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記錄】十幾億的投資打了水漂
文章來源: 歲月沈香2023-09-23 06:04:57

又有一天,二哥二嫂帶我們去了仙女山另外一個地方走走,這個地方叫懶壩

 

懶壩的景觀與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自然風光截然不同,這裏是人工打造的景點,是用錢做出來的。是誰出錢投資打造了懶壩?人工景點主要有哪些特色?懶壩的景觀能火嗎?且讓我慢慢給你說說…

 

早上,二嫂給我們做了小米粥加饊子,饊子是從網上買的,配搭有蔥和麻辣醬小包,饊子放在小米粥裏,再把佐料包倒進粥裏,用勺攪拌,很好吃,好久沒有吃饊子,很香。

 

吃完早餐,二哥開車,十幾分鍾後我們先到了懶壩的最高點,這裏有幾年前打造的“淨心寺”,該寺廟以巨大的仙女山岩石為背景,依山而建,麵朝西,其建築風格為唐代與現代融合,深褐色為主色調,金色點綴,據說寺廟的大雄寶殿是全世界最大的寶殿,很氣派。

 

淨心寺的最高點聳立著巨大的帶羅馬風的主建築,圓形的金頂,加上帶中國風的羅馬柱,雖然有點不倫不類,但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還是宏偉壯觀,尤其是建築物的前麵有一個巨大的廣場,更顯氣勢,也是最好的觀景台,站在廣場邊可以鳥瞰遠方的群峰疊嶂、雲霧繚繞,烏江和武隆城也盡收眼底。

 

這些是淨心寺圖片(網絡圖)

這幾張是我的原創圖片

可是,我很納悶,這麽漂亮的寺廟和景觀怎麽會門可羅雀?就我們四個人,沒有其它的遊客。寺廟的大門緊閉,旁邊的一棟宏大的琉璃寶殿也沒有使用,從玻璃窗看裏麵,空空蕩蕩,滿是灰塵。與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門庭若市反差非常大。

 

於是,二哥給我講述了一段懶壩的故事:

 

在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旅遊業火了之後,海南省有一個集團公司的陳姓老板覺得商機來了,於是,他在武隆注冊了一個仙女山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了十幾個億人民幣,規劃在懶壩的17平方公裏範圍內,打造一個“懶壩國際禪境藝術度假區,以國際藝術和禪修度假為目的,英文名稱為“LAB”,意思是Life 、Art 和Believe。度假區一期的項目包括有大地藝術花園、佛文化園、懶人村落和禪境藝術小鎮等。

 

花了八年的時間,一期工程於2019年完工,可是,以淨心寺為主題的佛文化園一直沒有被武隆區政府批準,由於該寺廟是請日本人設計的,政府認為沒有真正體現中國的佛學文化,立意不符合要求。

 

淨心寺得不到批準,開發公司就不能大張旗鼓對整個旅遊項目進行廣告宣傳,隻是在2019年8月簡單的舉行了首屆“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活動,個別的日本和歐洲藝術界人士有到場參加。

 

後來,也不知道咋回事,政府把整個懶壩的旅遊項目全都接管了,說得不好聽是全沒收了。海南公司老板投資的錢全部打了水漂,十幾個億打造的景區歸政府了。我猜想,陳老板一是沒有把政府的公關工作做到位;二是這個旅遊投資項目多了一點“日本文化”元素,這讓政府有了理由不批準,而且還接管了你。政府接管後,好像又交給另外的公司,而新的公司也沒有認真在管理它,整個旅遊園區冷冷清清。

 

離開了淨心寺,我們的車往山下開,來到了半山腰的“大地藝術花園”和“禪境藝術小鎮”,莫大一個旅遊園區,同樣隻有我們四個人,仿佛我們是包場遊客,雖然清靜,但不免有點淒涼感。

 

逛了一圈,懶壩的景點最讓我喜歡和感興趣的是《大地從天而降》和《竹音劇院》這兩個藝術作品,兩個作品分別出自兩位日本藝術家。

 

大地從天而降是一巨幅很特殊的壁畫,壁畫創作在大地藝術花園裏的一個有15米高的“苔蘚博物館”內的穹頂上,日本藝術家淺井裕介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用19種武隆山區的泥土,經過碾碎、曬幹、加上樹脂混合製作成19種繪畫“顏料”,然後,他在拱形牆壁上勾出壁畫輪廓,標上顏料色號,最後,跟40名誌願者一起上色,完成了這幅巨作。該壁畫的構圖巧妙又有趣,繪畫以武隆的神話故事為主題,畫中的人物、動物和植物扭曲著交織在一起,就像是一個小宇宙中的萬物生靈,充滿了生命的力量和活力。

 

壁畫展覽廳內播放著鳥語的聲音,當我站在室內中心的位置,環視著壁畫,仿佛置身於原始的森林之中,與這靈動大自然共舞。

 

這是日本藝術家淺井裕介(我翻拍的)

這張是苔蘚博物館(原創圖片)

從這張照片中可見部分壁畫

離開了苔蘚博物館,我們坐著景區提供的電瓶車來到了《竹音劇院,與其說是“劇院”,不如說是一棟老舊的土屋。這項音樂藝術作品的作者是日本藝術家鬆本秋則,他在懶壩選擇了一棟擁有半個世紀曆史的土屋為他的音樂創作“劇院”。按照他的要求,這棟老土屋完全保留原有的結構,哪怕是下雨時會漏水的土瓦都不能換,老屋除了放進了鬆本秋則的藝術作品之外,裏裏外外都還留有舊主人當年生活的氣息:一個舊灶台、一些竹椅子、牆上掛著學生獎狀、中國地圖和蓑衣等等。本來這棟土屋將要被拆掉,是鬆本先生把它變成了別樣的一處風景。

 

這是日本藝術家鬆本秋則(我翻拍的)

這是這棟老土屋的“前世今生”(前世是網絡圖,今生是我拍的)

鬆本先生利用武隆本地的竹子、茅草、藤蔓和蘆葦等植物作為創作材料,並邀請了幾位當地的竹編藝人一起合作。65歲的鬆本先生雖然學的是西洋音樂,但是,他非常熱衷於用自然的材料創作出自然的音樂聲。這次,他在懶壩的《竹音劇院》裏創作了37種竹製小樂器,每個樂器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這些小樂器被放置在老土屋的每個角落裏,當我踏進這老屋,耳邊傳來各種各樣的聲音:嘀嘀嗒嗒、叮咚叮咚、嘻嘻嗦嗦、嗚嗚嗚嗚…有些聲音,好像在竊竊私語;有的聲音清脆悅耳,好像敲打的木魚聲;還有的細小聲音像是鳥語。這些聲音在老土屋裏匯集在一起,仿佛演奏著一曲美妙的交響樂,竹音交響樂,令人情不自禁感歎,真是太神奇了!

 

這些是《竹音劇院》內外的一些照片(原創圖片)

本來懶壩還有一些人工打造的景點可以去看看,因當天中午二哥在仙女山鎮有飯局,我們快12點鍾的時候就離開了,比如,有個景點叫《心跳博物館》,是一位名字叫克裏斯蒂安•波爾坦斯基的藝術家設計,在博物館內可以記錄自己的心跳聲,然後被收藏起來,再到一間“心室”裏去感受不同人的心跳聲,據說很有意思。

 

另外還有一個《漂浮的島嶼》法式餐廳,由一位名叫Gilles Stassart的藝術家設計。餐廳建築設計猶如一艘宇宙飛船,有一半架空在山穀上,餐廳風景很美,邊吃晚餐邊看日落簡直舒服極了。餐館周圍種植了粉黛亂紫草,據說,9-11月份的時候,原本綠色的草全部變成了粉色,非常漂亮。該餐廳隻能容納16位客人,而且16位吃客一起用餐,每天隻是晚餐開放,據說美食是法式米其林星級大餐,想著都讓人心癢癢、流口水…可惜,該餐館一直荒廢著,從來沒有開業過。

 

這些是餐館的照片(網絡圖)

陳老板曾經用心打造的“懶壩國際禪境藝術度假區”旅遊景點,現在卻無人問津,它們靜悄悄的懶散地躺在懶壩這片山坡上,無聲無息地消磨著時光,真憂心,那些美妙的藝術作品也許慢慢地被人遺忘…

 

投資的錢打了水漂還可以掙,而那些宏大的淨心寺建築物和藝術作品被荒廢了實在是很可惜!

 

下麵的視頻裏可以看到和聽到兩位日本藝術家的作品

 

 

~~~~~~~~~~~~~~~~~~~~~~~~~~~~~~~~~~~~~~~~~

 

今天,台灣各大電視新聞台循環播放昨天屏東科技園區一家高爾夫球具工廠爆炸起火事件,該爆炸事件中,已經有四名消防員殉職和幾十名消防人員受傷住進醫院。

 

消防員抵達爆炸現場四分鍾後,十一名第一批消防員手持滅火器直奔正在爆炸的廠房中,剛進去還沒有來得及滅火行動,突然發生更巨大的爆炸,消防員傷亡慘重…

 

看著這些年輕的消防員就這樣“英勇犧牲”了,我心裏很難過,都是30左右身強力壯的好男兒,他們的家人們那心中的痛怎麽才能平複啊!

 

我在想,消防員才剛到幾分鍾,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現場情況,怎麽就盲目的往正在爆炸的火場裏麵衝?我們不能“哪裏有危險就衝向哪裏”,在救死扶傷的職責之下,我們也該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生命呀。如果這樣的事件發生在美國,專業的消防人員到達後幾分鍾會做出哪些反應?
 

 

 

9/23 寫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