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安吉歿於車禍,談自己學車開車之短板
文章來源: huiling-LA美國2024-03-20 18:35:41

我一向做任何事情都是不服輸的,尤其是骨子裏有些女權主義的傾向,從來不覺得女不如男。在國內時“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宣傳深入骨髓,那禍國秧民瘋婆子江青不是還說過:“男人有什麽了不起,男人還是女人生的!” 雖然是蠻橫無理令人啼笑皆非,但潛移默化中,在中國出生長大的我輩女性大都認為男女平等,女人沒有什麽事做不成的,女兒當自強!

唯有認路和開車這樁事情,我是真服了男司機。我在中國時沒機會學開車,當年上山下鄉十幾歲時對“女拖拉機手”很向往,還買了幾本拖拉機和汽車的書籍看,夢想能開著拖拉機去機械化種田,可惜山區大都是梯田,生產隊裏根本沒有拖拉機。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物資短缺,福州人對職業排行有個順口溜“ 一嘟嘟(司機),二醫師,三殺豬”! 必得用福州話講才押韻逗趣。雖是戲謔,但也說明了司機因為開車既拉風,又能走南闖北捎帶買東西,有物質交流的便利;而醫師看病人脈廣,購買食物較方便;殺豬佬吃肉近水樓台,多麽卑微的需求形成了職業的可憐排名榜!以至於當年司機成了最佳職業,超過醫師,領先殺豬佬。可我雖然很青睞學開車當司機,但在國內時從來沒有機會摸過方向盤。

來美國後,才知道這是車輪上的國家,基本上男女老少(十六歲以上)全民開車,開車是謀生的基本技能。八十年代中期,先生比我早來美國一年多,馬上買了一部手動破車,考了學車許可,窮留學生省錢摳門,居然沒上過一次駕駛課。聽他講,一天下課拉上已經有駕照的同學,由那同學把車開到一個空曠的停車場,然後先生坐上駕駛位,同學教他基本幾招,前進、後退、左右轉彎、三點掉頭和平行泊車,他學的認真,領悟極快,三個多鍾頭後,居然行進自如,於是開車打道回府,由於道路不熟,一不留神上了高速公路入口,先生嚇出冷汗,朋友坐在副駕上壯膽,就這樣第一次學車就在高速公路上狂奔。此後信心大增,每天有空就練車,沒幾天就考上駕照,也算學車傳奇了。

我學車就沒那麽容易了,首先是看到那麽多的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馳,就不禁頭暈目眩,再者不是天真的小姑娘了,懂得“保命哲學”了,汽車是“馬路殺手”之類的說法引起恐懼感,使我拖延了一年多才開始跟著先生學車。由於他自己三個小時學會開車,沒幾天又考上駕照,所以就認為開車很容易,嫌我太笨膽子太小,學了好幾次還不敢上路,而且還經常熄火。我則抱怨手動車發動時手忙腳亂,換檔還易熄火,在紅燈前停車再前行也常會死車,哪敢開上街?吵嚷幾次後,先生決定換個自動車,我這才慢慢在先生指導下,學會開車基本路數,也敢開車在周邊逛了,前後練習了二十多小時就約了路考。

沒想到路考卻好事多磨,竟然考了四次才通過!第一次見到考官先就膽怯腿軟,按著指令上路,緊張得也沒注意到考官講“前行”時,其實是他設個陷井,那條路是反向單行道,我應該置疑考官並改路線的,但我徑直開進去,所以考砸了。第二次路考,在紅燈前停在一輛超高的卡車後麵,紅燈轉綠了但卡車不動,我沒注意到還死等,考官講我應該換道開走的,所以又不讓我考過。第三次什麽錯也沒犯,考官說我開得猶猶豫豫,經驗不足,還得多練,又Failed ! 這下我氣炸鍋了,埋怨先生教得不好,順便講一下,老留老公們總結經驗,千萬不能教老婆開車,因為夫妻不能變師徒,誰服誰呀!吵吵鬧鬧的,有幾對因為學開車都差不多鬧離婚了!我們還好,但也互懟紅臉了幾次。所以痛定思痛,我上駕駛學校報了名,告訴他們我會開車了,隻要上三節課加強技能,然後付二節課時費請教官陪我路考。這招奏效了,當時每節課二十刀,這一百刀花得值了,駕校老師糾正了我的一些動作,強調了開車時前瞻後顧的重要性,要形成看左右後視鏡的習慣,以及換道前一定要先打燈、看後車窗,要避開死角、迅速轉頭看後車狀態等等,他還強調了開車要集中注意力,要準確判斷路況,要膽大心細靈活處理等等,這些都是老司機的經驗精華,聽了受益匪淺,我開車上路更胸有成竹了。果然第四次路考時,我的教官坐在後排給我壯膽,我按考官指令完成得近乎完美,連三點轉彎和平行泊車都無懈可擊,我終於拿到駕照了!這是在美國奮鬥的基本而重要的技能,一張通往獨立和成功的通行證呀!我越想越開心。

但是拿到駕照開心了,卻仍舊害怕上路,尤其是不敢上高速,見到高速公路上五六排的車流呼嘯而過,總覺得分分鍾會出車禍,甚至每次獨自開車出門前都會胡思亂想,於是我常自嘲:得有些“視死如歸”的精神才敢開車。可怕的是我不大會看地圖,每去陌生地方,得把地圖翻來複去比劃半天,並且方向感極差,也不認路,跑相反方向的事時有發生。開車時前進與倒退檔也會糊裏糊塗掛錯,但我有一個法寶,一不對勁就踩刹車,所以還沒鑄成大錯過。那時我上班有可直達的地鐵和公交車,平時上哪都是先生開車,我沒有急迫需要開車的願望,駕照被我雪藏了年餘不用。

直到先生去韓國出差了個把月,當時新買的豐田Camry就靜靜的停在車道上,我和女兒都是搭公車上學上班,這下當年九歲的女兒不幹了,多次抱怨;“ 我的朋友們媽媽都會開車,我媽媽有駕照卻不開車!我要坐車!” 吵吵後小妞子又建議;“媽媽我給你帶路,你不要看地圖,我告訴你怎麽走。今天是星期天,我們開車去海邊玩吧!” 嗯,小妞兒講得對,她居然知道我不會看地圖的心結!於是在她的陪伴下,我們開始上路去了熟悉的local 本地超市購物,有時接送她上下學,周末去附近公園等等,我也慢慢克服了開車恐懼,能夠近距離來去自如了,但高速公路還是盡量避免。

等到先生回來,大為驚訝女兒竟然幫助我基本上克服了開車恐懼感,從此以後,三人出門時,他盡量讓我開車,也讓我短距離開freeway, 但我也許天生膽小不喜歡挑戰,始終對上highway 心存畏懼。後來有GPS了,對於我這地圖盲方向盲來說,開車方便容易多了!

這期間,我們又買了一部轎車由我專用,盡管我小心翼翼但還是發生了兩次車禍,都是別人撞到我的。

第一次是發生在波士頓臭名昭著的storrow drive , 這條主幹道是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的,順便帶女兒上下學。這條路彎道巨多又狹窄,那天有個外地女司機攔腰撞上我的後座車門,幸好女兒坐在副駕位上,我倆都隻是被撞擊力嚇壞了並無大礙,但召來警察調查事故寫報告,又打電話給保險公司,然後讓拖車公司來把爛車拖去修理廠,好一陣忙亂!先生也來到事故現場幫忙,一家人精疲力盡,十來歲女兒初遇車禍,著實驚嚇了一回。

第二次就沒那麽幸運了,我開車帶來探親的婆婆去奧特來斯血拚,回程路上紅燈轉綠正要啟動,一部從交叉路口闖來的皮卡飛奔而來,成直角撞上我的車頭,刹那間巨大的衝擊力把擋風玻璃撞碎了,一塊小碎尖片劃過婆婆的額頭,頓時血流不止,婆婆嚇得尖叫並流淚,我也嚇呆了,但還本能地緊緊踩下刹車,停牢在原地。趕緊安撫婆婆,幸好隻是擦破額角的表皮,要是擊中眼睛或者更不幸的事發生,怎麽向先生交代?我冒出一身冷汗,腿都幾乎軟了,正在這時,不知現場誰打了911,一輛救護車呼嘯而來,醫護人員給我婆婆包紮傷口,把她扶到救護車上躺下,因她不會說英語,又讓我隨車。我這邊顧不上埋怨,迅速與肇事車主交換了保險信息,警察來了取證,對方倒是老實承認闖紅燈,警察讓我填表簽字後,就放我跟救護車去附近醫院急診室了。爛車也被拖去修理廠了,花了個把月時間近九千美元才修好,當然是對方保險公司付費。

急診室醫生給婆婆好一番檢查,X光、B超、CT全套查了內髒也無礙,我這才放心了,鬆懈下來後才發現自己脖子很痛,大約是被撞擊的霎間,脖子突然前傾所致,幸而查了無事,半天忙亂下來狼狽不堪,口幹舌燥,內衣都汗濕了。先生也趕來急診室看望他媽媽,對我頗有微詞,認為我車技不行,應變能力差,如果是他見到飛奔而來的車子,應該搶前把車極速開走!也許他是對的,當時見到飛奔而來的車子,我是嚇呆了,反而把車刹死,但如果能在這0.1秒的時間裏作出正確的判斷,可能會避免這場車禍!我雖有些赧然,但又認為這超出我的能力範圍,這場車禍我不是過錯方啊!

婆婆當天就岀院了,此後她好久不敢坐我的車,後來隻敢坐她兒子開的車,而且要坐後排中間,可惜她老人家不知道,有時後排也會被撞毀的。後來居然有律師打電話來,幫我們向對方保險公司索賠,律師和婆婆都得了些銀子,算是有驚無險,也給婆婆賠償壓驚了。

最近最吸睛的趙安吉車禍,有許多媒體揭示源於她車技爛,三點轉彎最後一步應前行卻誤掛倒車檔,而且落入池水中後,沒有正確的判斷力和應變能力,居然浪費幾分鍾講電話向外求救;當時在岸上如果她能馬上踩刹車,即可避免倒車直落池塘,而在墮入塘底後如能迅速自救也或能生還;如不浪費時間打電話,而是趁電未斷時打開車門按鈕,即可在車進水後,水壓減少時打開車門遊出來;或者在車內進水前用重物銳物甚至鑽戒來敲碎車窗玻璃,總之這個聰明絕頂的女人駕車技術和處理突變的能力卻與她的智商不匹配,以至身為海洋航運女王卻溺斃於自家的小池塘,很可憐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該是多麽恐懼和絕望,真是死於非命,太不值得了!

此文在文城發出一天後,讀到德州警方發布的新聞:趙安吉屍檢的血液毒理學檢測報告顯示,她的血液酒精濃度為每100毫升0.233克,接近德州法定上限每100毫升0.08克的3倍。這就實捶了原先多個自媒體猜測的酒駕致死!多麽冰雪聰明的女強人,卻在高濃度的酒精作用下,昏頭昏腦胡亂開車,完全錯亂,當汽車反向猛力後退時也不知剎車,車子沉沒了,第一時間未打911,卻給閨蜜打電話聊了8分鍾!要是她能有正確的判斷及時進行自救,斷不致在車內活活溺亡。

從趙安吉匪夷所思的車禍聯係自己學車開車的糗事,我不禁想到,是不是上帝造人時,給男人強壯堅毅果敢的特質,隨機應變的能力比較強?而女人則纖細溫柔隨和、應激反應力低弱?我找不到答案,但我承認自己的開車短板,反應不夠迅速和靈敏,於是我告訴自已:首先上路前永遠不要喝酒,其實我隻偶爾呡些啤酒,現在更要完全戒了。開車要集中精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身體不舒服不上路;要嚴格按照規則,停車牌前一定停下車東張西望後再啟動;“寧停三分不搶一秒”(這是國內公路警示語),不要與人搶道;轉換車道時一定要充分觀察後車狀態;保持清醒頭腦,在突發事件時盡量正確判斷及時處理!最後是不開長途,能不上高速公路就盡量開local 地方公路,我不能確定在瞬間萬變的高速公路駕車,自己的應變能力足夠避開車禍,我把GPS 定在非高速路線上了,咱退休了,開車慢悠悠求安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