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10日(一)英殖日據的痕跡-毛姆酒店,英式奶茶,罌粟籽湯,遠征軍的橋,昂山將軍辦公室
文章來源: 琦跡2022-06-30 07:13:38

緬甸之行的計劃源於2015年12月的泰國之行。二戰盟軍戰俘修建的死亡鐵路也叫泰緬鐵路,當火車行駛到泰緬邊境,我不得不下車,望著火車像一條閃閃發光的巨蛇漸漸蜿蜒消失在緬甸鬱鬱蔥蔥的群山裏,悵然想:“要是能坐著這輛火車去趟緬甸該有多好。”2016年底,在滇緬邊境重走二戰遠征軍路,行至畹町橋,緬甸就在幾米外的橋那頭,無奈那年緬北重燃戰火,炮聲隆隆處處聞,國門緊閉出不得。

這一等就是3年,苦等中,奧威爾的《緬甸往事》,毛姆的《客廳裏的紳士》,丹尼爾.梅森的《調琴師》,艾瑪·拉金的《在緬甸尋找奧威爾》為我營造了一個書本中的緬甸,如夢如幻,勾魂攝魄:熱帶灼熱的陽光照耀頭頂,金光閃閃的佛塔亮瞎雙眼,巨蟒般的伊洛瓦底江蜿蜒遊走,藤蔓垂懸瘴氣彌漫的叢林鋪到天際,皮威戲的歡歌在街頭縈繞,古老詭秘的巫術無處不在,姑娘們黑發上的潔白素馨花撩人心動…

2018年12月,我終於成行緬甸,一個真實的緬甸行雲流水般地展現在眼前,耐人尋味。毛姆書中常提到緬甸玻璃碎片鑲嵌畫,旅行結束半年後,我嚐試把行程中的所見所聞裁成小塊小塊的碎片,不按照旅行路線順序而是按照緬甸時代順序拚成我腦海裏的緬甸鑲嵌畫。原諒我的閱讀和知識量都非常有限,拚出來的畫難免粗糙,或歪曲,或片麵,但這就是我眼中的緬甸。

  • 碎片組1: 英國殖民時代的遺留 -  a.STRAND 酒店,b.緬式奶茶,c.罌粟籽湯

            a.STRAND 酒店

從1824年開始,英國三打緬甸,逐步蠶食,1885年緬甸徹底成為英國的屬地。英國人把緬甸的首都從曼德勒(Mandalay)移到了仰光,在這裏修建了大學,各色英式大樓、公園、植物園等,從此,仰光的繁華在當時的東南亞首屈一指。

1922年,我最喜愛的英國作家毛姆到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做了一次旅行,寫下了《客廳裏的紳士》,盤恒仰光時,毛姆下榻Strand hotel。96年後的2018年12月22日,我下飛機直奔Strand hotel,心心念念想穿越到英國殖民時代。Strand 酒店(1901年開業)與新加坡的Raffle 大酒店(1885年)以及馬來西亞檳城東方大酒店Eastern & Oriental Hotel(1887年)有相同的DNA,都誕生於Sarkie 兄弟。文物講究個包漿,我看酒店亦然,沒有曆史沉澱的酒店哪怕用金馬桶,總覺得泛“賊光”。與生俱來的英倫殖民氣息,百年間下榻過的風雲人物,都為Strand hotel逐層逐層 包上了曆史感和神秘感的“漿”,而遊客無怨無悔地為這層“漿”買昂貴的單。仰光有很多類似Strand 酒店的英國老建築,但因為疏於管理,牆壁發黑長滿苔蘚,生鏽的鋼梁往下滴著髒水,在我看來,這些都是無價的財富,如果規劃合理,打理得力,在不久的將來,都將是新的旅遊增長引擎。

酒店每層樓都配一個24小時服務的管家,身穿隆基(緬甸男人的筒裙),笑容可掬。每次我出門,管家便恭恭敬敬地出現並取走巨大的老英式鑰匙。回來時,管家聽到電梯響動會及時現身,開房門,送上新鮮果盤或冰鎮果汁後又迅速隱身,既無微不至又確保不幹擾客人。

(上圖:STRAND 酒店臥室,衛生間,書房兼客廳)

房間從裝修到家具到氣息都與我住過的英國的老維多利亞酒店相似,典雅,沉穩,精致。當然Strand酒店房間麵積更大更闊氣,一間臥室,一間書房兼會客廳,一間行李房,一套衛生間。說衛生間是一套而不是一間,是因為大衛生間裏又套著兩個獨立小間。大衛裏麵並列兩個款洗台,可供雙人並排梳洗,牆邊一個英國老式浴缸用來泡泡浴,而套著的兩個獨立小間,都各自帶房門,一間專門淋浴;一間隻放馬桶。這套衛生間隻怕比好些酒店的正房都寬敞啊。

Strand酒店有一點跟英國酒店最大不同:英國用地毯,而Strand用的是柚木地板,這個酒店號稱the peak of teak –在90年代初期裝修時不惜血本,單單柚木就用了110噸,從地板,到家具,到門都用的是珍貴柚木,百年水泡都不腐。幸好緬甸盛產柚木,否則光買柚木這一項開支就足以敗家破產。滿室的名貴柚木,真的亮瞎了我這長期習慣盯宜家三合板物件的雙眼。

政治正確都說上流社會虛偽,陰暗,不得好死。在Strand 酒店裏,我不知怎地想說:就讓我生活在虛偽,陰暗裏吧,上流社會最壞的結果是不得好死,但底層最普遍的結果是不得好活,而且也不見得就比上流社會好死。

很快,我就不得不穿梭在了離酒店僅僅幾十米的緬甸底層社會。行前為了在Strand 酒店辦手續和喝茶的時候,能讓前台和管家看出我的指甲是精心做過的,我特地去成都某小區一個小美甲店做指甲。“霍霍霍”,在陰暗的房間裏,修甲姑娘不遺餘力地用矬刀銼甲邊,大概用力過猛,一到仰光,指甲邊緣就紅腫發痛。我不得走出賓館,穿過一個當地市場去幾百米外的一個便利店買創口貼。走入緬甸的市井生活就像走入了另一個世界:灼熱的大地猶如一張通了電的電餅鐺,熱浪鋪麵而來,裹挾著一股股夾雜著大蒜,臭魚,汗臭,灰塵,辣椒,丁香,茴香,薑黃的複雜氣味。地上時不時出現一攤攤血紅的檳榔痰漬,有的漬遠看去是黑色的,還在蠕動,走近了,“嗡嗡”黑蒼蠅們一哄而散,四處逃逸。便利店小小空間被塞滿貨物,風扇懶洋洋地轉動,把葉片上和貨物上的灰塵勻稱抖到濕熱的空氣中和我新買的創口貼上。等回到豪華的酒店,我的手指上包滿了黃糙糙髒兮兮的創口貼,精心炮製的豪門夢被成都的修甲姑娘的銼刀銼碎了一地…

(上圖:檳榔攤)

上文提到地上一攤攤的檳榔痰跡,出於好奇心,我隨著蒼蠅找到了一個檳榔攤子,發現緬式檳榔入口前還有一個頗具儀式感的過程:檳榔哥把綠油油的蔞葉整齊地依次碼開,每片抹上白色蠣灰,再把切成小塊的檳榔果放在塗了蠣灰的蔞葉上,又從五顏六色的罐子裏掏出名目繁多的各種香料均勻放在每片葉子上。最後包好,三個一串用牙簽串上裝到小塑料袋裏,100緬幣三個。我買了三個,放在嘴裏一嚼,滿口肥皂的味道,略帶清涼,緊接著就有不可名狀的味道衝出來了,趕快吐出,為仰光炙熱的大地又增添了一小坨血紅…

  • b.緬式奶茶

(上圖:仰光LUCKY SEVEN茶館早餐,緬甸茶館桌上都配一壺免費中國茶,下圖:LUCKY SEVEN 的緬式奶茶)

除了歐式老建築,茶文化大概是英國統治緬甸期間,留下的最明顯的文化印記。英緬都用紅茶,不同的是,英國人喝茶加鮮奶,而緬甸人喝茶一般加的是甜煉乳,更甜香順滑,是my cup of tea,逢店必點,而且每家茶鋪都發展出讓客人一喝上癮的獨到祕方,譬如加陳皮。緬甸人和閑散的四川人一樣愛泡茶館,在軍政府專治統治時代,緬甸的政論作家群體轉入地下狀態,其實轉入了各個奶茶攤位上,邊喝邊探討時政,秘密結黨等。這個群體,對緬甸的民主進程影響很大,現在,昂山素季上台就跟這個群體有關。

有意思的是,緬甸奶茶鋪桌上永遠都擺著一壺中國茶,免費取用。我覺得很合理,比如那群作家天天在茶館裏泡著,討論天下興亡,如果一杯接一杯地喝甜煉乳緬式奶茶,隻怕還沒等到昂山素季重見天日,這群夢想讓風雲為之改觀變色的作家都紛紛得糖尿病死光了!是我們的可以一杯接一杯喝的免費中國茶,讓作家們的夢想成了可能!

  • c. 罌粟籽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