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百年古村落:張穀英村
文章來源: Tina_芬蘭2023-06-06 05:13:17

離開小東江,一路上青山綠野碧水清波,我們走走停停終於來到了張穀英村。

明朝初年張氏始祖張穀英在此地定居,繁衍子孫聚族而居,距今已有460餘年。我們到的時候已是傍晚,天色陰沉,走進村子後發現,除了我們這一票人並不見其他遊客,猜測也許還沒有過度宣傳,知道這裏的人尚不多的緣故吧。

和其他地方一樣,村裏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村裏有很多豆腐作坊和油坊,油豆腐是這個村的特色產品,正值晚飯時分,村裏人都在門口吃飯,納涼。

村裏的房屋工整嚴謹,布局巧妙,特別在通風、采光、排水、防火等設計上有許多獨到之處。所有房屋都是內部聯通,家通家,戶通戶,屋脊連著屋脊,天井連著天井,人在簷廊間行走,可以做到天晴不暴曬,雨雪不濕鞋。整體建築群設計精妙,布局合理,家家戶戶既融為一體又各自獨立,我想這是這個古老村落得以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

以一戶人家為例,穿過大門就進入一個不大不小的庭院,甬道兩側各有一個水池,被稱為煙火塘,煙火塘是古代當地人救火的場所。從過廳進入就可以看到內景及天井。

房屋的窗戶一般不向外,而是向著天井部位,窗扇基本用鏤空花雕,既注意采光,又利於空氣流通。廂房與主堂間的隔門屏風可開可合,既體現小家庭的個性,又彰顯大家族的互通有無。

我發現大戶人家的房屋都修葺維護得比較好,這從窗戶的木雕品質就可以看出來,凡有錢人家的窗戶,木雕都更精美別致,居住環境好就可以開民宿開飯館,以屋養屋。而更多的房屋則是老破舊,如果僅從攝影角度而言,我更喜歡這樣原生態的老屋,而不是修飾一新的房子。

傍溪而鋪的是一條長廊——畔溪走廊。廊裏鋪有一條青石板路,沿途通達各門各戶,連接每一條巷口,巷道縱橫交錯,通達每個廳堂。畔溪走廊始建於清順治十二年,當時是連接江西和嶽州的古驛道。清晨,一群鴨子想過橋,對麵攔著一隻狗,雙方對峙了很久,最後鴨子輸了原路返回,哈哈哈哈。

村裏也有學校,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這裏讀書,不知道為什麽沒看到老師,而他們拿的英文書竟是新概念,這麽小就可以讀新概念了嗎?正值暑假會不會是村裏辦的補習班呢?據說一些美術生也會來這裏寫生,但我在的時候沒看到。

因沒有遊客到訪,開飯館的人家無所事事,每天靠打牌殺時間,我在的那兩天這場景每天都能看到。

說實話,張穀英並沒有給我特別驚豔的感覺,它的建築美學價值遠不如徽派民居和晉商大院,反倒是當地人參差不齊的生活水平讓我心裏有一點點掙紮,尤其看到很多人家破舊不堪的房子後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

經當地有關部門大力宣傳,現在這裏已是著名旅遊景區了,根據以往的經驗,凡開發旅遊的地方其原汁原味必毀無疑。在中國,很多商業模式都是以毀滅傳統和美好換來的,沒有人去考慮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這真是令人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