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狀況不佳時,友善待人需要更偉大的人品
文章來源: DUMARTINI2009-10-14 20:19:21
(費德勒的成長故事:追尋完美 連載之十七)


童年照片集錦大全,在這兒: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7990

 

----------------------------------------------------------


點擊上一集,連載之十六: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41754

----------------------------------------------------------






2009.US OPEN



當羅傑·費德勒還是一位剛剛嶄露頭角的少年時,我便聽他說出了這句日後成為他生活座右銘的格言:“成為重要人物當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好人。”我有一次在翻閱一本由慈善家羅伯特·戴德曼——一位從洗盤子起家並最終成為建造度假村和私人俱樂部的成功的美國百萬富翁所撰寫的書時,偶然發現了這句充滿智慧的話語。戴德曼將這作為他十條黃金法則中的一條,他寫道:“當生活待你不薄而且所有的事情都順風順水時,友好體麵地做人就很簡單;而當你的狀況不佳時,這就成為一項巨大的挑戰;那種情況下,友善待人就需要更偉大的人品,因為你總會情不自禁地走向友善的反麵。

在從那之後的時間裏,羅傑·費德勒證明了他能夠並且仍將繼續遵循這一信條。他並不隻是將這句格言拿出來說說而已,它已成為他生活中指導性的原則。即便是在困難的情況下,他也總是和藹可親、尊敬待人,而作為幾乎被所有人追逐的世界頭號網球選手,他會遭遇到很多這樣困難的處境。有沒有人發現過羅傑·費德勒變成一個令人不快、自吹自擂、傲慢自大的勢利鬼呢?即便他感覺很糟,即便他不得不應對苦澀的失敗,即便他必須在同一天中把同樣的問題回答到第十二遍,即便他疲憊不堪、帶著傷痛或者就是想回到酒店自己的房中——他都能保持友好的態度。他也不會抗拒回答那些讓他不自在的問題,不會惱羞成怒或是猜疑提問者的企圖。

在上海的2005年網球大師杯賽上,一位中國記者問出了一個天真的問題:“羅傑,這麽多的球迷追逐著你,但你仍然如此友好,你是如何做到這麽友善地對待每一個人的呢?”因為費德勒沒有聽懂她的提問,這位記者不得不用英語重複了兩次問題,而費德勒一直耐心地聽完並且很快回答道:“當我可以做到友善待人時,為什麽我還要令人不快呢?事情對我就是這麽簡單。”





安迪·羅迪克在2005年溫布爾登決賽後對費德勒說:“我可真想痛恨你,但你這個人實在是太好了。”拉菲爾·納達爾在2005年贏得馬德裏站冠軍並且就此複製了費德勒在同一年贏得四項大師係列賽事桂冠的偉業後,收到了費德勒的祝賀短信;而當納達爾之後來到巴塞爾參加瑞士室內賽卻因傷退出了賽事時,費德勒還來到酒店看望他在賽季的大部分時間裏都在為了冠軍頭銜和世界第一的排名爭鬥的這兩位年度最佳網球選手,在遠離所有鏡頭追逐的地方聊了20分鍾。“我們還互相打過幾次電話。”納達爾說,“費德勒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世界頭號球員以及一個取得偉大成就的人,他還很安靜、沉著,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是個好人。”




發掘費德勒作為一個人所具備的優秀品質特征,對於傳記作家來說,也許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

他耐心、易於合作、樂於助人並且注意傾聽。
他對貧窮的人、弱勢群體以及他自己的慈善基金會都傾注了真心。
他講究公平、值得信賴並且對所有的事情都直接而坦誠,
如果他說一個球出界了,每個人都會立刻相信他的話。
他人情練達、沒有狹隘的偏見並且能說多種語言,他在說話前都會深思熟慮並且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

謙遜、不矯飾、忠誠可靠、充滿智慧並且富有同情心
他和那些絕對以自我為中心的運動員們毫無共同點,他們在即便有別人陪伴的情況下也會整晚談論著自己——這樣的人可不在少數!


再小的細節都會讓費德勒感興趣,人們一直都驚訝於他對他們的生活表達出的興趣;他總是努力記住人們的名字,並且希望能夠正確地稱呼他們。




費德勒按照那些已經確立的原則與價值觀生活,它們中的大部分無疑是他多年來從他的父母那裏獲取的,這些價值觀中就包括了正直、誠實、真誠、謙遜以及忠誠。那些他信賴的人會發現,他們擁有的是一位可以交往一生的朋友;即便是那些和網球世界毫無關係的他曾經的同學們,也在他最親密的朋友圈子中。“你總是可以信任他,與他傾心交談,並且依賴他。”瑞士球員馬可·齊烏迪奈利說道,“他能為你保守秘密。”

費德勒所遵循的原則之一便是要麽就根本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伊夫·阿萊格羅說:“當他做出一個決定後,他便會全情投入其中。”一直和費德勒保持著日常聯係的阿萊格羅,常常驚異於費德勒在掌控職業生涯中所顯示出的毫不妥協的意誌力以及他的職業精神。“網球就是他的生活,他的職業生涯就是他最重要的事情。”阿萊格羅說道,“為了能夠不斷提高水準,他竭盡所能;他完全享受他的生活,並且細細品味著生活。他熱愛網球以及和網球有關的一切事情,但那對他來說並不總是那麽容易。當我看到他必須要做那麽多事情時,我有時候甚至會想,自己不是世界第一其實是一種幸運。”

費德勒意識到他的網球生涯是短暫的,隻是他生命中的一段曆程而已,他知道他將會有足夠的時間去彌補上其他的享受——滑雪板、打高爾夫球、養育孩子、修剪草地、燒烤香腸或是與朋友們喝點兒啤酒。

當阿萊格羅2003年詢問費德勒能為位於瓦萊州的格翁網球俱樂部成立25周年做點什麽時,他對費德勒樂於助人以及可靠的品性深有感觸。阿萊格羅的父親當年成立了這家俱樂部,而俱樂部當時深陷債務危機。費德勒自發地提出,他可以用不收取任何費用打一場表演賽的方式去幫個忙。盡管他剛剛贏得了溫布爾登賽並且又在加斯塔德站打入決賽,他還是像他承諾的那樣來到了俱樂部,並且在3 000名觀眾麵前打了一場表演賽,將俱樂部從財務崩盤的邊緣解救了出來。

當他曾經的室友邁克爾拉瑪在2005年參加美國公開賽的資格賽時,費德勒來到看台上為他加油。在紐約期間的幾次晚餐中,他都給了這位稍稍比他年輕的同胞以指導和建議。“他主動給了我一些建議。”在費德勒的指導下通過了資格賽並且在法拉盛公園殺入正選賽第二輪的拉瑪說道,“我想那對他來說也很有趣,他也許並不介意更多的強大的瑞士球員出現。”



費德勒喜愛交際的快樂天性,以及他所擁有的愛國主義品質,也解釋了為什麽他和戴維斯杯代表隊共同度過的那些時間對於他來說有著深刻的意義。那些日子對於他而言,是一種可以從單調的巡回賽事中脫身的令人愉快的體驗,因為他從一位個人競爭者成為了團隊中的一員,而他與團隊中大部分人都是朋友的事實,也讓這種轉換對他而言更加容易。“戴維斯杯對他來說比其他的賽事壓力反而更小。”阿萊格羅說道,“巡回賽中經常碰到的那些問題都隱身幕後,我們一起打牌、尋開心,每個人都和其他人相處愉快。”對於阿萊格羅來說,這種積極的氛圍很明顯正是為什麽費德勒總能在戴維斯杯賽中打出最棒的比賽的原因:“他享受那種為國家比賽的感覺,而當他感覺良好的時候,他就幾乎是不可戰勝的。”

(全部圖片由杜馬重新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