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秋園》有感
文章來源: 邵豐慧2024-04-07 09:25:36

翻開《秋園》這本書,馬上被它的自序打動。

一個從未寫作的人,一個被生活所累的人,在廚房裏以凳為桌, 用筆喚醒那些逝去的歲月,那些沉默的人事。 “自從寫作的念頭浮現,就再也沒法按壓下去。洗淨的青菜晾在籃子裏,灶頭燉著肉,在等湯滾沸的間隙,在抽油煙機的轟鳴聲中,我隨時坐下來,讓手中的筆在稿紙上快速移動”

“遙遠的記憶被喚起,一些消失了的人與事紛至遝來,原本零星散亂、隱隱約約的回憶,在動筆之後互相串聯,又喚醒和連接起更多的故事。我也感到奇怪:隻要提起筆,過去那些日子就湧到筆尖,搶著要被訴說出來。我就像是用筆趕路,重新走了一遍長長的人生。”

這種感覺,我也有過,那就是去年的五月,突然很想寫,我有麵向綠蔭的書桌,不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同樣無法按壓的衝動,卻沒有作者這樣的故事。

一個,如同是坐在院子裏撥豆角的老人,一邊手不停,一邊麵無表情,緩緩道來的別人家的故事。她臉上的褶皺,偶爾顫動的手,和往向遠方的渾濁的雙眼,袒露出那本該麻木,卻未曾麻木的心。

這樣的故事,讓我意識到,專業作家和這樣的“素人”作家之間的差別。 麵對這樣的苦難,專業作家,會仔仔細細地扒開來給你看,從景物的配合,到每個人的心理描寫,生怕你看不見,他們要在內心裏呐喊,要在幽怨裏控訴,要在沉默裏反抗….. 要有個主題。

“素人”作家,在書寫苦難時,生怕扒開了傷疤,她微笑著給你看這厚厚的痂,疼過哭過,還好都過去了。 即便是這樣,依然,讓我幾次都不忍心再讀下去,對於苦難,  我越來越沒有了Tolerance,但,又一次次拾起。不用打開痂,你也能感知痛,不用細細的描述,你也會自發地控訴,麵無表情淺淺地一句,勝過千千萬萬句的激奮表達。

昨天,在完成了一本工具書之後,我終於下定決心,要把這本書也做一個了解。 讓我驚訝的是,結尾如此倉促。定然是作者筆下留情,沒有把筆伸向自己,和身邊這些還活著的的親人。 這份留情,是專業作家,不會做的。

這份真實,讓這本書在微信讀書裏拿到了92的評分,超過了絕大多數的專業作家的作品。

這個評分,讓我看到希望。 “真實“的力量,超越了文采,超越了主題。

我是不是也可以寫呢?

她的故事, 沒有那麽多苦難, 沒有多麽高尚,也沒有多麽了不起的經曆,既不夠努力,也不夠智慧,她如眾人, 貪、嗔、癡、妒、慢、疑,一樣都不曾少過。她也會躲在被子下麵踹自己,也會驚訝的發現自己變成了曾經討厭的樣子,也會說出言不由衷的話,….

這樣的故事值得寫嗎?有人讀嗎?目的是什麽呢? 會寫出什麽樣的結局?

那個大時代嗎?卻分明在時代的邊緣,從未進入過中心。

驚醒,啟發? 自己好像都沒有搞明白。

為了娛樂大眾?為了那聲共情的歎息?

算了,算了,不想了,等哪天靈感乍現,筆隨心動,不過腦,任其書寫,寫哪兒是哪兒,愛看不看,管它有用沒用,自己寫的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