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沒有因收養中國殘疾孩子而被親友冷眼絕交的事
文章來源: 陌上美國2021-12-14 20:36:11
如題,辟謠一下。
 
有的中文自媒體不知道出於什麽目的又在亂寫,主旋律就是美國也看不起殘疾人,這群人和家庭需要來自天朝的溫暖。不要被這種腦補出來的瞎編亂造給蒙了。實際上相反,大多數人會因為這些家庭收養殘疾兒童,更尊重他們。
 
美國社會對殘疾兒童和成年人的關心和尊重還是很普遍的,提供的殘助資源也豐富。基本會盡量當成正常人,回歸社會程度高,出門也不用擔心被人盯著看半天。
 
之前一期視頻說了美國對人的尊重和人才的利用率高,裏麵恰好舉例了幾個殘障人士的故事。以下是文稿整理。
 
01
 
怎麽樣在美國活得更開心,把生活打得更開?
 
跟大家分享三個場景的經曆,都來自在美國的生活體驗。
 
圖片
 
第一個故事,有一年筆者去一個蹦床娛樂場,當時推門一進去,馬上有點吃驚,因為看到一個殘疾人在那工作。
 
但是很快,我被他在工作中的自如和自信給感染,就忘記了對他的暗暗的傷感。反而是更多的一種欣賞。
 
欣賞這個社會,能讓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也可以這麽開心地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能量,得到大家的讚許。
 
第二個經曆。一次機緣巧合去參加一班子著名商學院畢業生的聚會(不過筆者不是MBA)。那麽在那個場景下麵,猜一下什麽樣的畢業生是最受關注的全場中心?
 
答案是,整個場麵感受下來,倒是覺得一個侏儒是大家目光的聚焦。這人在聚會中間談吐自如,讓人已經忘記他是個侏儒,而更多就被他所說的內容和他的氣場所吸引。
 
圖片
 
第三個事,來自我認識的教授夫妻。那時候對美國的認知還很膚淺,想象力就到“美好的人生活處處都無瑕”截止。直到有一天,這個教授把自己的小女兒帶到實驗室。
 
我當時一看就覺得,哪裏有點不對勁。不過她的父母,也就是那對教授,把她當成很正常的孩子。我也跟著把那個孩子當成正常的小孩,那次偶遇就過去了。
 
後來我才意識到,那其實是個唐氏(綜合症患)兒。在我當時刻板、完美主義還沒斷根子的腦子裏,很難把一對教授會要唐氏兒掛鉤。
 
當然多年後,我對美國的宗教、文化有深入了解了,這種事情已經看上去很正常。可是當年對自己還是觸動不小。
 
所有這三個事情,其實透著同一個道理:美國這個社會,已經大大降低了生理或者智力上,有缺陷的人的生活壓力,讓他們跟環境和周邊生活,順利融入。
 
這就是美國社會對人和人才的一個巨大的節約。
 
而且這不僅僅隻是個簡單的節約,這完全就是一個讓整個參與社會互動的人口基數,在無形中間有很大的增加。這意味著選材基數也隨之擴展。
 
要是在一個等級思維、精英主義和與其雙生關係的完美主義深入腦髓的社會,很多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自動把自己心理定位在某個層麵,超出那個層麵範疇的事,往往就不會鼓勵自己去做。
 
不僅自己沒有這種內驅的動力,周邊環境對他如果遇到失誤失敗,也會有更多的嘲笑和白眼,這樣讓整個嚐試的壓力更大。
 
從個人層麵上,一個人的經曆或許還不說明太多問題,但是如果許多人如此選擇,就成為社會群體一個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美國這種社會卻能激發很多普通人去闖去嚐試。與之比較的是,尊卑貴賤嚴明的社會,則在壓製很多人的天性,讓他們不敢去做,畏手畏腳。
 
興趣驅動的社會和名譽驅動的社會,人的價值和人才爆發度,會有明顯差別。人的折舊率和幸福感也各不相同。
 
 
02
 
覺得在美華人社區還是有一部分人,依然生活在等級思維、精英主義,類似的循環中。
 
在此不是評論對錯,也不是說此類現象美國就不存在。但是這隻是追求成功的一種模式。絕對不是唯一模式,也不一定是最高效的模式。
 
因為在尊卑貴賤嚴明的等級社會下麵,會助長功利,容易導致很多人去擠一些當時看起來,世俗眼光下最流行的某些職業和方向。導致容易讓小孩跟風特定的學校,學一些相對單一的東西。從眾心理達到一個臨界點,就造成天性的壓抑和人才的浪費。
 
華人在美國培養小孩,多年之後看,我們出了那麽多名校的學生;再往前走幾步,有些高薪階層。但是真正全麵打開局麵的、各行各業都冒出人才的現象,還是沒有足夠多。或者說跟一些成功的比如說印度裔、猶太裔一比,還是有顯著的差距。
 
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我們在起跑的時候就已經把自己限製在一些特定的道路上麵,沒有真正敞開心靈和勇氣去鋪開道路,去挖掘這個社會給人的機會和突破。
 
再回到剛開始的那三個例子,都是正兒八經生理上有殘缺的,這是我們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就是那種心理上的障礙,在一個更加包容開放的社會裏,給人群心理上麵帶來的減負其實是無形的。
 
這也是為什麽常看到來自自由社會的人,你覺得對方挺能說、善於表現自己。一些人覺得這是華而不實,但是至少我們可以肯定,這是一種表達力上的自信。而這種自信來自於他們對試錯和失敗的畏懼,成本低多了。
 
尤其比精英主義、等級森嚴、追求虛浮完美的社會,對應的成本要低得多。
 

祝更多朋友能夠更加活開,敞開擁抱美國社會提供給我們的很自由的選擇。少一些按世俗和所謂的眼前流行的、很耀眼的有“錢途”的方向,隨大流跟風。選擇更多突出自己性格、真正喜歡、有熱情去追求的人生方向和事業。

 

長久下來,後一種道路會讓華人社區在美國走得更寬,有更多全麵開花的人才湧現。

 

當然,最後補充一點,這都是基於曾經熟悉的美國所能提供的環境。現在這個國家麵臨危機,以後是不是能一直保持這種人文環境的高度,需要靠人人努力維係。美好的生活和文明,並不是一定就不會失去。

 

文稿對應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m-eAodi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