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可以給國嗎
文章來源: snowandlotus2023-05-04 17:20:27

中學那幾年是在自由化中度過的。先是在學校裏學會了“愚忠”這個詞,代表人物當然是嶽飛,在家吃飯時順嘴就說了出來,眼瞅著老爸猛地把飯碗到桌上,噴著怒火逼將過來,嚇得我閉上眼睛,巨大的五指山就落在頭頂上方一厘米處,都能感覺到熱氣。好懸!

 

高中又有一位老師花了整整兩次課的時間大講特講跟課程毫不搭杠的柏楊,唬得我們立碼把高考放在一邊,隻管灰頭土臉地自省醜陋。再後來,《河殤》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震撼的畫麵配著痛心疾首的解說詞,怎一個衝擊了得!愛國,就是一個詞匯,看不見、摸不著,能眼見耳聞到的是政策的不公與人們的不滿。平日裏,聽著老師與領導訓一訓、跟著喇叭與報紙說一說,心裏崇的是藍色的海、媚的是洋氣的外。自問:我愛國嗎?當然愛。那似乎是從小就例行的公事,天經地義況且,為祖國守護、建設邊疆早就植入心裏。我本小民,麵對高於法律、匪夷所思的民族政策,能夠在行動中做到忍氣吞聲地識大體、顧大局已經不易。那麽我愛外國嗎?免不了。君不見,報刊文摘、影視劇作,到處都在繪聲繪色地描述外國多麽好,外國的月亮圓又大,外國的空氣甜又香。我卻在習練如何確定公交車上沒有炸藥包。我是一具行走的生命體。

 

遊蕩中看了部大片《拯救大兵》。有Tom Hanks主演自然是好片,但令我怦然心動的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鏡頭切換:前線炮火隆隆、血肉橫飛,忽地轉到了一幢溫馨的小屋,輕鬆、舒緩的氛圍中把四個兒子都送上前線的母親在廚房做著家務,窗外是大片修剪平整的綠油油的青草地,彎彎的鄉間小道從中迂回穿過,顯得格外寧靜、詳和。我屏住呼吸:那番迷人的景致就是天堂裏的樣子吧,令年輕的生命為之奔赴戰場、舍身守護,令平凡的主婦為之操勞、為之心疼。他們定然深愛著擁有那個農莊的國家。不愧是好萊塢出品啊,圍繞著給還活著的最後一個兒子、一個大兵尋到生的機會,那份人性的光輝及那個安寧的家園令我為之傾倒。

 

曾經有朋友從和田來烏魯木齊出差,本想住位置方便一點的旅店,卻遭拒了,被告知隻能住和田辦事處。他氣憤得火冒三丈,也悲涼:身處危險的前方出生入死,原指望能在首府享受一下寶貴的人間和諧。我也百思不得其解:理所當然的情節應該是給戴朵大紅花、好好安置吧?到底哪裏不對勁?

 

不想這待遇竟輪到我了,而且是在首都,那裏有我從小就歌唱的天安門。我去旅店登記住宿,櫃台後的服務員本來一副笑臉,一看新疆身份證立馬換了麵孔,跟躲瘟神一樣嗬斥著,打發我去新疆辦事處。我的笑容頓時僵在臉上,一個發了黴的聲音隔著時空傳了過來:“我愛咱們的國啊,可誰愛我呀?”也罷,就剪斷那根線,讓風箏去沒有爆炸、沒有刀砍、法律健全、平等、博愛、自由的天空飄蕩!

 

博愛、自由的天空下確實空氣清新、山青水綠,尤其是在校園中接觸到的人都彬彬有禮,文明的社會啊。工作後,同事們也都和氣,逢年過節互贈小禮品,出去旅遊也互相惦記著帶紀念品或當地小吃。單位比較注重企業文化,每年一度地組織觀看體育比賽,我頭一回參加時碰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之前一直住在大學城,常有體育比賽,但不是忙著學習就是漠不關心,從沒到現場看過,印象深的隻是長長的球迷車隊及車裏震耳欲聾的搖滾樂。普通小城的比賽會是什麽樣呢?那天,跟一位印度同事商量好下班一起去,我先到幼兒園接娃回家,她把車開到我家,然後坐我車去。這一來二去的,趕到體育館就有點晚了,好不容易在停車場的偏遠處找到車位,就急急忙忙地拽著娃往檢票口趕。聽到前方有歌聲傳來,也沒太在意是什麽歌,隻想著遲到了,加快腳步。前邊人行道上有個男子筆直地站在那裏擋著路,就從他身邊繞過,沒想到他忽然張口了,很不滿地衝我們說:

“你們聽到歌聲了嗎?”

我感到奇怪,停下來,扭頭看著他回答:”聽到了。”

他更生氣了,訓斥到:”聽到還走?!”

我老人家則更摸不著頭腦了,愣愣地問:”歌聲跟走路有什麽關係?”

那人氣結。

 

我們不再搭理他,繼續往前走。過了檢票口,印度同事反應過來那是《星條旗之歌》,美國的國歌。我倒是聽過那首歌,但沒記住,何況聽《義勇軍進行曲》我也是該幹嘛幹嘛——又不是軍人,哪想過要立正。而且,從小到大參加過、觀看過的運動會、體育比賽,不都是放運動員進行曲嗎?口號喊的也都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哪有國歌的影子!又不是國際比賽領獎台,唱國歌作甚?

 

萬分困惑地走進體育場,人早唱完吃上爆米花了,有滋有味的,根本沒人盯著運動場看,更令我一頭霧水:明明是場棒球比賽,場上隻有稀稀拉拉的幾個人在磨洋工似地閑走。他們是球員嗎?怎麽更像閑雜人等。

 

帶著滿肚子的迷團等到下一年,早早趕到那裏,也有樣學樣地把手放在胸口,在歌聲中感受心跳,在心跳中感受莊嚴、肅穆,之後才是場上拖拖拉拉、場下吃吃喝喝、有一搭沒一搭的比賽。妥妥的寓教於樂呀,愛國主義原來可以這般輕鬆又歡樂、潤物細無聲。

 

娃上學後,第一次參加學校的開放日觀摩,被震住了。一群五歲的娃,有些還拖著鼻涕,稚嫩的小手放在胸前,跟著廣播與老師,奶生奶氣地宣誓到:

"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我謹宣誓效忠美利堅合眾國國旗及效忠所代表之共和國,上帝之下的國度,不可分裂,自由平等全民皆享。”

 

站在旁邊的一眾家長也都嚴肅恭敬地手按左胸,沒有一絲懈怠,更別提嘻嘻哈哈、玩世不恭了。對國家的尊重、愛戴不隻是孩子的學習內容,也是大人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娃從學前班到高四的上學期間,在老師鄭重的帶領下,每天早上都右手放在胸前神色肅穆地對著國旗宣誦誓言曆經天長日久的十三年,聲音從童聲經過變音到定音,小手也漸漸地變大。在這樣潛移默化中長大的孩子還需要專門設立一個宣傳部做導向嗎?

 

每年五月紀念日,各地都有演出、遊行。走路顫顫巍巍、甚至坐著輪椅的老兵總是令路邊的人群尊敬地望著、熱情地擁戴,不見絲豪不恭。為迎七月四日的國慶,商店裏早早就都專設櫃台,紅藍白的主題橫掃室內外擺設、男女服飾,甚至小到耳釘,還有應景的指甲油,所有的琳琅滿目最後都隨著五彩繽紛的煙花綻放。在每個州、每個郡、每個縣指定的煙花燃放點,遠遠近近、老老少少的居民們攜帶折疊椅、戶外毯子,呼朋喚友地歡聚在一起,鑼鼓喧天。在眾人熱切的盼望中,一團一團絢麗的禮花燃亮天空,圖案中閃出紅藍的星條,還有USA字樣,地上的人們歡呼、自豪。

 

愛,可以給國嗎?

 

2023年5月3日

 

 

 

附 效忠宣誓譯文來自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6%95%88%E5%BF%A0%E5%AE%A3%E8%AA%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