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島遊(4)青山綠水
文章來源: 此岸_彼岸2021-09-24 05:46:07

台灣環島遊(4)青山綠水

 

看山,看水,一到台灣,巳是迫不及待。第一站到阿裏山,第二站便是日月潭,先遊為快。

 

阿裏山有五奇:日出,雲海,晚霞,森林,鉄道。我們第一天晚上入住山上的大峯度假山莊,為的是第二天一早可以乘坐高山小火車前往祝山站看阿裏山日出,但旅店服務員告訴我們,要看日出必須半夜三點就起床,否則趕不及。我們到旅店時巳是晚上11點多,辦完入住手續洗洗睡下已是半夜一點,三點起來太辛苦了,於是決定放棄,睡個好覺再說。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洗梳完畢便往山的腹部進發,鑽進世界聞名的阿裏山神木森林,去盡情享受天然氧吧的新鮮空氣。阿裏山的森林中各種巨木,鬱鬱蔥蔥,最受矚目的是一棵二千三百多歲高齡的阿裏山神木,它的樹幹直徑足有五米多,需要十幾位壯漢才能合抱,需要抬頭仰望才能看到它鬱鬱蔥蔥的樹葉。這位傳奇神木卻並不顯老,甚至比其他的樹木更加濃鬱,它是阿裏山第二代神木。200711日被加冕為「阿裏山香林神木」。在阿裏山,八九百歲的樹木雖不足為奇,但能長到二千多歲,真的是個神話了!我們沒有特意去找這棵神木,隻是隨意地漫步在神木樹林中間。在高大挺拔的巨木林中,我們都成了"小人",幾個小人,在巨木中間慢慢行走,紅衣綠樹,遠看就如一幅油畫。森林中合理地分布著用木板鋪成的步道,上下坡都有平整的台階過渡,在林中行走就象在輕鬆地散步,沒有攀登的艱辛,隻是需要注意因為清晨的露水沾濕了步道和飄落在上麵的樹葉,腳下會有點滑,還好我們怕下雨都帶了傘,這時正好當作拐杖。慢慢悠悠地,小人們與巨木交換著呼吸,真是心曠神怡。

 

阿裏山香林神木(網絡圖片)

 

 

 

阿裏山的森林火車亦是一景,自1912 年通車屆時已經107歲。自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強迫中國割讓了台灣全島,阿裏山慘遭洗劫。阿裏山之前有很多神木,最珍貴的是生長了上千年的檜木,又高又直,木質細膩,是非常稀有的木材,也是建造廟宇大殿的上選木質,那些年被日本人大量砍伐,今天讓遊人津津樂道的阿裏山全球海拔最高的小火車,是日本人為了把砍伐的檜木運下山而修建的。感謝大自然驚人的修複能力,如今,阿裏山又恢複了生機,第一代的樹木死了,第二代樹便在它死去的枯木上繼續生長,偶然還能看到第三代樹。當初的林業運輸現在轉為觀光路線,沿途有許多美景供遊客觀賞,我們從神木站上車,坐了一段小火車,享受了這珍貴的林業文化資產。

 

這次未能看到阿裏山的日出,並不太在意,因為曾經有機會觀賞過無數次各種日出。倒是阿裏山的雲海,實在壯觀,未能親眼觀賞,總有些遺憾,所以後來還是上網找到了精彩的視頻,一飽眼福。

 

阿裏山的雲海(圖片來自網絡)

 

離開了阿裏山森林,我們直接去了日月潭。那裏的景色雖然壯觀但並不驚豔。二維的遊覽,既看不到日,也看不到月,我們去的那天是個陰天,未能見到群峰倒映湖中,夕陽西下的美景,而且遊人如織,整個景區看著有點亂,少了些優雅寧靜的詩意,坐在遊輪上兜一圈的感覺並不比以往在他處的遊湖更加興奮刺激。離開時心裏想著,日月潭來一次就好。

 

日月潭航拍(網絡圖片)

 

我們幾個都喜歡看水,台灣的海灘令人驚豔,環島一周,凡遇海灣水岸,我們便駐足停留,盡興觀賞。台灣的海灘,與別處不一樣,到台灣海邊,不是要看它的風平浪靜,而是要看那海風吹海浪湧的壯觀,看那由於不同地貌與海水的一來二往,海邊形成的奇礁怪石。

 

墾丁的白沙灘,潛水艇,貓鼻頭、鵝鑾鼻都是?人喜歡的景點。我們去了貓鼻頭公園,去找岩岸旁那一塊外形像蹲坐貓的突出珊瑚礁岩,卻怎麽看都不象,找不到貓鼻頭,我們就站到一個理想的位置去欣賞台灣海峽海岸線,去欣賞這裏長時間受波浪侵蝕因而產生的崩崖、壺穴等奇特景觀,一樣好看。我們去的時候是上午,沒有機會領略夕陽染紅了整個海麵的壯麗美景,看樣子要看到最好的風景,還得卡好到達景點的時間。

 

貓鼻頭

 

鵝鑾鼻公園位於台灣南端,由於沿海日光強,海水清澈,適於造礁珊瑚成長,經地殼隆起而上升,受海浪侵蝕、雨水和強風吹襲,形成巨礁林立、洞穴遍布的奇特景觀。園內步道縱橫交錯,有好漢石、迎賓亭等景點。公園內知名的還有鵝鑾塔,這是一座曆經百年的美麗燈塔,也是台灣南部海域夜航船隻測定方位的重要坐標點。塔身全體白色圓形,內分4層,每層各有鐵梯15級,塔高18米,塔底周長110米,像巨人般巍然屹立在海岸,純白色的美麗塔身,與藍天碧草相映,格外迷人。白天登上燈塔頂端,極目遠眺,太平洋與台灣海峽、巴士海峽碧波萬傾,海天一色。

 

 

墾丁白沙灣海灘位於墾丁公園的西海岸,在貓鼻頭公園西北的海灘沿岸,這裏屬於珊瑚礁海岸,擁有長達百米的白色沙灘,《海角七號》、《那些年》、《少年派》等多部電影在此取景,成為墾丁熱門的觀光景點。墾丁白沙灣海灘適合遊泳、潛水、帆船等海上娛樂活動。

 

離開墾丁之前,我們去了台灣的最南端,地圖上看起來最南部的那個頂點上。在一個小型的停車場下車,醒目的指示牌"最南端往下500米處"指向一條優雅恬靜的磚石步道,步道兩側沿途是茂密叢林,往前方行走視野逐漸開闊,到達步道終點,一下子海闊天空,別開洞天,映入眼薕的是一座水泥製成的台灣最南點意象標誌立於眺望平台之上,立碑的外觀設計呈尖頂向天的筍狀,但另一麵呈海螺狀,以兩塊分離的碑身設計意味著海陸相依。立碑的前方是滿佈珊瑚礁的海岸與浪花拍打海岸的海水,站在平台上環視大海,一望無際,浩瀚無垠。由於此處地理位置被海三麵圍繞,因此在意象標誌的平台上可展望東、南、西三種不同方向的海景,成為旅客在墾丁國家公園會駐足留念的景點之一。此外,若搭乘船舶航行的旅客,來往於後壁湖至蘭嶼之航線,可由船上眺望陸地上的台灣最南點意象標誌。

 

 

從墾丁出發北上,我們的下一站是台東。台灣的海邊,風很大很猛,據說十月份是台灣的台風季節。這一次,我們是明知有台風,偏向風中行,體會了台風的威力。我們到達台東的三仙台景點時,風力非常強悍,幾乎要把我們推到風口浪尖上。我從小到老從來沒有瘦過,但對於胖墩體形略感欣慰的,記憶中這還是第一次,頭發被風吹得象個雞窩,而雞窩的下麵,卻是"我自巍然不動"。

 

三仙台

 

花蓮有二處特別驚豔的海灘美景,清水斷崖是其中之一。清水斷崖是花蓮北部清水山麵臨太平洋處的斷崖,前後綿亙21公裏。斷崖形狀如鞘,絕壁萬丈,成直角插入太平洋,平均高度在800米以上,是中央山脈 東側的大斷層,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為台灣八大奇景之一。清水斷崖氣派雄偉,地勢險峻,站在觀景台上,隻見群山逶迤、白雲繚繞,臨崖遠眺碧波萬頃,波瀾壯闊,崖壁下方則是白浪滔天,一望無際的太平洋,驚濤駭浪,奪人心魄。

 

清水斷崖

 

另一處是七星潭海堤,它是太平洋在花蓮的一個海灣,此地海灘呈一優美的弧形,海水潔淨湛藍,黑石晶瑩剔透,在此可遠眺青山蒼鬱,公路綿延。七星潭風景區修建得象個公園,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等休憩設施提供了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七星潭的海岸不象我們常見的沙灘海岸,這裏大多是礫石灘,曾經是人們踏浪撿石的好去處。海岸邊偶遇一塊石頭形狀酷似癩蛤蟆,W就趕緊在近處一塊石頭上優雅地坐下,扮演了十分鍾的"天鵝肉"。

 

 

我是如此喜歡七星潭海灘,喜歡它的碧海藍天,喜歡它的一望無垠,下次再去,要在那裏安安靜靜地呆上一天,遠眺,發呆。

 

台灣被大海環抱,綿延的海岸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景色。沿岸的海水率性而豪邁,與風夾擊,對海岸的衝擊就如鬼斧神工,長年累月,造就了各種奇觀。到台灣的海灘觀景,與其說是去看海水和沙灘,不如說是去看海水如何做功。海岸的那些地質奇觀,向參觀者訴說著它們經受的洗煉,用自身的千姿百態向你說明巨浪和海風是怎麽樣的雕刻家。

 

齊柏林航拍的台灣海岸(《看見台灣》截屏)

 

台灣的王牌景點之一,野柳國家公園,是一塊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千百萬年來其因波浪侵蝕、岩石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讓全長1.7公裏的海岬,成為台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和豐富的地質地形景觀教室。從野柳岬角邊緣望去,各種岩石映入眼簾:蕈狀岩、豆腐石、象鼻石、仙女鞋、女王頭,其中女王頭是蕈狀岩的代表作,更是台灣旅遊業的一張名片,她高達2米,髻發高聳、美目遠盼,麵目輪廓均端莊優雅,其雍容尊貴的形態,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征。但隨著海浪的侵蝕及地層的抬升,頸部越來越長也越來越細,經過風吹雨淋,隨時有斷掉的可能。

 

女王頭(網絡圖片)

我們穿行在這些奇異的蕈狀石之間,駐足於浪花洶湧的海岸邊,感歎著海風,巨浪,地殼的鬼斧神工,欣賞著野柳公園的獨特野趣,心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心靈在藍天碧海裏得到舒展和淨化。

 

山的深沉,海的寬廣,永遠令我陶醉,在山上,在水邊,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真是一種美妙的和諧,這也正是這個世界本來應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