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正體字和簡化字
文章來源: 錢塘叟2024-04-28 20:38:23

關於正體字和簡化字

敝人在博客連載“上海舊事話百年”,得到不少網友的謬贊,十分感謝,提出明確批評的隻有一位“筆名老忘”先生,寫道:

莫名其妙。寫什麽繁體字?你還活在民國吧 ?

網友格利跟帖:正體字才是中華民族的正宗傳人。

格利兄所言完全正確,這叫 正體字,中國人寫了幾千年。

我不反對簡化,事實上古代也有簡化字,草書就是一種簡化字。

“筆名老忘”先生顯然太年輕,不知道簡化字的歷史。大陸官方進行的簡化運動 (正式名稱為“漢字簡化方案”) 共發表三批“簡化標準字”,第三批後來宣佈取消,當時我大約是高一,記憶尤新。

第一批是相當好的,如“陰陽”(陰陽),再如“長”是正體“長”的草書寫法(草書楷化),有些是古代已有的異體字,如“塵”(塵),“滅”(滅),還有些是原有的別字借用,如憂鬱(憂鬱),借用了鬱達夫的鬱姓;葉 (葉) 借用了寫佛經的貝葉。

第二批就廣遭批評,如“廠”“廣”,第三批發表更遭社會強烈反對,不久正式宣佈廢除。此後未再進行簡化,因此有一些本應簡化的,未再進行下去,如藏、攀、繁,等等。

我的態度,漢字簡化是好事,但五十年代大陸用政治運動的方式來推廣簡化是錯誤的,後來推廣普通話也是政治運動方式 (上海中小學嚴禁本地方言),中共任何事務都是用政治運動方式,它隻會這一招,沒辦法。

中國人應該了解正體字,尤其文科生必需認識和能書寫正體字。我一朋友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他一直生活在古文化中,寫信都是用文言文,上麵給他派了一個助手,是復旦大學中文係碩士,竟然連正體字都不認識,根本無法進行古文編輯工作,他破口大罵。

文學城的朋友們都已離開大陸,即所謂“簡中圈”,能看正體中文應該是基礎文化。

以上意見,供在大陸受教育的青年朋友參考。

最後,特別感謝“筆名老忘”先生,謝謝閣下垂注瀏覽,謝謝您的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