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數學家大會有感
文章來源: 歐洲聯盟2022-05-19 09:13:31

今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原定於7月6日至14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我弟弟還說要資助我去參會呢;我卻大言不慚地說,我要是去了的話,還不得把全世界數學家秒殺;他們的臉麵往哪裏擱啊?看了ICM的曆史,我才知道自己是多麽的渺小。父親一直希望我放棄加拿大移民,重新回到中國去工作;我也試過一些什麽學者計劃,可惜未被錄取。父親說,把你那些個什麽猜想題拿出來給中國大學的校長瞧瞧,他們還能不要你?可我一直在籌謀生計,想造出一台萬能機器,以解決一家人的溫飽衣食;如今機器未成人已老,隻好去寫出那些個什麽猜想題了。

ICM始於1897年,目的是要加強各國數學家們的合作。以後每四年舉辦一次,不分什麽屆數。除兩次世界大戰外,從未中斷過。今年,由於俄羅斯的侵烏戰爭,還有持續三年的疫情,大會隻能在網上舉行。大會歡迎所有數學家參加,但是任何俄羅斯政府的官員或代表不得參加會議的組織或活動。是啊,任何科學合作怎麽經得起戰爭和瘟疫的摧殘?普丁得了血癌或是前列腺癌,習近平患了腦動脈瘤和胰腺癌,應該是上天的懲罰吧?

我的想法是,數學不就是一個人大腦裏打轉轉,要什麽合作?殘酷的同行評議,讓科研成果得不到公正處理;在中國,十有八九會被上麵的人剽竊。那些沽名釣譽的院士們,隻知道撈錢,哪裏還有半點創新精神?運氣好的人,搞出個什麽猜想,然後就被拉去當了科長所長,然後就去壓榨其他年輕學生。我想在中科院的網站上發個文章,卻被要求去單位開證明;我哪裏還有什麽單位?還好,有美國的Archive網站,可隨便發表文章,盡管上麵的東西可信度不太高。

有感於國際數學界的分裂,加拿大數學家John Charles Fields提出要成立國際性數學獎項;於是在1932年成立了菲爾茲數學獎,從1936開始,獎勵兩到四位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如今,ICM在開幕式上還要頒發陳省身獎章(2010年起)、高斯獎(2006年起)等。錢數不多,大都是名譽上的,隻夠一個人活一輩子。

我的中國導師王元先生曾經說過,三十歲以上的人就搞不動數學了;但我的加拿大導師Williams卻說,nonsense,我五十多了還在搞數學。我讚成Williams的觀點;難道三十歲以前想不明白的問題,今生就永遠搞不明白了?其實,人的智慧是可以累積的,隻要不是得了老年癡呆症(失智症),就永遠可以做科研,隻要你有一顆創新的心。況且,多做數學題,還可以預防癡呆症,不需要覺性科學也行。

搞科研就不要指望得獎,即使有獎那也是十幾年後的事;一項成就不經過其他人長時期的驗證,就不能說是有用的、甚至正確的。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溜溜。明白了這點,接下來,我會把那些個猜想題發表出來,然後再去造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