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假13-鹽比金子貴
文章來源: 雁東閣2021-10-15 02:03:46

《鹽比金子貴》

         “人們可以放棄金子, 但絕對不能沒有鹽”, 這是公元六世紀羅馬著名的政治家卡西奧多羅斯說的。

         今天, 鹽是超市裏最賤的物品, 然而古代鹽卻是精貴的緊俏商品。鹽不僅僅是調味調, 直到上世紀初, 鹽一直起著冰箱的作用, 醃製食品可以長期存放, 在嚴寒的冬天人們不至於因為缺乏食物而餓死。

         鹽是如此貴, 羅馬人甚至用鹽來充當一部分的軍餉, 所以鹽裕國富, 中外皆是。

         上奧地利州的Salzkammergut就是這麽一個盛產鹽的地方。薩爾茨卡默古特, 從意義上譯為“鹽業商會的產業”。

         阿爾匹斯山以北的這個區域, 由山脈和大大小小共76個湖泊組成。中國人最熟悉的是哈爾施塔爾Hallstatt, 廣東惠州來了個山寨版的, 不過這倒是大大促進了小鎮的旅遊業。

        Hall在古凱爾特語為“鹽”, 哈爾施塔爾至今保留著曆經4000年鹽礦。從公元前的八世紀到四世紀的後青銅時代, 在今天法國、阿爾匹斯山到西部匈牙利生活著各種古民族, 而在哈爾施塔爾的遺址中, 發現了許多四千多年前銅製和鐵製的刀、劍, 這是歐洲鐵器時代的發跡地, 這個時期的文化也統稱為哈爾施塔爾文化。

         雖然哈爾施塔爾在曆史上也曾輝煌過, 如今靠著旅遊業又成了奧地利的一張名片, 但我卻並不喜歡這個城鎮, 每次去都讓我感到非常的壓抑, 高山遮住了太陽, 湖水雖清澈卻黑不見底, 人被壓在自然裏, 有點喘不過氣。

         尤其是教堂裏的頭蓋骨, 雖然並不陰森滲人, 但和中國人入土為安的理念合不攏啊。小鎮繞山, 墓地不夠大, 裝不下世代的逝者, 每過十年, 就挖墳掘屍, 把頭蓋骨移到教堂內, 上刻姓名、職業和出生年月。

       想到這麵對的是自己的祖先, 抑或自己也會瞪大兩個窟窿望著來訪者, 我就不寒而栗, 倘若我生在那裏, 一定會千方百計逃離的, 盡管人們都說這是奧地利最美的小鎮。

        比起哈爾斯塔爾, 我覺得上奧地利州最美的湖當屬特勞恩湖Traunsee。這些湖的形成都是一個原理, 就是冰川, 所以和挪威的峽灣一樣, 都呈長條形, 走向西南, 自然是這方向的日照最多。

        湖泊七六, 各領風騷, 特勞恩湖尤是嫵媚, 特勞恩施泰因山直直地插在湖中, 植被稀少, 太陽照著光禿禿的山峰, 暖暖的, 盛夏的午後, 在湖的對麵也能感到石頭滋滋地冒出的熱氣和汗, 湖水清澈透亮 , 靜謐而又友好。

        遠眺特勞思施泰因, 山峰旁是“ 躺著的希臘女人”, 長發飄逸, 維妙維肖。其實, 我在歐洲這麽多年, 見過很多山峰都被冠以了名字, 就是沒見一座叫什麽中國人的, 大概是我們亞洲人側麵扁平, 所以大多都命名了鷹鼻凹眼的希臘羅馬人, 還添了份神話感。

        神話故事總是神密的。不過, 2007年德國電視台出了一個紀錄片《特勞恩的秘密》, 卻是一點也不神密, 且是個悲劇。

        1945年5月8號, 二戰的最後一天, 一架P-47戰鬥機掉落進湖裏, 這是美軍在二戰中最後失落的一架飛機。此後60年, 這架被認為失蹤的飛機靜靜地躺在湖底, 直到2005年一個潛水員發現了它, 第二年它被打撈了上來。

        這也是戰爭遺留下的一個故事, 每每想起, 總是祈望和平永存。

        今年回奧度假, 去了特勞恩湖遊玩, 是因為老公大學裏的一個聚會, 一年一次, 今年的組織者在湖邊有個度假屋, 自然此地成了首選。

        快40年前了, 六個年青人臭味相投, 西部牛仔片迷, 組了一個隊, 裝了一本牛皮書, 從此記下每次的點點滴滴, 隻是時間推回一百年, 比如今年的聚會為1921年。

         後來大家都畢業了, 每年一聚, 逢五逢十拖兒帶女出外旅遊幾天, 鐵打不變, 雷打不動。

         漸漸地, 古色古香的牛皮書變成了二本, 而做此工藝的手藝人越來越少。漸漸地, 聚會時兒女們都帶著各自戀人, 人越來越多。漸漸地, 又回到了最初的6個人和他們的妻子。漸漸的, 以前是英俊小夥, 都成了白發智慧男人。

        隻是智慧好像沒太長根, 這群人見麵, 一樣的插諢打科, 歸來還是青澀毛頭。

        他們, 都是戰爭後德奧經濟複甦起飛年代出生的。沒有受過創傷的一代人, 心裏應該是更明亮的, 看到的世界也是更美好的吧。

        那是個陽光燦爛的日子, 湖邊都是休閑的人們, 三三兩兩, 讓人直想高歌一曲。

         What a wonderful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