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幻滅:林黛玉《葬花吟》解析
文章來源: 牟山雁2021-07-03 17:09:22

 

“黛玉葬花”是《紅樓夢》中最富神奇魅力的片段之一。誠如俞平伯所說:“《紅樓夢》中底十二釵,黛玉為首,而她底葬花一事,描寫得尤為出力,為全書之精彩”(《紅樓夢辨》)。作者那追魂攝魄的性格描寫、酣暢淋漓的抒情筆觸、以及字字珠璣的《葬花吟》,同黛玉這個羸弱、纖細,麵對殘蕊默默垂泣的美麗少女一起,超越了時空的阻隔,一直撥動著不同時代的讀者感情的琴弦。

《紅樓夢》是一部“美的毀滅”的悲劇,是古代社會青年男女間生死不渝的愛情不能得到實現的悲劇。作為悲劇的主人公,林黛玉出身於一個“雖係世祿之家,卻也是書香之族”的官僚貴族家庭。但由於父母早喪,她由一個貴族小姐一下子變成了伶仃孤女。寄人籬下的生活境遇,在這個心性高傲的少女心頭罩上一層濃重的陰影。而恰恰在這種環境裏,她與長期相伴、“耳鬢廝磨”的表哥賈寶玉暗暗相愛了。

她對寶玉的愛是青年男女之間再自然不過的純情之愛,而且這種愛日益成為她在那特殊境遇中的全部的精神寄托。但在那扭曲人的靈魂的時代裏,自由戀愛被視為異端。在封建禮教的權威麵前,除了對寶玉小心翼翼的試探外,她滿懷的春情隻能被埋在內心的深處。而事實上,黛玉的家庭地位、她有悖“大家風範”的言行舉止,已經給“木石前盟”塗上了濃重而無法消除的灰暗色調,注定了她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孤苦的身世、“高傲自許”的心性、敏感的氣質和這極為壓抑的、無望的愛情化合在一起,鑄成了她見花開而流淚、見葉落而傷情的“怪癖”性格。

“黛玉葬花”的神奇魅力正在於一段小的篇幅,追魂攝魄地表現了黛玉這個古代典型的不幸女子的悲劇性格,生動細膩地揭示了這個熱戀少女的悲苦心態,記錄了寶黛愛情悲劇中一段生動無比的心靈曆程。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作者筆下這位具有詩人氣質的少女以詩人特有的敏感,一下子抓住了花落這一富有象征意義的自然現象,唱出了自己心底的哀痛。由花想到人,由花殘想到青春易逝,由花的飄零想到自己孤苦的身世,自己不也和這殘紅一樣沒人理解、沒人安慰、沒人憐惜嗎?但我們可以體會到的卻不止於此,在這不為現實實景所囿的“純屬心靈所體認的感情境界”中,我們不僅僅是同情黛玉,而同時也興起一種對一切美好事物被毀滅的痛惜和感傷。

黛玉的悲傷有著深厚的內容,其中有愛情的失意,有身世的悲涼,更有環境的險惡。“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在親骨肉之間尚且“一個個都像烏眼雞似的”賈府中,她的日子並不好過,她的身世、氣質和心性更使她覺得“八麵受敵”。史湘雲拿她比戲子,“給眾人取樂”;王熙鳳當眾開玩笑,問她為何不嫁寶玉;甚至連寶玉向她吐露愛情,都使她覺得受了“戲弄”。無形的封建勢力和禮教更時時折磨著她。她多麽希望能擺脫這令人窒息的環境、擺脫自己不幸的命運啊!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這是她向往幸福、向往自由、向往純真愛情的發自心底的呼聲。可是,“天盡頭,何處是香丘?”她迷惘了,她預感到自己同殘紅一樣的命運;“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然而在淒涼的境遇和不幸命運麵前,黛玉並不退縮,並不屈服:“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汙淖陷溝渠。”她同情落花的命運,有讚美落花的純潔;她寧願在痛苦中死去,也不願有損於高階的人格。這就是“葬花吟”中的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