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隨筆
文章來源: 雞鳴寺過客2023-01-14 20:41:18

2023114號星期六。是馬丁· 路德·金的節日長周末,正好趕上是中國陰曆的小年。

 

許多年在外已經忘記了小年。晚飯的時候,和老媽說起了這個日子,有什麽特別的含義。 老媽說過去在她們家裏,這個日子家家就開始清掃家中衛生,殺豬灌香腸,磨麵包元宵,做糍粑,開始準備過春節的時候。 老媽建議我們也包點元宵,做點酒釀,周末就試試了。

 

我對小年沒有太多的印象。在我印象中,那個時候物質供應都是在供銷社的小店裏買,而店裏的糖果點心卻是非常稀少。 但這個時候小店裏都會進來不少的稀缺貨,憑定量的票,每家都會買到一些平日裏少有的東西。

 

在這些定量供應的食品中,桃酥餅幹是我印象深刻的一種點心,被我們喜歡。為了保持它們酥脆,會把它們放在火牆頂上,在節日裏慢慢地品味。

 

那個時候老爸 ,還有老爸的朋友們,大多都在3040剛剛出頭的時候,小孩都還很小,在這個時候就會對生活充滿了期待。 

 

記得有一年,老爸的朋友家,炸油條,麻花和散子,油香味飄過,讓我們的心靈充滿了對它們的渴望。想想那個時候,我們家一個月也隻有10兩或15兩的油,油條那一類食品就是非常奢侈的東西。 

 

在物質豐富的後來,這些不再稀罕的東西,吃起來,依然會覺得很美味,隻是不再有曾經那樣的渴望和期待了。

 

最近讀了一篇博文,說意大利人非常享受生活,慢慢體會,慢慢地品味,漫長的過程,絕不會輕易放棄生活中的那些細節。意大利人的生活狀態,有滋有味形容它一點都不過。

 

曾幾何時中國人曾經也是這樣,會把生活過的平凡而又溫暖。東西南北中各具風格的飲食習慣,會將各種的美味,融化在其中。 老爸其實是一位對飲食非常挑剔的人,可說起他小時候家中的美味,眼裏都會浮現出渴望的眼神。

 

這許多年以後,我們缺失的是什麽?

 

論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