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的監獄和自由鍾
文章來源: 追憶212022-08-09 07:54:20

決定在費城停一站是臨時起意,因為時間短,隻能揀 “緊要” 的看看,比如東部感化院 (Eastern State Penitentiary) 和自由鍾 (Liberty Bell)。

    東部感化院宣稱旨在改造,而不是懲罰 (“emphasized principles of reform rather than punishment”),但仍是如假包換的監獄。它1829 年建成後使用,是美國當時造價最高和規模最大的公共設施 —— 聽著怎麽覺得很諷刺,最大的公共設施是監獄?!—— 此後以它為模版建造的監獄在全世界遍地開花,據說有三百多座。監獄1971年關閉,現在是紀念館供人參觀。外景。

監獄模型示意。

俯覽全景的老照片。

每位遊客借一個耳機,一共有十個解說點可以聽錄音介紹。先去了第一區 (Wing 1)。

單人囚室長這樣。

自來水龍頭。據說東部感化院在白宮之前就有了自來水(和集中供暖)!卻不知當時的總統作何感想:)

天窗很小,倒是極高。

囚室還原,整潔到失真:)

這個可能更接近原貌。

臨走回看一眼,“獄” 味十足。

因為囚犯人數暴漲,新增建的獄區開始加蓋第二層。

上二樓看一看。

監獄外牆。

有院子可以放風。

看看這牆皮夾層裏的鐵絲網,越獄不容易。

當然了,有誌者事竟成1961年,床單撕成的繩子越獄。

更多的還是既來之則安之,想辦法打發時間,比如下棋。

聽電台。想想這是 1946年,叫人懷疑其真實性和普及度,確定不是擺拍宣傳?!

打籃球。組隊按膚色劃分,很有時代特色。

獄警和犯人一起過聖誕,1960年。

感化院裏關押過的 “名人”,一個都沒聽說過。估計小說作家看了靈感泉湧,普通遊客若我等,僅對越獄片如《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感受更深一層:)

下一站,瞻仰了了大名鼎鼎的自由鍾 (Liberty Bell)。鍾上的銘文來自聖經:“Proclaim Liberty Throughout All the Land Unto All the Inhabitants thereof.” (普天之下,皆自由身),原文是倡導廢奴主義,但這句宣言在不同時代獲得了不同的曆史意義。1751年鑄鍾時選擇刻下,目的是呼籲宗教自由和政權自治。十九世紀後半期,尤其是美國內戰後,自由鍾的鍾聲則更多是提醒剛走出內戰傷痛的美國民眾不要忘了開國史,當年是一致對外才爭取到了獨立和自由。鍾身 1840 年代就開始開裂,鍾匠數次試圖修複但沒有成功,倒是上麵的裂痕成了獨家標記。自由鍾喑啞了,但電台裏播放鍾聲錄音一樣給二戰期間的美國人帶來勇氣和鬥誌。看看大鍾正麵,裂痕明顯。

鍾背麵。

自由鍾中心對麵,是天主教堂。

貼一張街景。

再來一張。

走累了,找地方吃飯,自然是吃費城的特色三明治奶酪牛排 (Philly's cheesesteak sandwich)。去了一家網紅店,裏麵排大隊。

奶酪滴滴答答的三明治要乘熱趕緊吃:)

離飯館不遠就是河 (The Delaware River)。讀一讀這個牌子,觸目驚心。

過街就是愛爾蘭人紀念公園 (The Irish Memorial),紀念1845 至 1850 年大饑荒而逃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潮。剛下船的愛爾蘭人。

再來一張。

費城不愧為曆史名城,處處名勝古跡。不覺就走到了 Carpenters’ Hall,1774 年第一屆大陸會議會址。

小狗也想進去玩:)

    藤校 UPen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就在費城,我們繞著校園傾慕了一番,但未下車朝聖。這一路北上,從新奧爾良的杜蘭大學 (Tulane University) ,到亞特蘭大的喬治亞理工 (Georgia Tech) 和愛莫瑞大學 (Emory University),再到北卡的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大家都有點審美疲勞了。大學可以過門不入,洛奇像卻是非瞻仰不可。配合電影《洛奇》(Rocky) 而製作的洛奇像,安置在費城藝術館旁的空地上,有影迷排隊等著合影留念。我們繞著館前的環島繞圈,看到了振臂高呼的洛奇像,卻沒有看到步行距離內的停車位,繞了三圈作罷。(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