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房貸:理性的房貸策略
文章來源: 矽穀居士2023-08-23 17:57:12

在我先前的投資科普文章”為什麽提前還清房貸是一個糟糕透頂的主意?”裏,我解釋了保留房貸的理論基礎;今天,我想用具體的例子和簡單的數學計算,進一步闡述如何最大化房貸帶給我們的優勢。

未了簡化討論,我們用一個極端例子:如果你欠銀行100萬美元的房貸,而你剛好有100萬美元現金,你打算在多年後退息,你該怎麽辦?

通常的邏輯是,欠銀行的住房貸款應該盡快還清。但是,從理性的理財角度看,這根本不劃算;特別是考慮到2023年以前的十幾年時間裏,住房貸款利息率多年徘徊在4%左右,而且在美國,住房貸款的利息是可以抵稅的。

假設一個普通加州家庭,欠銀行100萬美元,貸款是5年的ARM(Adjustable Rate Mortage, 即浮動利率房貸), 假定前5年的固定利息率是4%。假定這個家庭的邊際稅率是35% (聯邦稅25%,加州稅10%),那麽實際的稅後房貸利息是:
    4% × (1 - 35%) = 2.6%

如果這個家庭有100萬美元現金,準備在30年後退休,那麽他們是立刻還清貸款呢,還是留著這個房貸呢?

A計劃: 傳統思維

按照傳統作法,直接把貸款還清,那麽30年以後,這個家庭僅僅擁有這個房子而已,100萬美元成了房子資產的一部分。如果需要用錢,就必須把房子賣掉,或者把房子抵押出去做房產抵押貸款。而且,這個家庭的財務風險完全和房地產市場同步。

B計劃和C計劃: 新攻略

我推薦兩個更理性的非傳統策略,其基本步驟如下:

  • 在每次5年ARM固定利率到期之前, 或者市場上5年ARM利息率降低的時候,做一個Cash-out Refinance, 從銀行拿出一部分房子淨值,把房貸重新變成一個新的100萬美元的5年ARM。這樣,基本上把傳統房貸變成了隻需付2.6%利息而不用付本金的 Interest-Only 的普通貸款。
  • 我們把最初的100萬,全部投資在標普500指數基金裏,年化收益率為10%。在扣除了2.6%的利息率後,我們實際的年化收益率就是7.4%。在30年裏,這些資金將會增長到850萬美元。

30年後,根據不同的選擇,我們有兩個方案:

  • B計劃: 一次性還清所有貸款。那麽需要賣掉120萬資產, 扣除資產增值稅後剩下100萬還給銀行,這樣這個家庭還有730萬現金資產。這個730萬就是比A計劃多出來的資產。
  • C計劃: 重新做一個15年的固定利率房貸, 然後在退休後慢慢還清,繼續享受房貸利息抵稅的好處,那就是繼續再享受15年的房貸利息抵稅優惠. 在15年後,理論上可以比B計劃再多出至少180萬美元資產。

顯而易見,C計劃是最佳選擇。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看出,B計劃和C計劃遠勝於基於傳統思維的A計劃。其實,即使沒有房貸利息抵稅這個優惠,甚至不用去反複做重新貸款,隻要投資組合的年收益率大於房貸的利息率,就不需要著急去還清房貸。而且, 把一部分資產放在證券市場上而不是全部放在房子裏,不僅帶來更大的靈活性和流動性,而且能夠很大地分散資產的風險。

在我先前的文章”小戶反擊戰“裏,我分享了一個我自己最近的一個具體操作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 投資股票是有不少風險的,而提前還房貸從而降低利息的收益是確定的;因此,在當前房貸利息率過高(比如超過7%)時,我不建議做Cash-out Refinance。你可以等到利息率下降以後,再做Cash-out Refinanc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