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武器的原理和反製
文章來源: 歐洲聯盟2022-04-17 09:09:23

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在一個亂世裏如何自衛、生存?靠武器!不是阿Q的精神自慰,也不是政治家的口炮,而是實實在在的、能產生威懾、必要時消滅敵人的武器!要想在戰爭中獲勝,勇氣和戰術自然必不可少,但決定因素還是先進的武器;到科技發展至今,落後者可能連同歸於盡的機會都沒有!我想弄清楚的是,現在人類都有什麽武器,還有不有更厲害的武器?

人類最早製造了石器、弓箭、刀劍,然後是槍炮、火箭、導彈;最後是生化武器、核武器、極速武器。據說第三世界的窮國,自認為核武器開發勝不過發達國家,於是就搞起了病毒武器。可是,生化、病毒武器不容易控製,常常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還得搞超高音速武器和電子武器。

武器的厲害在於它的鋒利、劇毒、誅心;威懾的要訣是快速、易操控、不反噬。開發任何武器都是有代價的,俗話說玩火者必自焚。要做到毫發無損地消滅敵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敵人的秘密武器未知!可能更勝你一籌。所以,首先要有一個探測器,可以探知敵人的裝備、最好能夠讀心,知其所想;如果有一種武器,能夠控製人的思想, 那就沒有敵人了!(也沒有壞人了)

核武器依靠核反應釋放的核能對目標起到毀傷作用。現時的核武器可大致分為威力較弱的裂變炸彈(原子彈)和威力較強的熱核炸彈(氫彈),裂變炸彈的威力主要來自核裂變鏈式反應熱核炸彈的威力則來自核裂變核聚變這兩者的多級串聯組合。理論上核子爆炸裝置和化學品炸藥一樣沒有爆炸威力上限,能投入的炸彈燃料越多,威力就越大。現在最大的核彈是蘇聯的AH602(沙皇炸彈), 最大可達100,000千噸當量。

核武器的原理是公開的,但各種核相關的原材料、特種材料、設計、製造設備、儲存地點,以及各項核武關鍵技術,仍然作為各擁核國家的最高機密列入出口管製、禁止轉讓或提供情報。掌握核武器製造技術或情報的個人或團體的活動,都會受到許多國家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嚴密監視。曾有伊朗的一個核武器專家被美國(?)定點清除。目前有八個公開宣稱擁有核武器(不論是原子彈或是氫彈)的國家,即美國俄羅斯英國中國法國巴基斯坦印度朝鮮;但是,至少有50個國家具有快速生產核武器的能力。

高超音速武器是利用高超音速飛行原理設計的彈道導彈,速度在5倍音速(馬赫)以上。它由火箭發射到大氣層外或邊緣施放,利用地心引力和自身發動機加速衝向地麵;由於超高速的運動物體具有巨大的動能,撞擊時具有毀滅性;前蘇聯的科學家,還增加了彈道導彈的定向性,可以通過滑翔機動對準目標。目前的任何反導彈攔截係統都無效。有人認為激光武器有可能攔截,但目前的激光武器在大氣層中威力弱小、射程短,理論尚未形成。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科學家桑格爾就提出構想,飛機可以在高層大氣中滑行;這種空天轟炸機航程很長,可用於跨洋轟炸。中國科學家錢學森認為,可能有一種物體能在極音速持續滑翔飛行。現有理論認為,速度可以突破10馬赫。最近,美、英、澳(AUKUS)邀請日本加入,共同研製高超音速導彈,目標便是針對中俄。他們還要加強電子戰;美國也有科學家認為,可以用電子武器攔截高超音速導彈。

電子作戰泛指利用各種裝備與手段來控製與使用電磁波段(包含無線電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波段)而進行的軍事行動。這些行動包含維持我方使用與控製武器的能力、抵擋敵人阻礙我方使用的手段,以及妨礙敵人達到相同目的的方式。可以非物理地、非實質地幹擾、靜默、欺騙敵方;也可以用反輻射導彈實質摧毀敵方雷達等訊號發射係統。實際上,在物質的層麵,人類能夠控製的東西,也就隻有電子:電磁波是電場與磁場交互作用(叉積)的結果,而磁場是由於電子的運動而產生的。電磁波譜的頂端是高能的Gamma光子(電磁力的攜帶者,譜分布就是某種力量算子的特征分布)。

光電效應表明,光能可以轉化為電子的動能。激光(Laser)的原理是這樣的:用外加能量(電磁場、輻射、高壓、化學能等)刺激原子,其外層電子吸收能量實現軌道躍遷;電勢能的增加轉換為輻射(能量),也就是光子;這些受激輻射的光子碰到其它因外加能量而躍上高能級的電子,又會再產生更多具有相同頻率、位相、方向光子,最後光的強度越來越大,即光線能量被放大了(光子的鏈式反應)。世界第一台激光器,是美國科學家Theodore H. Maiman 在1960年發明的紅寶石激光器,人們從此便獲得了性質和電磁波相似而頻率穩定的光源。

激光的發散度極小、功率極高,可用於精準定位、精確記時;而且光速是音速的一百萬倍,如果能夠讓激光舍棄一點速度、增加一點粒子性(實質化),那就能克製引力+動能所產生的任何衝擊。後者是可以從數量上計算出來的;前者需要找到一種方式,實現愛因斯坦質能轉換公式E = mC^2的反運算:E/c^2 =m。理論上,以接近光速運動的物體,其質量是會增加的;可在實際上,怎麽實現質能轉換呢?在黑洞裏?在大爆炸中?在Higgs場中?

科幻小說或電子遊戲中,有夢幻般的反物質武器;它是一種以反物質作為能量、推進劑或爆炸物,擁有超強大力量的武器。其主要的理論是物質與反物質相撞會把100%的質量轉化成高能Gamma射線,而利用核聚變反應的氫彈則大約是隻有1%的質能轉換。建造反物質武器的最大障礙在於產生與存儲反物質;以現有的技術,即使使用現時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也需要40億年時間才能生產出一克反物質。同時,因為反物質會和普通物質湮滅,在實戰中如何攜帶反物質也是一大問題。

按照量子力學的理論,一個重子由三個誇克組成,相應的反重子由三個反誇克組成。質子p = uud,u帶2/3個正電,d帶1/3個負電;不均衡電性的粒子竟被永遠禁固在了質子裏 (Confinement),質子的壽命為10^31年,與電子一樣穩定。而均衡電性的中子n = udd,壽命隻有920秒。為此,物理學家們給誇克賦予了色荷(Color Charge),類次於電荷;三種色荷rgb與其反荷可以形成九種膠子(gluons),色力(強核力)的大小與距離成正比,類似於彈簧力;相同的色荷互相排斥,不同的色荷互相吸引。

誇克聚變可以釋放出十倍於核聚變的能量;可怎麽才能讓質子裂開、釋放出誇克?有人說,用盡地球上的所有能量都不可能撬開一個質子,否則,物將不物!但是,萬物總是相生相克的,有引力也有反引力(引力波),有強核力也有弱核力;膠子無質量,W/Z波色子的質量是質子的一萬倍,Higgs波色子還要更大一點。如果把W/Z的質量部分轉化為能量,就可以抗衡強核力了;這隻要把波色子加速(通過多層環爆),產生感應場(控製方向可達最大效應),誇克的鏈式反應便可實現。

物理上毀形滅跡的武器固然厲害,還得給它指引攻擊目標的方位。最近的俄烏戰爭中,馬思克(不是馬克思)的星鏈開啟了信息戰的新模式。由2000多顆衛星組成的星鏈,可以時刻監視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讓萬噸級的核艦艇 “莫斯科號” 也毀於兩顆二流導彈;把普丁都氣得發瘋!要打掉那2000多顆衛星可不是容易的事,美歐也會以高超音速導彈進行攔截。看來,普丁隻得動用生化武器了。但不論何種方式,結局都將是俄落斯走向衰落甚至滅亡。中共該警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