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日記(補遺)中美股市對比
文章來源: laopika2024-04-30 10:23:08

     去年11月初,我去北京某研究院做技術講座(詳見我的博文《一醉方休》),報告結束後,在Q & A環節中,一位線上的年輕聽眾問:你能談談對中美股市的看法嗎?

    盡管這不屬於我講課的內容,但我當時還是即興談了我的觀點,現根據錄音整理如下:

    這問題比較複雜了,都說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可為什麽現在股市跌跌不休呢?(當時上證指數在三千點徘徊)。

   首先,股市暴跌不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情況,美國的股市,也有從高峰跌下來的曆史,同樣也跌得很慘,而且有時跌的時間也比較長,但是,若從一個時間的長度來看,就能看出兩國股市的差距了。

   我對上證指數一直是關注的,大概是在2019年7月,美國標普500指數達到3000點,後來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全球經濟幾乎為之停擺,美股也經曆了暴跌,但隨後在經濟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標普500指數又重返3,000點重要心理關口,然後一路上漲,昨天已漲到4100點(如今已突破了5000點)。

   反觀上證指數,自2007年2月上證指數曆史上首次站上3000點的時候,標普500那時才1400點,可如今標普指數已衝到4100點,咱們又回到了3000點。2007年10月上證指數達到6124點,當時美國的道瓊斯指數是一萬多點,現在是3萬多點(目前已3.8萬點了),而我們十幾年後,依然還在3000點徘徊。

    當然,光看點數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你說主要問題在哪裏?我覺得還是監管證券的法製建設和監管的問題。

   其中最關鍵的是對投資者的回報,作為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必須規範。如果說一個證券市場參與去投資的人,大家都沒有盈利,這個市場自然就缺乏活力了。

   現在市場上誰贏利了?那些老板們,董事長們,原始股東們。他們持有原始股票來上市,圈了錢就走人,然後留下一地雞毛。他對你也不回報,你可以去查一下。深圳上海交易的股票裏有幾家公司是自上市到現在,從不分紅的。有的公司當年盈利也不分紅,有的三年不分紅,有的五年不分紅。

    如今證監會大力提倡上市公司積極分紅,規定每年利潤的分紅比例必須達到30%,並爭取半年分紅一次,雖然上市公司分紅情況比過去有所改觀,但仍不理想。而且不知是什麽原因,證監會對於數以千計的基金,卻沒有類似規定。我持有一些國內基金,多年來也是從不分紅,如果一直不分紅,但業績能達到巴菲特那樣,基民也高興,但實際業績遠遠達不到優秀標準。

    那美國股市又是怎樣的呢?我持有許多美國上市公司股票,絕大部分都是每個季度都分紅,甚至有個別虧損股也堅持分紅。上市公司也有個別的不分紅,例如巴菲特的伯克希爾股票,巴菲特最牛了,他幾十年不分紅。但人家怎麽做得到呢,他原先100美元一股的股票,現在是53萬美元一股(目前已達到60萬美元)。幾十年來,它的業績在不斷增長,它盡管不分紅,但這個實實在在的,是對股東的回報。

    所以,一個欣欣向榮的市場一定要使參與者都能獲利,那才是真正的一個活水市場,如果一個市場隻能讓極少數人獲利,那玩的時間長了就玩不轉。

     我個人覺得咱們現在的上證指數也好,深證指數也好,跟我們經濟的基本麵是脫鉤的。我一直講,經濟是有一點疲軟,但絕對不會壞到這麽一個地步。你怎麽能設想,我們現在的經濟規模隻有2007年的一半?鬼才信。

     所以這裏麵就是市場遊戲規則沒玩好,吳敬如老先生曾說過句氣話,我們股市連賭場都不如,賭場都不能看你的牌。

    中國股市中另一個頑疾就是,財務造假,信息不公開,就在上個禮拜,有家公司弄虛作假,結果證監會處罰了多少?60萬人民幣!但它這個影響程度不得了,造成的損失是幾億甚至幾十億。違法成本過低,是類似案件屢屢發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同樣案例發生在美國就不一樣,或許監管部門直接就把你全部封掉了,始作俑者會身敗名裂,傾家蕩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是動真格的,例如前幾年有個安然公司因為虛增六個億利潤,被處罰:

1、CEO被判監禁給24年。

3、負責上市發行的花期銀行,摩根大通和美洲銀行向安然破產受害者賠付43億美元。

4、投資者集體訴訟,獲得了71億美元賠償。

5、公司宣告破產,股票被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除名,公司停止交易。

    也就是說,除了對安然公司的懲罰外,相關的證券、承銷商、審計部門等全部負法律責任,還要對受害者、投資者進行賠償罰款。

    SEC的目的很明顯:殺雞儆猴!防止類似的財務造假再次發生。

    我聽說它還有一條法律非常有效,你可以舉報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作假,隻要查實作假了,你可以按一定比例提取獎勵,前兩年有真實案例,都是美國報上都公布過的。

    所以A股遲遲在半山腰徘徊不前,是長期以來對造假,大股東套現,市場無節製地圈錢等種種惡行,監管不嚴的結果。造成投資者不信公司,不信審計,不信券商,也不願相信價值投資和長期持股,投資者信心沒了,股市自然就上不去了。

    以上內容是我根據去年講座錄音整理的(括弧裏的說明是現在加的)。

    前幾天,上海著名股評家賀宛男女士在她公眾號裏披露了一個最新的案例。

    一家名叫*ST紅相的公司(300427),在2017-2020年期間,虛增營業收入10億,虛增利潤4億。就是這樣一家上市9年造假6年,還以欺詐手段多次發行騙錢的公司,這麽多年來居然太平無事。直至今年春節,證監會新主席上任之後的2月28日,該公司才收到監管部門的“警示函”和“處罰書”。最後給出的處罰是:對公司及相關當事人處以6556萬元罰款,對2名當事人采取市場禁入措施,其中對公司實際控製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成處以罰款2288萬元,並實施終身市場禁入。

     造假近4億,罰款不過6556萬,其中4000多萬罰的還是公司,由近萬名中小股東共同承擔。

    所以,上證指數至今還在3000點附近轉悠,原因也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