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年(43)京都兩日
文章來源: 番橋2023-12-22 18:49:04

10/3/2023 10/4/2023

 

一早,蔣先生精神振奮,邊打包邊跟孩子們說:今天咱們去京都。我們會在那裏住上三天

他睜圓眼睛咧大嘴,盯住孩子們的臉,期待他們齊聲歡呼。

孩子們沒反應,蔣先生收斂表情,修改了言辭中重音加粗的部分:我們會在同一個地方住上三天啊!三天都不用搬家!

孩子們這才此起彼伏地了起來。

那我可以連玩三天超級馬裏奧嗎?蔣小詩也跟著重音加粗,眼碌碌望著她爹。

當然可以!蔣先生不假思索。說完覺得不妥,飛快看我一眼,幹咳道,不過呢,我們白天還是要出去逛逛,晚上回到酒店才可以玩遊戲。

我小聲糾正他:不是酒店,我訂的青旅。

蔣先生沒有收回笑意,說:誰在乎呢!就算青旅,電源插座總還是有的。

那倒是,現如今,點蠟燭的客棧不多了。

 

中午抵達京都。我訂的Pocket Hotel,在京都烏丸五條。穀歌說,走路需要17分鍾。

都住青旅了,況且時間也還早,我決定將節儉貫徹到底,指揮大家步行前往。

 

京都的城市建設真是漂亮。我們走過的一路,應是京都繁華地段,但水泥叢林式的高樓並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匠心獨具的東亞氣息,處處低調華美。譬如,日式庭院門前的一叢翠竹;古董店門口的武士雕塑;餐廳門前的水池裏,用琉璃彩石擺出的幾何圖形。

 

我們還路過一座古寺,東本願寺。據說,它是京都最大的木造大寺院,也是世上最大的木製建築群之一。之後幾天,來來回回好幾次,近距離在夕陽中欣賞過它的雅致與莊嚴,卻始終沒能抽出時間進去一拜。

京都不僅景致怡人,生活成本貌似也非常可控。一路上,我們經過好幾家地產中介,門口掛出的招租價目表上,一居室的月租折合成加幣,也就七八百元。各式餐廳的價格似乎也比其他城市要便宜,許多套餐價格在十元左右,太適合我們這樣的窮人過活了。我決定,不管蔣先生願不願意,我以後一定要來京都住上幾個月。

 

一路走走停停,中間還繞了幾次彎路,17分鍾的路程,被我們走出一個小時。行到青旅,到得還是有點早,旅館三點才check in

我們寄存好行李,去附近吃了頓中午飯。不得不說,青旅的位置就是好,方便背包客,不管是飯店超市,還是地鐵公交,都在舉步之遙。

這是青旅大堂裏的導遊圖。

 

吃完午飯,我們回大堂上上網,等待check in。蔣先生發現青旅的洗衣間就在一樓,幹脆洗起了衣服。真是一手抓娛樂,一手搞衛生,什麽都不耽誤。

我們訂的四人間。房間很小,勝在空間利用得好,一個蘿卜一個坑,並不擁擠,還挺宜居。

 

在房間磨蹭到四點,我們出發,前往伏見稻荷神社(Fushimi-Inari Taisha)。

青旅門前就是Gojo 地鐵站的入口,坐烏丸線(Karasuma Line)一站地到京都站,再轉奈良線(Nara Line),兩站到達稻荷站(inari)。前後不過十五分鍾。

 

伏見稻荷神社是日本全國各地大約三萬所稻荷神社的總本社,也是關西一帶參拜者最多的社寺。我們去的那天,適逢國慶長假,神社人山人海,起碼有一半遊客是中國人。從車站進到神社,我聽了一路中文,太親切了。

 

神社被裝點得五彩繽紛,主色係是亮眼的朱砂與橘紅,明麗照人。

 

 

 

伏見稻荷神社最著名的地方,是一排排像門一樣的橘紅柱子,學名鳥居

 

鳥居,是傳說中人界與神界之分界線。穿過這道,人就進入了神仙的結界。這種鳥居,在日本多個地方的神社都可以見到,又以伏見稻荷神社最為著名。這裏的鳥居,被稱作千本鳥居

 

剛開始看到一排排鳥居組成的甬道時,我們非常激動。這是在網絡和影視上見過無數次的畫麵啊,終於輪到我們前來實地朝拜了。抱著到此一遊的心態,我們總想找個人少的地方拍照,奈何人流摩肩接踵,但凡你停下幾秒,後麵就聚集了不少等候穿行的人群。我們既擔心擋了別人的道,又擔心小孩會走失,還不甘心就此錯過,怕過了這村沒這店。。。也是有點multi-tasking

(應讀者要求,本篇上幾張作者照片。此類請求比較分神,以後就不受理了哈。)

鳥居正麵是圓溜溜光禿禿的空白木柱,顏色介於橘色與朱紅之間(比圖片上要紅一點,可能手機遇見黑不溜秋的我,習慣性曝光過度)。回轉身,卻發現背麵寫滿黑字,看著更具層次。

 

鳥居上的字體內容,大致是某年某月誰誰誰奉獻了善款,特樹此碑。據了解,伏見稻荷神社供奉的是商業之神,來這裏祈求生意興隆的人,就會敬獻一座鳥居。用中式思維解釋,鳥居,就是不一樣的香火。

以為那些大紅柱子,也就象征性地排上幾百列,走走就過去了。沒想到,爬完一段,又來一段,無窮無盡的感覺。看來,來此地敬獻鳥居的商人特別多,也側麵印證了此地的大神非常靈驗,所以香火源源不絕。

附近的山頭上,還有迷你鳥居。不知道是不是商業之神想要雨露均澤,給不那麽財大氣粗的地攤從業者一個致富的機會。

 

過了剛開始的新鮮勁,穿越鳥居就變成了完成任務式的點卯。一路走,天越來越黑,遊客也越來越少,想要拍出在鳥居裏獨步武林的空曠感,隨處可以取到景。

 

一路遇見好幾隻貓。更覺貓通了神性。蔣小詩每遇見一隻,都要停下來與TA們聊聊天。

 

鳥居延綿不絕,又呈不停爬升的勢態,比較考驗體力。本婦女年老體衰,無數次想要退場,蔣大核倒是一馬當先,蹦蹦跳跳在前麵領路,我隻能跟上。蔣小詩爬著爬著,就爬到了她爹的肩膀上。一家人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爬到一個能看見京都半景的平台。我打聽了一下,說再往上,還得走15分鍾才能登頂。

 

聽到這個消息,蔣大核也泄氣了。他坐在台階上,腦袋差點垂到地麵。我們決定就從那裏打道回府,終究沒能登頂。

 

回到山下,神社的正門已經點亮了燈火,夜色正雍容。

 

再坐區間車回城,京都塔也已點亮,絢麗華美。

 

第二天的安排,是去嵐山遊竹林,看猴子。

實踐證明,旅館業整體水平到達一定高度之後,睡眠的質量與旅館的檔次就不再呈線性關聯。在日本,哪怕住個青旅,我們一家人也總是睡得心滿意足。在京都的第二天,我們十點過後,才陸陸續續醒來。

 

嵐山有點遠,從京都站換城鐵,需要四十分鍾左右。

嵐山站附近,有家賣棉花糖的小店,叫Zarame。小店就像一塊磁鐵,把走過路過的小朋友悉數吸了進去,大核小詩也不例外。

這一簇紛紛嫩嫩的童趣,我們沒法替兄妹倆錯過。

 

 

 

隻是這棉花糖,好看是好看,口味實在小眾,倆娃各舔一口,就罷吃了。一路上又找不到垃圾桶,我們不得已一路舉到竹林,才找到一隻垃圾桶。

 

找竹林費了一番工夫。買完棉花糖,我站在小鎮的丁字路口翹首眺望,四麵八方完全沒有竹林的影子。

路邊有一群秋遊的中學生,穿一式藍白校服,正聚在某個小店跟前買小吃。我把問路的句子寫到Google Translate上,找了其中一個孩子去問。一個老師模樣的中年人立刻走來,擋在了學生麵前。大概,減少與陌生人接觸,是帶頭大哥,啊不,領頭老師的職責之一。

老師看了我的問題,用英語跟我說:你跟著我們走就好,我們會同行一段路。

我趕緊招呼一家大小跟上。走了大約有十分鍾,來到另一段丁字路口的交界處,師生們都停了下來。老師的手朝向右邊,高高舉起,落在一個遙遠的方位。他說,你們從這裏往前走,不遠處會看到一個小店,店旁插著竹林的路牌。你們在那裏往左拐,就能看到竹林。

 

話說,日本人對海外遊客很友善,基本上有問必答。後來到了竹林,找猴子公園時,我也是隨機抓住一對講日語的夫妻問路。兩人應該不是本地人,隻是來京都旅行,對猴子也不感興趣,但是,他們耐心停下來,用手機給我找出了猴山的地圖,又跟我描述大體的路徑,說,你們沿著這條道路往前走,找到一條河,過了那墩著名的渡月橋,就到了。

 

在日本時,每次我問路,都會在穀歌翻譯輸入英文,譯成日文找當地人,一問一個準。 蔣先生就沒那麽好運。他第一次在日本開口問路,是我們到達京都的第一天。我們在一個岔路口迷了路(沒及時下載Maps.ME的京都地圖),他拿著手機走向路邊的一位老伯。還沒張口,就被老伯擺手擋了回來。我都替他心頭一顫,隻能安慰他說:老伯看他是白人,以為他要用英文問路,徒費力氣。我是亞洲麵孔,他們分不清中日韓,所以不會在我沒開口前就把我推開。

不過看得出,蔣先生還是受了打擊,之後在亞洲,他一次也沒找人問路,徹底成為了我這名女導航背後的男人。

 

嵐山竹林很漂亮,蜿蜒起伏的道路兩旁,全部是參天大竹,有種出塵的情致。

 

就是人山人海。

像其他許多傳統的日式景點那樣,路上好多穿和服出行的遊客。和服雖美,配著木屐,走在彎彎繞繞不見盡頭的坡地,和服客們應該會後悔穿成這樣吧?怪累腳的。

走到世界文化遺產天龍寺的入口處,我們掏出自拍杆,跟門前的竹林合了個影。

 

天龍寺過門不入,因為孩子們急著上山看猴子。

 

嵐山上是成片的楓樹。再晚一兩個月,應該是層林盡然的美景。不過,我們來自加拿大,錯過楓葉季並不遺憾(VIP級的阿Q,有沒有?)。

渡月橋畔,有人劃船,也有人玩遙控玩具船。

 

上猴山,爬了起碼20分鍾的坡,再次考驗體力。

孩子們一個接一個要罷工,每走三步都問一次:我們什麽時候能看見猴子?我們什麽時候回旅館?我們什麽時候能玩iPad

老母親唱了一路的勞動號子。臨近山頂,看見一座兒童遊樂園,蔣小詩衝上前去,再也不想離開 ——猴子也不要看了,旅館也不想回了。她說,這裏很好,還有個小房子,今晚就住在這裏了。

 

 

我和蔣先生隻得輪番上山看猴子,另外一個留守看娃。

 

 

蔣小詩自己玩得不亦樂乎,對其他人還強硬霸道,抓住不認識的小朋友一通亂指揮:玩翹翹板,你要坐在這個位置才能翹起來;在滑梯上,你可以用肚皮貼地頭朝下地滑下。。。

這一天山上好多中國遊客,他們在一旁說些什麽,我盡收耳底。蔣小詩指揮一個同齡小姑娘去玩滑繩時,非得給對方示範,怎樣單腳踩繩滑過去,才能順利跌倒在地。一個帶著京腔的男孩從旁歎息:平生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滅霸少女啊!!!

滅霸少女,這個名字太酷了,有沒有!我忍不住笑了,想給蔣先生翻譯,又不知道滅霸的確切英文是什麽。回到旅館一查,原來是漫威裏的反派,膀大腰圓,滿臉凶悍。

 

立刻又覺得這名字也沒那麽可愛了。我一直以為是日本卡通片裏的角色,就是那種雙眼圓睜頭發倒豎的可愛少女形象。看來,自家娃,可愛隻在被父愛母愛蒙蔽住的雙眼之中。

 

================

 

節日季,暫時停更(也沒幾篇了)。

祝各位朋友們聖誕快樂,新年幸福!

咱們節後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