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重複一千遍 (2)】
文章來源: 唐宋韻2023-09-24 22:04:37

謊言重複一千遍 (2)

昨天有網友在我是博文《謊言重複一千遍》後麵留言說“……最後被中國人當成了百分百的事實拿來說事。很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當年朝鮮戰爭後李奇微將軍說過的那段:’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一場錯誤的戰爭’。”

這段話有兩個硬傷。最重要的問題是原話是使用虛擬語氣(“錯誤”並未真的發生),然而卻被歪譯成陳述句。第二個問題是,為了更有“說服力”,傳播者把說話的人給改了。其實,韓戰結束時的美軍的總司令李奇微(Mathew Ridgway)什麽也沒說。稍類似的話是當時美軍參謀長聯席會主席 (CJCS)布萊德利(Omar Bradley)在一個場合說的。這老兄從來沒有去過韓戰前線,然而,有些中國人恐怕也知道他。在電影《巴頓將軍》中,這位中規中矩的布萊德利將軍與巴頓有大量的對手戲。

咱們還是回頭說韓戰 ——

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突然南侵,朝鮮戰爭爆發。人民軍勢如破竹,3天便攻克首爾。兩周後聯合國建由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6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軍”,出兵朝鮮幹預。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策劃的仁川登陸,將朝鮮人民軍攔腰切斷,戰勢完全逆轉,10月19日,美軍攻占平壤,金日成軍隊大部被消滅。

此間,蘇、朝、中也已經做出了重大決定,幾十萬“中國人民誌願軍”分三路秘密進入朝鮮進攻聯合國軍。他們用兩個半月將 “聯合國軍”由鴨綠江邊擊退回三八線附近(這期間就包括不計傷亡的“長津湖戰役“)。

杜魯門認為此刻戰略平衡已達到,可以開始停戰談判了。他始終認為應該朝鮮戰爭應該限製在一場有限戰爭,並不希望與中國和蘇聯直接對抗。杜魯門是作為政治家對二戰後國際事務進行綜合考慮的。可麥克阿瑟作為軍人不這麽想。他認為如果亞洲的這場戰爭不能戰勝共產黨,後患很大。他在1951年初多次發表與美國國家政策相違背的講話和聲明。他有意直接空襲中國境內的目標。

美國是一個文官治國的國家,這是美國憲法的基石之一。總統是三軍最高統帥。然而麥克阿瑟不理會白宮關於不得擅自針對外交政策發表講話的要求,這就涉嫌挑戰憲法賦予的總統權威了。

於是,在與參謀長聯席會(Joint Chiefs of Staff, JCS)反複磋商並得到共識以後,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由罷黜了他,由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接任。據說麥克阿瑟得到消息後出奇地平靜,他對妻子說:“珍妮,我們終於要回家了。”

麥克阿瑟是二戰英雄,也是美國人心中的英雄。他回到美國後,在華盛頓受到50萬人英雄式歡迎。許多大城市都爆發了支持麥克阿瑟、反對杜魯門的遊行示威。還有議員倡議彈劾杜魯門。他的的支持率下降到26%。

1951年4月19日,在國會的告別演說中,麥克阿瑟發表了著名的演說《老兵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隨後,美國國會破例通過一個決議,批準為他專門製造一枚金質特殊榮譽勳章,

5月15日是國會就總統的罷免決定進行聽證的日子。麥克阿瑟會有什麽樣的證詞,國會參眾兩院議員以及全美民眾,乃至國際上均高度關注。人都想知道韓戰期間的前線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他被撤換。

麥克阿瑟將報告他與政府間的交流,如往返電報、指示以及作戰計劃等。這時杜魯門總統與軍方高層都很不安,但他們無法阻止麥克阿瑟在議員麵前的申訴。

麥克阿瑟走上講台,正準備開始陳述時,他接到了參謀長聯席會主席布萊德利傳來的一張紙條,上麵隻有兩個字: Notice Code。麥克阿瑟看到這張紙條,沉默良久。

他明白在他將要作的陳述涉及美國對北韓、中國和蘇聯的的政策以及許多戰爭細節,這其中有的屬於高度機密。很多內容或許已被對方部分截獲,但不太可能解碼。然而敵方卻可能根據自己的發言,破譯原先他們不了解的內容。

麥克阿瑟明白,辯解或有利於自己的名聲,但對於美國國家利益和尚在進行中的韓戰是有潛在危險的。於是,他出了令人吃驚的抉擇:他聳了聳肩,拿起他的資料一言不發走下了講台。

隨後,便是布萊德利的答辯:

I am under no illusion that our present strategy of using means short of total war to achieve our ends and oppose communism is a guarantee that a world war will not be thrust upon us. But a policy of patience and determination without provoking a world war, while we improve our military power, is one which we believe we must continue to follow…. (我很清楚,我們目前的戰略,也就是使用低於全麵戰爭的手段來達到我們的目標並反擊共產主義,可以保證不會引發世界大戰。但在提升我們軍力的同時,一項有耐心和決心且不至挑起世界大戰的政策,是我們必須繼續貫徹執行的。)

Under present circumstances, we have recommended against enlarging the war from Korea to also include Red China. The course of action often described as a limited war with Red China would increase the risk we are taking by engaging too much of our power in an area that is not the critical strategic prize. (在目前情況下,我們(參謀長聯席會)反對將朝鮮戰爭擴大至包括紅色中國在內。這一行動,即常說的與紅色中國的有限戰爭,會增加我們在這一地區投入過多力量的風險。該地區並無極端重要的戰略價值。)

Red China is not the powerful nation seeking to dominate the world. Frankly, in the opinio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his strategy would involve us in the wrong war, at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 and with the wrong enemy。(紅色中國並不是一個尋求稱霸世界的有實力的國家。坦率地講,根據參謀長聯席會的意見,(麥克阿瑟將軍)那樣的戰略將會讓我們卷入在錯誤地點,錯誤時間,與錯誤敵人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既然麥克阿瑟已經被解職,這些“錯誤”都是假設 …… 事實上,盡管對於後來的越戰,一些美國人認為是“錯誤”的。但對於韓戰,這麽認為的人極少。站在美國的國家利益角度看,那一仗是必須打的。輕易撤出朝鮮半島是不可接受的。

美國以陣亡3萬多人的代價,維持了三八線的劃分,更重要的是明確了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紅線。這方麵切不可低估美國的決心。而毛澤東用幾十萬人的頭顱給斯大林獻上了一份合格的投名狀。據說斯大林含著眼淚說:“還是中國同誌好,中國同誌好......" 進而,便有了隨後10年間蘇聯對中國教育、科技和工業化的全麵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