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獨處
文章來源: 追憶212021-12-28 07:04:49

父子三人出門滑雪去了,來回要一個星期。收拾行裝的時候,不論大人孩子,都一股子按捺不住的激動勁。難怪啊,距離上次滑雪已經快兩年了,還是疫情前在猶他州。我幫著他們打點,不過興奮點不同:我盼望的是他們走了以後的獨處時間:)

    家裏人走了四分之三,一下子覺得空了好多,靜悄悄的。除了安靜,其它還有什麽變化嗎?最大的不同就是下廚時間驟減。保證家裏正在長身體的男孩子吃好吃飽,絕對是個體力活,現在他們外出,我這個飼養員可以暫時遠庖廚了。

    要做的事情,最先想到的是清潔。

擦地。拆洗沙發套子。換洗各個臥室的床單被褥。擦洗灶台和油煙機的機罩。清潔並收納淺色球鞋。還有起居室,聖誕節前才整理過的,現在已經又被禮物和包裝盒占據了.........  清掃的單子越來越長。是,我是有輕微的潔癖,不過窗明幾淨的家居誰不喜歡呢?古人說,“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 既然沒有掃天下的誌向和能力,那就心平氣和地掃陋室吧。

除了這些,還有什麽?

寫博文,可以不被打斷地一直寫。我手邊大概有三四篇文章,都隻開了個頭,或者記了幾筆零星思緒,希望能夠在靈感褪色消散以前捕捉記錄下來,盡快完篇。看書,可以一直看到自然停。讀讀停停,停停想想,我現在同時在看的有兩本英文書,爭取今年可以看完,至少一本吧。散步,可以隨心所欲地走走停停,不是遛狗,也不是購物,而是自由自在看風景 .....

梁實秋在《女人》裏調侃,“女人對於自己的享受方麵,總是屬於  ‘斯多亞派的居多。男人不在家時,她能立刻變成為素食主義者,火爐裏能爬出老鼠,開電燈怕費電,再關上又怕費開關。” 對照我自己,這話說得又準又不準。我吃素多年,所以免了臨時轉換口味,不過 “火爐裏能爬出老鼠” 是一定不要看到的。空曠的家,我喜歡用燈光來裝滿,好像《傾城之戀》裏的白流蘇,“一間又一間 —— 清空的世界”,在燈光下格外溫馨。

年少時候讀三毛,似懂非懂地很認同她的看法,“偶爾的孤獨,在我個人來說,那是最最重視的。我心靈的全部從不對任何人開放,荷西可以進我心房裏看看、坐坐,甚至占據一席;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那是:“我的,我一個人的”。結婚也不應該改變這一角,也沒有必要非向另外一個人完完全全開放,任他隨時隨地跑進去搗亂,那是我所不願的。” 究其實,她這段話說的到底是什麽意思,落實到具體生活細節裏又是怎麽處理的,我覺得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自己的理解是不要為了別人委曲求全,不要丟掉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孩子小的時候,我年年跟著去滑雪,現在長大了各人會整理滑雪裝備了,我就可以選擇決定跟去還是不去。今年我不去的原因有二:一個是我越來越怕冷(多麽勉強的借口)。二是我終於承認 “我不是速度”。這裏邊有個典故,弟弟小時候最愛看的電影《汽車總動員》Cars 有一句口號:“I am speed.”  Lighting McQueen 追求速度,但我不是。換言之,腎上腺素飆升帶來的快感從來就不是我的茶,我的茶是如假包換的清茶一杯和電腦一台。

也許有人要問了,宅在家裏的我滿腦子這個那個家務,豈不是與保留內心角落的說法自相矛盾?我的辯解是,沒有人生活在真空裏,每個人都有社會角色要扮演和社會義務要履行,隻有瘋子或狂人才會妄想如魯迅所描繪,“恰如用自己的手拔著頭發,要離開地球一樣”。(見《論 “第三種人”》)作為一個母親,主婦和妻子,我不可能也無意剝離身份附帶的種種責任和義務。我能做到的隻是偶爾的抽離,在兼顧外在和內心之間找到平衡點。在我看來,我選擇在家人出遊時獨處就是一種平衡。偷得浮生半日閑,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是料理家務,也可以是靜下來跟自己對話。梁實秋在《中年》裏說得好,“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我覺得人生就是一個又一個的選擇題,如果懂得取舍,能夠協調好整體(家庭)與局部(個人),便會少一些焦慮,多一點從容。

有滑雪的視頻和照片發過來了,哥倆一如既往地身手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