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不亡者壽
文章來源: 馮墟2023-10-29 09:13:33

李克強猝逝,離他從總理職務上卸任才剛半年,大家都感到突然。對他突然離世,哀悼的人多,幸災樂禍的少。民眾的這種反應,對現時的共產黨高官,可以說是一份哀榮,是黨中央、國務院都給不了的。

倒不是因為他有過什麽豐功偉績,而是因為他曾經代表著一種希望。

他是個讀書人,真正的讀書人從不四處炫耀自己的書單。程老師教英語,他本人也會英語,但公開場合講得少。可以說,他是個謙卑的讀書人。他肯定想不出用漢語拚音取代英語這種意義深遠的重大決策。

他了解國情,知道全麵脫貧之後,全國還有六億人月收入不過千元,並且願意就此說句實話。

他睜眼看世界,知道動態清零不是長久之計,社會遲早要恢複自由、開放的常態。

他曾經豪情萬丈,主張簡政放權,重視市場主體。提倡大眾創業,力促互聯經濟。

但到頭來,人們隻能長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艱,他提出地攤經濟。

 

他代表著一種什麽希望呢?文明、自由和開放。黎民百姓的要求不高,隻要空中有一點自由的氧氣,和在街邊擺攤設點的權利。

他辜負了這種希望,雖然有人說他的死跟這種希望有關。

漢語中,總的本意,是聚而縛之;理的本意,是切割玉石。總理作為政府首腦的名稱,到1911年清朝快滅亡時才形成,相當晚近。到李克強擔任總理的時候,已經名不副實。他卸任後,更是每況愈下。中國以後不一定有總理。

 

中國官方的訃告稱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沒想到,改革開放的年代還會產生新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他履曆上有汙點,包括他在主政河南期間,一度對血漿經濟造成艾滋病泛濫的惡果失察。

我們可以問他的來生。高耀潔醫師長期關注河南的艾滋病狀況,並因此受到迫害。她現居紐約,都95歲了。你想對她說些什麽?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問。一般說來,謹慎是為了保全。諸葛一生唯謹慎,未能保全蜀漢。如果早知道卸任半年後就會死去、一切無可保全,會不會放手一搏、而不是一味謙讓?“時日曷喪?予與汝皆亡!”一點都不後悔?

 

李克強在年齡上大我們一層,在學業、職業上可以算前輩。但是在全球化時代,人跟人的關係常常隻有一層之隔。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夫人跟他的北大故舊有過接觸。

其中一位艾先生,是他大學同班同學。我夫人曾跟他一處共事,時間雖然不長,但相處融洽,所以分開之後還有聯係。“你就沒想到去找找您的總理同學?”“找他的人太多了!”艾先生除了是北大的畢業生,後來還拿了西方名校的文憑。職業發展機緣不算最好,沒有大富大貴。但是不用擔驚受怕,孩子在美國,本人早就在南歐買了退休房。

還有一位常先生,在北大是跟李克強一樣的風雲人物。他要是八九年不主動退黨,可能會成為地位不亞於李克強的國家領導人。人就怕有良心。有一次,夫人告訴我,她要給一位常先生打電話。我說,我知道他。其時他是某名門家族公司聘請的肆意毆。他兼有中國和歐美名校的文憑,加上他早年的資曆,可以替公司裝點門麵。

李克強、艾先生和常先生,這三位北大人不同的人生際遇,值得人們體味。人生的意義何在?一般人要考慮,政要人物更要考慮。

 

有一年我去北京,順便替人去一家出版社辦事。要找的人是那兒的編輯。事先用電郵聯係好。也查了一下他是何許人也。喔,他替程老師編過書。

要辦的事兩三分鍾就辦好了,其它絕大部分時間都隨著他在層層疊疊齊人高的書籍中穿行。見不到人,也聽不到外麵的喧囂。

 

聊以這篇短文,悼念這位沒有活到平均壽命的讀書人。程老師節哀。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