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趣事小記
文章來源: 雨弦2021-05-21 16:19:21

90年代中,我先生去新加坡讀博,一年後,我把兩歲的兒子留給婆婆也來到獅城。

(照片來自網絡)

(一)

第一個租的祖屋(政府建的樓房)是跟房東一起住,5房式,就是41廳,我和先生住其中一間。出國的興奮勁很快過去,我也開始急著找工作。有次按著中文報紙上的招工廣告打電話過去,說明是應聘,對方說,過兩個字打來,就掛斷了。我一頭霧水,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麽打。這事以後才搞清楚了,鍾表不是從112總共有12個字嗎?一個字就是5分鍾,兩個字當然就是10分鍾嘛,這麽簡單有啥不明白的?怪不得新加坡人總瞧不起外來的。

 

新加坡很多人都極有語言天賦,坐地鐵常常聽兩個人的對話,從英語、普通話,福建話、廣東話幾種語言切換自如,他們講的英文有一種獨特腔調,稱為Singlish

 

(二)

和房東一起住真是不方便,很快我倆就搬走了,這次和兩個從印尼來的女孩子合租,各自住一間。其中一個女孩Jane在新加坡做藥劑師,她媽媽是中國人,如果我倆都在廚房,她就用拐著腔調的中文和我聊天。我一向不喜歡做飯,新加坡的巴刹(菜市場)常常有物美價廉的大螃蟹,煮海鮮最容易,先生也愛吃,我就經常買。Jane是個素食者,每每看到我煮螃蟹,就在一旁念念有詞,說我多麽多麽殘忍。我當時能不動聲色地把螃蟹煮完吃完,想來心理素質還是挺強大的。

 

新加坡種族多元化,美食更是多種多樣,西餐、印度餐、印尼飯,馬來西亞美食,還有廣東福建的各類美食,光是把那些美食的名字一一寫下來就已經可以寫一篇了。最懷念的是釀豆腐,也第一次吃了榴蓮,菠蘿蜜(Jackfruit)。

 

(三)

一年後把兒子接來了,我們就租了新的祖屋,還是三室一廳,房東平時把兩間房子鎖起來,留給我們一間臥室還有大大的客廳和廚房。必須說一下在新加坡晾曬衣服。想象一下你準備撐杆跳,然後在長長的杆子上腦補上一件件衣服,用夾子夾好,你的手緊緊握著這杆子衣服,看著窗外多麽藍的天,邁著堅韌不拔的步伐,這點很重要,把一杆衣服一直送出窗外,把杆子的這頭插進窗下帶洞的一截圓柱裏,動作不要拖泥帶水要一氣嗬成。據說有因為晾衣服失足掉下去的,我隻是聽說而已,不過這樣晾衣服還是有些危險的,不知現在有沒有改進。

 

我覺得獅城倒是個養老的好地方,小小的城市,治安良好,生活簡單又熱鬧,還有那麽多美食,唯一就是隻有夏天一個季節。先生非常怕熱,這樣我們在獅城住了三年之後就離開來了美國。

 

 

 

一座座我們住過的城市連起了人一生的歲月,充滿回憶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