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畫驚動了FBI(續)
文章來源: laopika2022-09-11 08:23:03

      前幾天我寫的那篇真實故事,引來眾多關注,許多新老朋友還留下了熱情洋溢的留言,對我女婿 curator 的工作大加讚揚,稱他火眼金睛,識別出那幅57年前被盜的名畫,在此一並表示感謝,同時也覺得似乎意猶未盡,所以今天再略作些補充。

      古人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此番取得的成績與他多年來對藝術的孜孜不倦之追求分不開的。

      女婿從小就喜愛歐洲藝術(尤其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曆史),立誌長大後要去研究這些藝術品,所以在父母的支持下,一直讀到博士畢業,然後始終在這個專業領域從事這方麵的研究。

      他的敬業精神和執著是我和太太十分欣賞的,他家裏收藏最多的就是書、CD和畫,書房和儲藏室幾乎都堆滿了,我們一直為他們擔心,以後如果搬家可就太費力了:)。

      記得2012年,我們全家在佛羅倫薩一個博物館內參觀,他正在細細地為我們解說各種名畫的含義和故事,突然在一幅標注著 No photo 的畫前停住了,說接下來你們先繼續參觀,他得去找工作人員。原來他覺得此畫可以寫入其第一部專著,經過與工作人員溝通後,特許他拍下了照片,書出版前,他還特意發郵件讓那個博物館確認他可以在書中使用此照片,其一絲不苟和對版權的尊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8年夏天,他在博物館接待了一位韓國女畫家,她想在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展示她數十年來畫的各種韓國風格的畫),經過一番交流後才知道,原來她是那個位高權重的馬裏蘭州長霍根的太太,盡管瀏覽了她一些作品的照片,但他還是公事公辦,堅持必須要去現場 check 了真品後,才能決定是否可以舉辦展覽,於是他應邀去州長位於州首府安納波利斯的官邸訪問。記得那天我們全家一起順便去了美麗的安納波利斯(以前沒去過),但我們隻是到了官邸門口瀏覽一番就去遊玩美景了,他花了一下午時間,仔細查看了準備展出的畫,確認很有價值,最後動手為展覽製作精良的介紹冊。展覽開幕那天,州長夫婦親自到場剪彩,最後畫展大受歡迎。

       說起博物館,我和女婿接觸多了,慢慢也了解了一些套路。

       通常每個博物館都有鎮館之寶或者自己的特色來吸引觀眾,而且所有展品不能一成不變地成列在那裏,而是每年都要翻新花樣,舉辦有特色的展覽,這樣才能持續吸引新老觀眾前去參觀,這個就是 curator 的職責所在了。記得疫情前那年,女婿絞盡腦汁,想出舉辦一個黑人藝術品展覽,除了整理出許多自家館藏藝術品外,他還按照慣例向其他博物館去借展品,其間從策劃到聯係,還有運輸包括辦理藝術品保險,都是他一人搞定,其工作之繁忙可想而知。

       和那位老先生一樣,許多美國人喜歡把珍藏多年的藝術品捐給博物館,以供公眾欣賞,但鑒別捐贈品之真偽也是身為 curator 的另外一個職責,因為若錯把贗品當真品去展出,那可是出糗出大了,所以女婿通常需要花好長時間去檢查,如果遇到實在不能確定的還得邀請拍賣行的專家一起鑒別。

      例如前幾天,他還特意請我女兒一起去博物館,幫他去看幾件捐贈品,原來是有人捐獻出中國古代的玉器(據說是商朝的),號稱是從慈禧太後那流傳出來的,上麵全是中文,我女兒也順勢享受了一把近距離觀賞珍貴文物的樂趣,當然最終的價值還有待紐約拍賣行的確認。藝術無國界,能為塵封多年的藝術品重見天日而出力,身為理科工程師的女兒也是樂此不彼。

      作為博物館的 curator,女婿還有個職責就是為參觀者解說展品,通常個人訪者都是有其他工作人員接待,但遇到聯邦或州議員等貴人來訪則由他來接待,因為博物館每年都得從政府獲得資金:),但對於中小學生的集體參觀,隻要他在博物館,都會親自去做解說。美國中小學老師經常會帶孩子們去博物館瀏覽藝術品,以陶冶他們的藝術情操。女婿說,因為孩子們會經常對展品提出些刨根問底的問題,不能誤導他們,所以他都是親曆親為,也許他心裏也是在期許,未來這些孩子們中間會出現接班人吧。

      最後說件趣事,也是2012年,女婿在上海參加完婚禮後,除了遊玩名勝古跡外,其餘時間都泡在上海博物館。因為他在大學時期,曾經隨實習的博物館來上博舉辦過展覽,那時住在漢口路揚子飯店,每天兩點一線,熟門熟路了。

      有一天,他給了我一個地址,請我開車送他去看個展覽,我一看原來是華山路某弄,丁香花園對麵,到了那裏,我按照地址找,是個花園小區,沒有展覽呀,再問詢了居民,才知道,在一棟居民樓的地下室裏,開著一個文革曆史文物展覽,我也算是老上海了,也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有這個展覽。走進去一看,哇,一片紅色,紅寶書、紅頭像、紅袖章、紅旗,文革紀念品是應有盡有,後來我也不記得他買的是什麽東西,反正被他那份對文物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服了!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