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行(六): 澳洲的世外桃源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4-01-04 11:05:14
 

比切諾

在塔斯馬尼亞島的霍巴特呆了兩天後,我們去了東部的海濱小鎮比切諾 (Bicheno)。這個小鎮的人口才900多人,多數人以捕魚為生,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漁村。由於該鎮附近有不少旅遊景點,鎮裏有幾家旅店、飯店、商店和加油站。近年來,開民宿的人也不少。帶我們遊島的兩位墨爾本朋友曾在小鎮住過,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次故地故人故事的回憶之行。

比切諾海邊(原來的插圖刪了,等有時間再補上)

我們在那兒住了三天,旅店就在海邊,跨過旅店的草地和灌木叢,就到了海灘,一片白沙,我不由聯想到加州卡麥爾的白沙灘。不同的是,比切諾的白沙灘大得多,也空曠得多,可以說是杳無人煙。藍天大海白沙灘,原始、荒涼、有獨特之美。

旅店窗外的景色 

白沙灘

晚上旅店工作人員帶我們去海邊的灌木叢看小企鵝。夜色降臨的時候,海裏的小企鵝會從海裏歸來,在岸邊聚集成群後,排隊走回灌木叢中的“家”。為了保護野生動物,不允許在夜間用閃光燈拍照。打著寥寥三支帶紅光的手電,二十多人在黑暗中屏住呼吸,保持沉默,終於迎來了十多隻小企鵝,一下子鑽進灌木叢就不見了。因看得不過癮,之後去新西蘭南島,又特意去看了一次藍企鵝回家。 

比切諾的海灘很大,也很美,白沙灘上夾雜著帶橘紅色的岩石,還有個頂水洞。比切諾燈塔也值得一去,雖然燈塔本身的造型顯得粗糙平庸,但是因燈塔位於一座小山頂,能遠眺酒杯灣和塔斯曼海。在停車場,我們還意外地看到了小袋鼠。 

比切諾海灘

頂水洞(那天浪不大,否則水柱會更高)

小袋鼠

塔斯曼海

 

澳龍貿易公司

在比切諾,有幸參觀了一個龍蝦貿易公司。澳洲龍蝦(澳龍)是餐桌上的上品。尤其是中國人,特別青睞龍蝦。龍蝦燒熟後,全身通紅,紅紅火火,喜氣洋洋,鴻(紅)運當頭。吃龍蝦是為了圖個好運,尤其是生意人。

又吃了兩隻澳龍 

澳龍跟美國緬因(新英格蘭)龍蝦的最大差別是,緬因龍蝦有兩隻大鉗,而澳龍沒有。澳龍比美國龍蝦要貴一倍甚至更多。中國人好麵子,請客時,龍蝦越大顯得越有檔次,越有麵子。因此,我們在澳洲時,1公斤以上的大澳龍在餐館裏賣到250澳幣一公斤。 

人們偏愛澳龍有幾個原因:一是同等重量的龍蝦,澳龍的蝦肉更多。試想,美國龍蝦去了兩隻大鉗後,蝦肉一定比澳龍少去不少 

二是澳龍可以生吃,也可以做熟吃,而美國龍蝦隻能做熟吃。如果某家飯店有“龍蝦刺身”,原材料用的一定是澳龍 

三是肉質的不同。由於美國龍蝦生長在寒冷水域,肉質更為緊實,不如澳龍軟嫩細膩。也就是說,澳龍的口感往往更好 

澳龍(也稱岩石龍蝦)一般生長在澳洲的西部和南部。相對而言,南澳的龍蝦比西澳的口感更好,而塔斯馬尼亞島位於澳洲最南端,是抓捕龍蝦的好地方。澳洲不少龍蝦都出口去亞洲,中國是澳龍最大的進口國。

碼頭邊捕捉龍蝦的漁船 

公司水池裏的龍蝦

工頭給我們看澳龍

龍蝦公司有不少蓄水池,但不養殖龍蝦,為了出口活龍蝦,隻是用各種辦法維持龍蝦的生命。收購、維生、打包、運輸、付運是公司的主要工作環節,當然還有許多文字財務工作。以下是在公司工作的澳洲帥哥帥叔。 

左為工頭,右為朋友跟司機和經理合影。澳洲帥哥不少吧?

 

菲欣納國家公園

比切諾往南大約半小時車程是菲欣納國家公園 (Freycinet National Park)。那裏的酒杯灣 (Wineglass Bay) 是塔州最著名的景點之一。要看到酒杯灣全景,需要一路上山半個多小時到達觀景台。一行人中,本人一馬當先,呼哧呼哧一口氣爬到山頂。幸虧家住山上,出門免不了上坡下坡,習慣了走山路。幾位住在平地的朋友,中間休息了好幾次,好不容易爬到了觀景台。 

離酒杯灣不遠還有兩個美麗的海灣:寇思灣 (Coles Bay) 和沉睡灣 (Sleepy Bay)。

一路上山 

酒杯灣

寇思灣

沉睡灣

 

火焰灣

從比切諾往北行車一個半小時,是塔州另一著名景點“火焰灣” (Bay of Fires)。我們去的那天,陰有小雨,火焰灣狂風呼嘯,波濤洶湧,在灰蒙蒙的天空和海水的襯托下,橘紅色的礁石格外醒目。到了那裏,真有到了天涯海角的感覺。 

火焰灣

 

出海釣魚

帶我們遊島的兩位朋友有朋友住在比切諾。一位70歲的退休漁民自告奮勇帶我們出海釣魚。他的船不大,隻能帶四個人。六人中有兩人怕暈船,剩下的四人全都上了船。 

老漁民先帶不出海的朋友兜一會兒風,看看海獅

碼頭邊的礁石

本人從未出海釣過魚,如何操作魚竿也不知道,出於好奇,決定跟著去看看熱鬧。不料上船的四位中,有兩位也暈船了,而我依舊好好的,釣魚的任務便落到我肩上,大家都盼望晚上吃魚呢。 

朋友教我如何放線收線,我興致勃勃照辦,突然覺得手中的魚竿動了一下,有點兒沉,便開始收線。越來越沉,魚竿都彎了,我一隻手根本搖不動滑輪,虧得一位暈船後又活過來的朋友過來幫忙,兩人一齊搖滑輪收線,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魚。 

這時候,人貪婪的本性一覽無餘,一條大魚應該夠吃了吧?我卻迫不及待又放線了。那天也是運氣出奇的好,居然釣到三條大魚,都是“彩衣” (學名“瀨魚”, wrasses)。晚上,六人大快朵頤 

顯擺一下本人的收獲

那天的部分收獲,最上麵那條帶藍色的是本人釣到的

朋友恭維我成了“老漁民”,實際上,絕對是瞎貓遇上死耗子。塔斯馬尼亞水域中的魚太多了,那是一片未被開發的寶地

 

朗塞斯頓

在塔斯馬尼亞的最後一天,我們驅車前往塔州的第二大城市朗塞斯頓 (Launceston),由那兒坐飛機回墨爾本。途中經過了薰衣草農場,據說12月至2月是薰衣草開花的季節,那是11月底,時間有點兒早了。花地裏依舊以綠色為主,帶著些許紫色。在朗塞斯頓,又遊覽了該市的瀑布岩保護地 (Cataract Gorge Reserves),保護地裏除了自然風景,還有遊泳池和纜車。就此完美結束了塔斯馬尼亞之行 

薰衣草農場

瀑布岩保留地

 

雖然在塔斯馬尼亞隻呆了五天,無法周遊全島,卻領略了那裏未受汙染的自然生態、美麗的風光、淳樸的民風。哦,那裏的海鮮非常新鮮,吃了許多次炸魚薯條(最常見的食品)。水果也非常便宜,買了一堆兩塊錢一公斤的蘋果,又甜又脆。聽說到了十二月,塔州的櫻桃就上市了,有人會特地去島上買櫻桃。我覺得,塔斯馬尼亞島是澳洲的世外桃源。倘若去澳洲旅遊,千萬別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