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天下】大圓鏡智之:愛為輪回根本
文章來源: 孔雀羽2021-10-05 07:03:00

最近最火的電視節目是什麽?

傻子都知道, 相親節目。

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古今中外, 文人墨客, 留下了很多流傳千古愛的詩篇。

唐詩宋詞, 相對而言, 我個人更喜歡宋詞。

在宋代的婉約派詞人中, 我最喜歡的是柳永。

柳永, 字耆卿, 初號三變。 因排行七, 又稱柳七。 在描述男歡女愛方麵, 宋代詞人無有出其右者。 摘錄一首他的《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七是我的偶像,我也寫過一首《蝶戀花》,搏君一笑。

 

醉眼朦朧淩亂步,把酒憑欄,山外斜陽暮。

碧水無聲舟自渡,春花蝶戀頻頻顧。

搖曳生姿多揣度,柳絮飛時,倩影青石路。

暗裏無端千萬緒,噥噥隱約林蔭處。

 

佛教也教導愛,

但不是男歡女愛, 而是大愛, 也就是慈悲。 於是, 便有了布施和功德。 很多佛教團體都有功德會, 比方說慈濟功德會。

也有很多佛教團體有誌工組織。

也就是做好事, 幫助需要的人。

常聽到的兩句話,

“我佛慈悲!”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慈悲濟世,

當然是好事, 當然要大力提倡。

這對於提升社會風氣, 提高公民道德, 有極大的幫助。 以後我們就又可以大聲說:“我們是五千年文明禮儀之邦。”

現在嗎, 你好意思說, 我都不好意思聽。

 

慈悲濟世, 人人可以做。

慈悲濟世, 不是佛教徒的專利。

慈悲濟世, 是佛教的一部分, 是佛教的入世法。

慈悲濟世, 不是佛教的全部。

第一義, 在出世法。

 

佛陀在《圓覺經》中說:“當知輪回,愛為根本。”

為什麽?

因為愛就是關心。

關心就是受,

關心就是著了我人眾生壽者, 就是著相。

我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相是因緣的和合, 是因果的產物, 所以相是受因果的, 無常的, 變化的, 有生滅的。 緣來則生, 緣去則滅。

你如果著了相, 心動了,你的心就會隨著相的變化而變化,

於是你就受因果, 受生死。

 

你再回頭想想佛在《金剛經》中說的話,

“見相非相, 即見如來。”

你如果能看透相的本質, 你就有了齊天大聖孫悟空的火眼金睛, 無論相(妖精)如何變化, 一眼就看破。

於是你的心, 永遠都如如不動。

 

什麽是開悟?

就是把體, 性, 相,用, 這四者的關係徹底理順了。

空為體, 性在用, 相無妨。

這才是佛法。

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