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成長故事:羅傑與米爾卡的初吻
文章來源: DUMARTINI2009-09-07 17:43:14
(奧運初體驗)

讓我們看看羅傑在悉尼奧運會上的經曆——
他既有輸掉銅牌之戰之痛
也有收獲愛情的喜悅
羅傑與米爾卡在悉尼奧運會開幕式上一見鍾情
但他們將初吻
留給了奧運的最後一天 



!童年照片集錦大全,在這兒: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7990


 ------------------------------------------


(費德勒的成長故事:追尋完美 連載之七)

《費德勒的故事:追尋完美》作為費德勒迄今以來第一本也是惟一一本傳記,完整地記錄了費德勒從一個天賦異稟但性格暴烈的少年,成長為溫文爾雅且成就無數的史上最偉大網球運動員的動人過程。該書自2008年6月份出版後得到了國際各大傳媒的高度評價,就連費德勒的母親也表示,她將把這本書作為他兒子的百科全書來收藏。

----------------------------------------------------------




點擊上一集,連載之六: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6284




《悉尼奧運會初體驗》



     瑞士網球隊在悉尼奧運村裏和該國的射箭、柔道以及摔跤代表隊住在一起,他們相互交往並共進晚餐,費德勒還擁有享受一個單間的特權。“那是我參加過的最棒的賽事。”數年之後,費德勒如此表達著他對奧運會長期的迷戀。與巡回賽中長時間駐留酒店的單調生活相比,奧運會提供了豐富得多的體驗。盛大的開幕式、與別的運動項目參賽運動員的交流,以及奧運村中那種親密的團隊氛圍,同樣給瑞士女子網球奧林匹克代表隊隊員米爾卡·瓦瑞尼奇(Mirka Vavrinec)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次訓練之後,瓦瑞尼奇站在場邊滔滔不絕地表達著她對奧運會的感受:“奧運會真是太美妙了,難以置信的美好,簡直無以倫比。”當然,她也說了小她三歲的瑞士隊年輕球星費德勒的一些好話:“我沒想到他這麽有趣。”




      作為家中唯一的孩子,米爾卡1978年出生在前捷克斯洛伐克、目前屬於斯洛伐克部分的博伊尼斯(Bojnice)。在她隻有兩歲時,她的父母帶著她逃離了祖國,並且來到康斯坦斯湖畔的瑞士邊境城市克魯斯林根(Kreuzlingen)開創新的生活。她的父親米羅斯拉夫(Miroslav)是一位前標槍運動員,而他的太太德拉霍米亞(Drahomira)則經營一家珠寶店。1987年秋天,當米爾卡9歲時,米羅斯拉夫帶著家人來到了離家不遠的德國城市菲爾德斯塔德,而瑪蒂娜·納夫拉蒂諾娃(Martina Navratilova)正好在這裏參加一項WTA巡回賽事。

       捷克出生的納夫拉蒂諾娃當時正統治著女子網壇,而且和瓦瑞尼奇一家一樣,她也是從捷克斯洛伐克叛逃的。在菲爾德斯塔德,她熱情地招待了瓦瑞尼奇一家。“我們和她一起住了幾天。”米爾卡回憶那次旅行說。納夫拉蒂諾娃詢問她是否打網球,米爾卡說她不打,“我跳芭蕾舞。”這位八次溫布爾登冠軍得主(她在1990年拿下了她的第九個)建議她試試網球。她表示,米爾卡良好的體格和運動天賦應該能讓她在網球場上表現出色。納夫拉蒂諾娃甚至動用了她的人脈,詢問居住在瑞士的前捷克頭號球員傑裏·格拉納特(Jiri Granat)能否測試一下這個小女孩,並且擔任她的教練。

       米爾卡在17歲時成為世界前300位的球員,1996年一次久治不愈的踵傷讓她連續數月遠離賽場,令她的排名下跌了超過300位。1997年末時,她勇敢地將排名打回到第262位,並且充滿欣喜之情地期待著未來,她說道:“我真的非常希望得到世界前30位的排名。”

       與此同時,米爾卡獲得了瑞士護照。她和故土之間的唯一關聯,隻是仍然生活在斯洛伐克的幾個親戚,以及在她家中德語和斯洛伐克語混雜的語言環境。她仍然時不時和納夫拉蒂諾娃保持著聯係,並且非常幸運地找到了一位讚助人,瑞士工業家沃爾特·魯夫(Walter Ruf)資助她在女子網球巡回賽中生存了下來。

       多虧了她的野心和她的頑強毅力——以及她那甚至被某些專家看作是世界最佳的反手擊球——米爾卡在2000年首次打入世界前100位的排名。盡管她的排名還無法讓她有資格參加悉尼奧運會,但她幸運地獲得了一張外卡。



       當米爾卡在和最終的銀牌得主、俄羅斯的葉蓮娜·德蒙蒂埃娃(Elena Dementieva)的首輪比賽中隻贏得了兩局的同時,費德勒卻在一場接一場地累積著勝利。得益於缺少了安德列·阿加西和皮特·桑普拉斯的奧運會男子網球陣容,以及身處他同一個半區的馬拉特·薩芬(Marat Safin)、蒂姆·亨曼(Tim Henman)以及張德培的早早被爆冷淘汰出局,費德勒連續贏得了四場勝利並打入半決賽。這是他職業生涯至今的最佳戰績,令人驚訝地,這竟然來自於一項室外賽事。

            19歲的費德勒,正麵對著成為現代網球史上最年輕奧運會網球金牌得主的曆史機遇。然而,他在和世界排名第48位(低於費德勒12位)的德國球員托米·哈斯的半決賽中打得過於保守,最終遭受了一場決定性的失利。不過,他仍有贏得銅牌的良機。但是,他非但沒有以一枚奧運會獎牌贏得一項終身成就,反而輸給了世界排名第61位的法國人阿諾·迪帕斯奎爾(Arnaud DiPasquale),遭受了他職業生涯中最令人失望的時刻之一。盡管在第一盤的搶七局中一度以小分3比0領先,費德勒卻輸掉了此後9分中的7分並且以5比7輸掉了搶七局;第二盤比賽中,費德勒在搶七局6比7落後時逃過了一個賽點,兩分之後拿下了這個搶七。費德勒在決勝盤中率先破發已經出現抽筋症狀的迪帕斯奎爾並取得局分2比1領先,但法國人最終力挽狂瀾以7比6(7比5),6比7(7比9)和6比3贏得這場兩個半小時的艱苦拉鋸。 

       “考慮到這場比賽的進程,我真是不該輸掉,”幾乎難以控製住淚水的費德勒說道:“我真希望能夠站在領獎台上,而現在,除了我的自尊心之外,我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帶回家鄉。”



        不過,當時在不久之前還說過“我寧願選擇網球而不是一位女朋友”的費德勒,離開悉尼時並非除了自尊之外再一無所有。他和米爾卡的友誼發展為了浪漫的愛情。米爾卡說,她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羅傑對她懷有羅曼蒂克意義上的興趣,她承認:“他直到奧運會的最後一天才吻了我。”


1995年的羅傑和米爾卡



(下一篇說說費德勒第一次去中國的經曆: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