我們合作。

這幾句話,我一直銘記著,我不知道此生,我是否還有那份激情,放下手中的一切,遠離誘惑,安靜下來,寫寫我們。

==========================



我的感想:

什麽是妙筆?這就是了! 讓讀的人   
有潛在的思緒隱隱流動的感覺,
有隨著生動的細節一起移步換景的感覺,
有呼之欲出,如見其人的準確的感覺,
也會油然生成以白描而非重彩勾畫出的腦中場景。。。

這一切不是光憑的技巧和什麽花裏胡哨的富麗堂皇,
正相反,順暢而簡潔的文字底下,流著作者的情感真因素。

然後
跟著一起思索了。。。

然後
如同一個浪子在與她-----相濡與沫的愛人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對這個舊日的情人開始“左手摸右手”,熟視無睹之時,就此讓他重新墮入了情網,重新審視她的好,重又愛上了她---蒙特利爾~~~~

這是黑妮文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