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粉絲,說粉絲
文章來源: 水沫2017-12-09 09:39:04

天寒地冷的日子,很喜歡吃粉絲湯。

雞湯或者高湯,放入幾片大白菜,一小卷粉絲,其餘的湯料就由著各自喜好,我放了大幹蝦,魚餃,肉圓,香菇,筍幹。。。各種材料在湯鍋慢燉中釋放出自身的鮮美,香氣撲鼻而來,和著晶瑩潤滑的粉絲,舌尖味蕾得到極大滿足,熱氣騰騰地喝下去,百骸俱暖,酣暢淋漓,吃得停不下來。其實晚餐還做了排骨和青菜,不過在鮮掉眉毛的粉絲湯麵前,黯然失色了。

最近有點懶,有些日子沒進城了,一來就發現圓導家有PARTY,我就先帶著這個圓菜去慰問小導們了。

喝粉絲湯的時候,忽然就想起了粉絲的另一個含義,就是喜歡和支持某一個人或事的群體。其實這個詞跟我們吃的粉絲一點關係沒有,它從英語FANS音譯而來。 

前些日子看見菲兒和曉青在聊粉絲,所以也一時興起,隨意說幾句我知道的粉絲。因為我喜歡關注影視,因此也關注了一些粉絲,主要是明星的粉絲。 

網絡上活躍的粉絲,以中小學生居多,可是粉絲中也有許多中年高知,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學者、教授和科學家,雖然籠統稱作粉絲,實際粉絲也是各有不同。 

成為粉絲其實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喜歡一個跟自己毫不相幹的人,遠遠地,不計得失地喜歡,生活也因此添了一份色彩。 

總覺得會做粉絲的人一定是有點浪漫情結的人,尤其是真愛粉,愛著一個自己的偶像,一個由影視形象和自己想象而剪裁出來的理想人物,不求得到,全情付出,一路守護,在外人看來有點傻,可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這裏說的是明星粉絲,女性居多。男人即便做粉絲,大多會粉政治軍事人物或者球隊,他們的血液中天然存在爭鬥性,這個不在此篇討論範圍。 

成為粉絲的第一步一般是看這個演員所有的劇,一部接著一部看,即便是狗血劇,因為有了自己喜歡的演員,也會看得津津有味,或者有一種粉絲名詞,叫著"脫水版",很多明星粉絲都會為他們的偶像剪輯出個人CUT,如果劇實在太爛,那麽就看個人CUT 

成為粉絲的第二步是去會找這個演員的所有訪談或者綜藝活動,這時你已經不僅僅喜歡這個演員的影視形象,而是真正去了解演員本人了。有的粉絲被影視形象的魅力吸引,看了訪談後發覺演員本人十分平庸,也就漸漸脫粉了。 

成為粉絲的第三步是關注和追蹤關於這個演員的所有消息。曉青說她在微博上提到胡歌,一大幫粉絲就過來說話。這是因為這些粉絲時時都在微薄上做關鍵詞搜索。我在微博上都不敢說明星全名。假若用了全名,若是說好話,一堆粉絲來點讚,若是說壞話,那就慘了,粉絲會輪番來攻擊你,有時甚至會延續好幾天,更有私信裏不堪入目難聽之話。 這就是所謂的“粉絲控評”。

成為粉絲的第四步是為演員投票,支持網播點擊率等。這種投票和網播點擊,並不是投一次或者點一次就好了,而是會反複地刷,想盡辦法不厭其煩地重複,小孩子自然是樂此不疲,也見過中年粉絲為偶像刷票到淩晨,樂在其中,尤其是偶像因此得了白玉蘭或者金鷹之類的大獎,更是軍功章有我一份的喜悅。 

更為癡迷的粉絲還會到現場為偶像揮旗呐喊,到機場接機,以偶像的名義捐款,大量購買偶像的作品,為偶像買下行星的名字等等。 

有些非常投入的粉絲,還會為了偶像去掐架,掐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網絡是江湖,粉圈更是風起雲湧的大江湖,作為充斥功利欲望的娛樂圈的一部分,各種腥風血雨、金枝欲孽的大戲輪番上演,層出不窮,令人咋舌。 

誠如食物粉絲品種繁多,有綠豆粉絲、豌豆粉絲、蠶豆粉絲、紅薯粉絲、土豆粉絲等,明星粉絲也各具形態,有親媽粉、後媽粉、顏粉、事業粉、真愛粉、路人粉、散粉等。有的愛到癡迷,有的淺淺欣賞。文學城網友的平均年齡較大,所以多數隻是路人散粉,淡淡的喜歡而已,沒有年輕人追星的狂熱,倒也避免了失去理性的所謂"腦殘粉"行為。 

其實投入與得到總是成正比,見到過那些全心投入的粉絲,在看到自己的偶像從默默無聞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刻,欣喜若狂,喜極而泣,那份巨大的快樂和幸福感,完全不亞於自己得獎的喜悅,隻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常常聽到粉絲說一句話,看見別人誇自己的偶像比誇自己還高興。 

當我見到她們為了偶像得獎而歡欣鼓舞的一幕,其實也是困惑了一陣,同樣是快樂,一個是跟自己毫不關係的人得獎,一個是自己經過努力得到的獎,兩者之間有區別嗎?都是那一瞬間從心底裏發出的驕傲自豪,而人生不過就是由這些瞬間組成。 

其實快樂就好,什麽形式的快樂並不重要。工作的快樂,烹飪的快樂,親情的快樂,這些是傳統的人生溫暖的快樂,而粉絲的快樂,網絡的快樂,這些是虛妄的快樂,但是那一瞬間的喜悅,都是真實的感覺。 

吃粉絲是件快樂的事,至於做粉絲,完全依人而定,假若覺得快樂,也是生活中一種有趣的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