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消費環境
文章來源: laopika2021-10-10 18:44:35

       今年初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美國消費環境的博文,一晃大半年過去了,如今美國盡管疫苗接種率已過50%,可疫情仍然沒有結束。

       由於種種原因,美國的各行各業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也給我們消費者帶來了許多難題,除了物價上漲、物流速度下降、服務質量差等問題外,還有各種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現象產生,今天我就舉自己親身遇到的例子吧。

       一個月前,我家的煙火警報器突然大聲嘯叫,女兒說那是提示你裏麵沒電,該換新的了。她趕緊幫我在網上采購了一個同樣品牌的,上星期新警報器收到後,我裝上去發現根本無法激活工作,再仔細一看,原來這是個已經用過的二手貨。她替我聯係了商家,對方態度不錯,讓我們仔細描述了貨的狀況後,經過查證最後告訴我們說,估計是有不良買家,買了再退,新的自己用,然後把自己舊的寄回去退貨,商家未仔細檢查就轉發給我們了,所以讓我們寄回去後退款(運費他們付)。雖然錢隻有30多刀並不貴,但天底下還真有這種奇葩事,也是難得碰到的。

       第二件事也發生在網購,我太太為了把餅幹做的更漂亮,讓女兒買個金屬的圈(定形用),結果女兒發現有個商家的價格雖然與其他商家差不多,可他們是給三個圈,那自然合算了,正好女兒家也可以用。下單後一星期,貨到了,打開一看裏麵隻有一個,奇怪了,再聯係商家,他們說搞錯了,可以再補寄給我或退錢,我們選擇退錢省事,結果等了三星期仍沒收到退款,再聯係商家,對方說對不起耽擱了,馬上退錢給你,幾天後我才收到了姍姍來遲的退款(退三分之二錢,這是合理的),結局尚屬情理之中。

     吐槽了奇葩事後,也說說另外深有感觸的兩件事。

     因為疫情,我們許多中國特色食品都是從紐約的Weee網購的,因為他家的貨品齊全,許多都是我家附近的H mart 和Whole foods裏沒有的,例如金華火腿、黃泥螺、大閘蟹等。我們幾乎每星期都要下單買貨,也許是這個華人開的公司送貨司機基本是劃區塊的,所以每次給我家送貨的都是同一位司機。

       她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華人女司機,身材勻稱,眉清目秀,幹活十分利落,每次都是一個人從車上把沉重的貨物箱卸下來,用手拉車搬到我家門口。她是從紐約開車三個多小時送貨到馬裏蘭,來回得化六個多小時,我和太太都非常佩服她,一位小女子能承攬這麽辛苦的工作,所以我們每次小費都是按上限給。前天下午,我突然收到他們公司短信,說今天因故不能按時送達貨物,結果我們一直等到晚上10點鍾,女司機才把貨送到,說抱歉,原來是她的車中途拋錨,所以延誤了。我們聽了非常感慨,作為一位女司機遇到這樣的事真是勉為其難了,等她開回紐約到家得第二天淩晨了,這背後的故事實在是太艱辛。  

      疫情下,如今有多少人為了生活而辛苦工作著,與他們相比,我們還有什麽可以怨天尤人的呢。

      另外一件事也是我第一次遇到。自我們來美後,為了對自己健康負責,我們開始兩年購買的是凱撒公司的商業醫療保險,用了兩年後,又換成現在這家名為CareFirst的醫療保險公司,因為他們的就醫選擇更方便,家庭醫生也是華人。

      前兩星期我打開郵箱,發現一封來自於他們公司的信件,封麵上標有“本信有重要文件的字樣”,我也懶得打開,就一直放在桌上,直到一星期後,女兒來吃飯時,我讓她看看,結果信中說,因為疫情,許多投保人大幅度減少了就醫,本公司的開支也降低,所以為了回饋投保人,特退回一些錢給你,信裏居然還附上了一張一千多刀的現金支票。我的感覺真好比是撿到了餡餅,虧得我不輕易扔信件,盡管其中大部分都是垃圾廣告信。記得去年車險公司也退回過一點保險費,說是大家因為疫情車開的少,保險公司支出也降低,但我記得好像也就是一、二百刀的事,隻具象征性。而此次醫療保險公司是足足退了我們一個月的保險費,也許他們是為了爭取顧客繼續選擇他們公司,因為四季度每個投保人就得麵臨明年續約還是改換門庭的選擇了。得!這錢也是飛來的,權當沒拿到,恰逢美股上星期暴跌五百點,我全部把它換成了股票:)。

       綜上所述,我感覺疫情下的美國盡管消費環境有所轉向,但總體上還是不錯的,因為大部分行當還是比較重視商業道德的,眼看四季度全美銷售旺季即將到來,祝大家享受消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