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沒有“教室”的學校(二)
文章來源: Tina_芬蘭2023-07-30 08:14:33

Saunalahti學校是當代芬蘭教育的另一個縮影,這座學校建築再次證明——優秀的建築設計可以帶來卓越的學習表現。Saunalahti學校由赫爾辛基Verstas建築事務所設計,建築師認為教室設計首先應當服務並支持學校的教學理念,一個有教育創意的設計師能夠讓教室帶給孩子學習的動力,讓他們在這裏度過的每個瞬間都成為一種有趣的生命體驗。

Saunalahti學校有750名0-9年級的學生。建築的空間尺度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對室內外空間的需求而變化。在這所學校裏,教室內外都是潛在的學習空間,所有的教室設計都旨在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

建築形態遵循場地的自然地形,波浪形的屋頂形成柔和的蜿蜒景觀,為了不讓教學樓在校園場地上投下陰影,建築師在教學樓的一側安裝了傾斜的玻璃幕牆和曲線形的木製屋頂,讓這棟婀娜的玻璃建築看上去好似一個滑雪坡。

木製立麵的巨大屋簷既是戶外的避雨空間,也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活動空間。尺寸大小不一的方形窗戶分布在一麵波浪狀的牆上,朝向開放的校園。

建築物外部的牆磚使用不同的圖案進行拚接,有助於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學校內部裝飾均采用天然材料,營造出一種溫馨輕鬆的氛圍。

室內采用橡木、混凝土,以及淺色的飾麵磚。

學校安裝有巨大的玻璃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線。大型窗戶的設計意味著學生不會感覺到與戶外分離或遠離戶外,學校的氛圍與自然融合,無論室內室外,都讓人覺得溫暖而親切。學校內不設任何柵欄,在這個1萬平方米,包容、合作的學習空間裏,學生可以自由討論,按自己的意願坐在任何地方。

大麵積玻璃窗讓室內外空間融合在一起。

中庭空間充滿自然光線,寬敞通透,形式自由的天花板與屋頂形式相呼應。柔和的室內配色賦予空間溫暖平和的氣氛,營造出專注的學習環境。

在一些大廳和樓梯處,牆壁都有塗有鮮豔的色彩,讓孩子們不會迷失方向。

芬蘭教育認為,一個人隻有四肢運動和活躍起來,他的大腦才會動起來,學習興趣才能被激發,所以清晨起來孩子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身體打開。我常常一大清早就看到孩子們或在學校操場上追逐打鬧,或由老師帶去森林認識植被,或去遊泳館上遊泳課。這和我們理解的一日之計在於晨完全不一樣,我們從小就被灌輸,清晨起來必須讀書或練功,一大早就“胡鬧”是玩物喪誌和虛度光陰的表現。

體育空間旨在鼓勵學生運動

通過自己的雙手進行實踐,並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將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藝術和體育方麵的教育令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獲益良多,在Saunalahti學校,這樣的教學空間在建築中占據主要位置。芬蘭教育認為孩子天生具有玩耍精神,他們可以從玩中學,從實踐中學。

藝術和體育空間落座於街道和學校庭院之間的工作坊區域內,包括烹飪、音樂、木材、金屬和紡織手工藝品工作室。工作坊學習空間也透過大麵積玻璃牆向街道和校園開放。麵向街道的大麵積開窗與通往校園的學生畫廊,將校園內豐富的活動內容展示給外部世界。這與國內學校大門深鎖,門戶緊閉的警戒狀態截然相反。

學校鼓勵孩子們以開放和創造性的方式使用空間,學校每一處室內和室外的空間都是潛在的學習場所。建築的空間布局與充滿活力的戶外庭院鼓勵孩子們在休息時間走出教室,到戶外空間玩耍暢遊。

建築成為戶外活動空間的保護屏障。

自助餐廳供老師和學生共同使用,還設有表演舞台,用餐時也可觀看表演。多功能餐廳作為學校內公共性最強的空間,將不同群體匯集到一起並構成建築的核心。餐廳也作為學校的節日大廳,與劇院舞台直接相連。通透的餐廳中庭空間及環繞中庭的樓梯和室內陽台提供了望向室外禮堂和Saunalahti地區中心廣場的廣闊視野。

位於餐廳大廳中的舞台 

設計師充分利用場地的自然地形,以環繞餐廳的梯田形成了一處室外劇院。這處劇院將室內空間與外部世界整合成統一的空間整體。劇院舞台坐落於學校院子的交匯處,無論高年級還是低年級的學生都可以自由使用。

白天這裏是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場地,到了晚上,現代化的學校就成了整個社區的活動場所,附近居民可以使用學校的圖書館、手工作坊等,教學樓幾乎全天候最大限度地被使用。此外,學校的體操場地也對外開放,旨在鼓勵當地居民積極使用運動場和學校操場。可以說這所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整個城市社區的活動室或大客廳。這樣一來,學校自然而然地和家庭、社區形成一種緊密的連接,有利於學校、家庭和社區開展深入交流。學校努力創造這樣的環境,為的是讓孩子們去探索、與周圍的世界互動。

學校庭院被劃分為多處適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區域。年齡最小的孩子們,在學校度過的時間較短,舒適的小院子為孩子們提供了早晨與中午的陽光。

位於底層的日托中心,坐落於場地最安靜的角落,設有獨立的院子。

較小的孩子們的教室以家庭空間的形式布局,設有可以看到學校庭院的獨立小型大廳,大廳可以作為小組學習的場所,與教室和核心空間緊密相連。

年齡較大的孩子們的教室與行政辦公室在二樓,圍繞著中庭空間布局。

位於二層的公共休閑空間

公共圖書館一角

芬蘭基礎教育之所以取得優異成績,教室設計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教室,既不一定要是公開的、也不一定要被固定牆麵分隔。幾間教室完全可以被分配在一個空間裏,空間內設置有移動隔板,隨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需要任意開合。所有教室都能相互開放,這樣就打開了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不同層級的神秘,通過教室連通性設計打開班級及年級間的界限是芬蘭學校的一大特色。

學校和教室不單純是學習知識和培養技能的場所,還應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地方,好的建築設計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靈感。回顧我上學時,學校辦公室、教室的設計無不彰顯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和冷漠。現在,那些矩形的,封閉式的教室已經不再適合新型的教育模式,那種以老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舊體製,再也無法滿足21世紀的學習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