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些天在沒日沒夜地看連續劇
文章來源: DUMARTINI2011-12-28 15:15:05

(是留在點綴那兒的一個留言,收在自己博客吧)


我這些天在沒日沒夜地看連續劇,(哈,好久沒看完一整部國產劇了)而這一部,一直到末集,還是懸念不斷命運突變火花四濺令人淚眼迷離而欲罷不能。。。

也許因為寫的正是自己經曆過的那段日子(77級高考及以後的那十幾年);

也許因為有一兩個個性色彩比較鮮明豐富的人物特別抓住了人,演員的表現一如既往的精彩(比如生活經曆坎坷、思維十分叛逆的吳秀波:中戲學過4年表演,外表率性,內在深邃,使他眼睛中有很多內容,當然還有那個唯一的海清);

更因為有個國產連續劇中少見的故事講得好的劇本。


總之沒浪費這十幾個小時,很開心~~~



原鳴子 評論於:2011-12-28 15:38:23 [回複評論]  
啥名兒?


schweine_srq 評論於:2011-12-28 15:55:08 [回複評論]  
http://bbs.wenxuecity.com/tv/524726.html

請你原諒我。




 
謝謝上述兩位提醒,我忘寫劇名兒了~~~~~



評論選登(節選):(作者佚名)

二,男人的眼淚

《請你原諒我》是一部能逼出男人眼淚的好戲。

楊絳女士曾經說過,男人如孩子。我以親身經曆鬥膽補充,陪老婆看電視劇的男人更如青春期的孩子。他不說點反話,不提點意見,簡直就活不下去。

老公蜷在沙發深處,不時啜著我特意為他煮的咖啡,嘴裏仍然不閑著。先是質疑獨生子女下鄉問題,接著又對徐爸爸提出批評“早幾年就應該病退,讓孩子頂替回城”。直到眼見梅果的包被小偷搶走,終於出離憤怒了。“胡編亂造!在知青堆兒裏搶包,他能跑得了?不把他的腸子從嘴裏摳出來都不會收場!”“這是對我們全體男知青能力和人格的侮辱!”

的確,知青不能看知青的戲,醫生不能看醫生的戲。

感謝吳秀波,感謝梅果。是演員細膩、傳神、生動的表演挽救了這個劇。漸漸地,徐天已經不再是一個知青,而是一個男人,一個麵對誘惑,麵對貪念,又麵對良心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年輕男人。隨著徐天內心的掙紮和梅果的絕望,客廳裏終於安靜了下來。

當梅果意識恢複,衝出考場,對著徐天瘋狂廝打,繼而哭喊出“你知道我這五年是怎麽熬過來的,我一個親人都沒有,好不容易等到了高考,是你害了我,是你害了我”,我感到了身後男人粗重的呼吸和盡力壓抑著的身體的顫抖。

帶著內心最陰暗的虐待和報複的快感,我猛然回頭盯住老公的臉。這張一貫沉著堅毅、自信滿滿、隨時準備玩弄我於股掌之中的麵孔上,已經爬滿了淚水。

這就是傳說中男人的眼淚啊!

老公看著我,有一瞬間的尷尬,但是很快冷靜下來。他一麵抓過一張麵巾紙胡亂擦臉,一麵惡狠狠地瞪著我說:“有意思吧,比電視劇好看吧。”我強忍著笑,趕緊搖頭。

後麵一段極其精彩的徐天對吳晴的解釋戲我們是倒回去看的。

看戲的男人還真是像青春期的孩子,抓不住他心的時候,完全無計可施;可是一旦降服了他,就變得格外忠誠,一旦忠誠就難免盲目。自從老公流下第一滴眼淚後,他對這個劇再沒有一點挑剔,而且隻要是稍動感情的場麵,他都毫不吝嗇地涕淚橫流。

。。。。。。
四、關於徐天

朋友一直在催我寫徐天。可是我真的有點不願意下筆。因為這個人物已經超出了令我感動、感慨抑或震撼的範圍。他帶給我的,主要不是情感上的反應,而是一種更偏於理性層麵上的認知、思考和領悟。

對徐天這個人物的塑造,不知應歸功於總體設計還是歸功於個體演繹,或者兩者兼有吧,呈現出了難得的準確性。不是豐滿,不是生動,也不是細膩,而是準確。這個劇的編導演們準確地抓住了某一類男人的根本特質,然後通過豐富的細節,傳神的表演,流暢的情節,起伏的命運,完整地,同時也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對人物的詮釋。在這樣的高度上,時代是否具體,情節是否真實,形象是否合理,突然變得都不那麽重要了。由於本質的準確,徐天這個人物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意義,也就是代表性。

這樣總結可能有些拔高,但我確實覺得,《請你原諒我》的編導演們,不知是有自覺地還是在無意中,成就了一個典型人物,某一類男人的代表--徐天。

徐天這一類男人,我們姑且稱之為徐天們,並不是男性群體的大多數,但卻是男性群體的標誌和象征。

他們的第一個特質就是良好的男性智商加上強烈的好奇和獵奇心。其實好奇和獵奇心應該是大多數男性的特征。沒有做過這方麵的功課,所以不知這種特質是否與基因和激素有關。朋友曾經給我看過一篇文章,裏麵有這樣一句話“看見山洞就想尋寶,看見鳥窩就想掏蛋”,應該是對男性這種特質最形象的解說。徐天們是男人中的極致,其好奇心比正常男性更加強烈和單純,並且始終像孩子一樣難以平息,不管經過了多少歲月和人世的修理,稍一放鬆,稍有機會,就要冒頭。好奇心會促使其嚐試,比如徐天的寫鋼筆字、修農具、刻章甚至去見毛主席;好奇心也可能引領他長久地求索,比如徐天的沒完沒了的考古。這種男性近乎本能的好奇,正是人類探究世界、發展科學和藝術的原動力。愛因斯坦在一個演講裏曾經把搞科學的人分為三類,一類人是在科學的殿堂裏體驗自己智力超常的快感,滿足自己的雄心壯誌;一類人 “把腦力放在科學的祭壇上”純粹是為了功利性的目的。但是還有一種人,他們是渴望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沉悶”, 渴望用自己的方式畫出一幅世界的圖畫,並由此找到他在個人經驗的狹小範圍內所不能找到的寧靜和安定。就好像一個人想要逃離喧囂而登上高山,享受那些似乎為永恒而設計的寧靜景色。不管搞不搞科學,徐天顯然是最後一種人。愛因斯坦也是。我相信,徐天之所以想知道地宮的樣子,是因為他不但真想知道地宮的樣子,而且也在求索中尋找著那種為永恒而設計的寧靜。

徐天們的第二個特質具有中國特色,那就是對中國傳統的實用理學的出自本能的不認同和抵觸,以及由此引發的在自我認知、自我評價和社會定位等一係列方麵的迷茫和矛盾。實用理學這個概念應該是李澤厚先生在80年代初總結漢民族無意識集體原型時提出的。(時間太久,可能不準確了)我一直非常認同。他在《孔子再評價》一文中把深受儒學浸染的經世致用的中國傳統文化-心理結構描繪為“一種理性精神和理性態度”,“對待人生、生活的積極進取精神,服從理性的清醒態度,重實用輕思辨,重人事輕鬼神,善於協調群體”以及“極端重視現實實用的特點”。這樣的一種對人的要求和塑造,其實對女性的心理影響並不太大。因為女性的人格特點從其母性的本能出發,對秩序、和諧、安全、務實等的心理需求與這種文化要求比較切合。可是,對有著孩子般新鮮能量,對世界有著強烈好奇和探究欲的徐天們來說,這樣的要求和氛圍猶如噩夢。一旦遵循,很可能是對他們人格的顛覆和徹底重塑。他們在自覺或不自覺間產生著不認同和抵觸。(李澤厚先生在分析中國傳統文化-心理結構的利弊時就指出,這種民族文化結構正是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原始創造力,阻礙了我國現代科學的萌芽和發展。)這一類人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賈寶玉。賈寶玉不同於徐天的,就是他的不認同來得更加自覺,更加徹底,也更加直接和強烈。就像他看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對聯時,馬上“斷斷不肯在這裏”了,好歹換了屋子睡覺。而徐天隻是在高考的大鐵門外弱弱地跟小哥們兒念叨一下“我並不想上這個大學”。我想,那一刻的徐天也未必懂得自己為什麽會有如此的想法,那應該正是他的抵觸在蠢蠢欲動。鮮活的個體能量、對傳統的經世致用思想體係本能的反叛,無論何時,都有很強的審美優勢。所謂“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是否就是依據這樣的人文基礎?我想,這也是徐天們特別容易引起異性的好感,特“招人待見”的原因之一。但是隨著人生道路的延展,社會責任的增加,個性行為與社會整體評價體係的不協調,最終引發了種種的實際問題。學業受阻,愛情失敗,工作平庸,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徐天開始對自己逐漸產生懷疑,繼而自我否定和自我逃避。其實,不是所有的徐天都遭遇坎坷。恰恰相反,大部分的徐天們憑著良好的智商和部分的妥協在現實中會走得挺順利,甚至能衝上一定的高度。可是這並不能代表他們的內心可以得到妥善的安置。他們仍然會不斷對自己對社會對生活產生許多精神上的詰問,經曆著內心的迷茫和矛盾。我們婦產科界就曾經出過一個這樣的“奇才”,協和的婦產科博士,繼王小波之後我喜歡的作家,馮唐。

一個71年出生的小字輩。我私心裏覺得,他就是很典型的徐天。

徐天們的第三個特質是良知。拋開性別,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有靈魂的和沒有靈魂的。魔鬼夜訪錢鍾書的時候曾經向錢先生訴苦,說地獄的生意不好做,因為現在的人都壞得沒有靈魂。幸好徐天們有。因為他們有嚴重的孩子氣,而孩子最接近人性的本尊,人性的本尊即便不能如孟子所論述的那樣性善,但起碼還是誠實和柔軟的。因此,徐天們也是格外柔軟的。真不知是故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徐天這個人物,還真是孟子性善論最好的實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徐天能夠意識到私吞錢財的錯誤,係是非之心;不假思索地拉回懸崖邊的梅果,是惻隱之心;對梅果心存慚愧敬而遠之,是羞惡之心;希望成全費兵和梅果,又含辭讓之心。僅僅是在梅果一個人身上,徐天就完美詮釋了孟老夫子的性善論和四端說。我覺得,徐天這個人物,之所以讓人唏噓,很大的理由正是他內心的柔軟和良知。

良好的智商,孩子般的好奇,自覺或不自覺的對傳統的抵觸和叛逆,被壓製的求索的欲望和尋找著出口的創造力,對人生方向的茫然,自我認知的混亂,自我否定和自信相交織的矛盾,以及內心的柔軟和良知,構成了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成長中的男人的形象─徐天。

《請你原諒我》的結尾是開放的。有無數種可能,就像人生。徐天當沒當上曆史學家其實不重要,因為我們真的不缺曆史學家。

真正重要的,是他的心最後如何安放。

徐天們不管將經曆什麽,不管是得到世俗的成功還是平凡一生,也不管是跟吳晴、梅果或何佳中的任何一位相伴,其實都一樣。馮唐有一本散文集,書名是活著活著就老了。對,就是這個感覺,活著活著就老了。徐天們最終,也是最重要的,還是要麵對自己,看看到頭來能否回答自己對生活,對生命以及對自己的各種詰問。尋找人生的方向,尋找心的歸宿,隻能靠自己的領悟和自覺。精明如吳晴,果敢如梅果,包容如何佳,誰都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