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漫步在秋日的午後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2-10-28 08:01:42

 

轉眼已是深秋,文學城裏比比皆是金秋美景。這個季節,很向往去野外,去四季分明,秋意濃濃的地區,觀賞色彩斑斕的樹林。疫情前,常在十月出遊,倫敦、威尼斯、溫哥華、紐約、慕尼黑、上海、基輔...... 回想起來,恍如隔世,熟悉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覺消失了。同時消失的是我所剩不多、出門旅遊的好年華 

 

和老友通話,疫情前,她正奔七,製定了幾個出遊計劃,跟中學同學去澳洲自駕遊,跟大學同學去瑞士自助遊,跟老同事去北歐,去南加北加看望大哥三哥...... 結果她哪兒都沒去成,在家躲疫情,猛然發現自己已經七十二,血壓高、頸椎痛、關節炎、焦慮症。老友哀歎,我還能出遠門嗎?這該死的疫情偷走了我的黃金歲月 

 

昨天跟上海的發小聊天,她卻很淡定。世界上祖祖輩輩住在一個小地方,從未離開過家園的人數不勝數,日子照樣過得快活充實,不就是個心態嗎?發小精心烹調每日飯食,家裏清掃得一塵不染,小院成了小菜園,聽書聽音樂,享受身邊的美好。但是她刻意不聽新聞,在她看來,謊言帶來的是負麵影響。可能我倆是幸運的樂天派,一手遮天的行徑違背天理人心。想想也是,又不是機器人,老舉著手臂,想遮住陽光,可能嗎?因此,讓周圍坐滿了麵無表情的木頭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垂死掙紮,行將就木。 

 

所以,讓我們懷著希望,等待一下,Wait and hope!抓緊時間,別錯過來之不易的自由和美好。

 

這裏的秋天,時而大霧彌漫,時而藍天豔陽。晴天的早晨氣溫較低(50度左右),中午升至60度以上,萬裏晴空,陽光燦燦。吃完午飯,沒有午睡的習慣,幾乎每天都去外邊閑逛。 

 

小鎮中心有一條靜僻的小街,街邊立著老舊的“法國旅館”(French Hotel)。1879年(143年以前),也是秋天,年輕作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Robert Louis Stevenson) 在小旅店住了幾個月。貧病交加且不為人知的史蒂文森在這裏遇到了未來的妻子,還寫下了《老太平洋之都》。他在蒙特雷海邊散步的時候,得到了寫其名著《金銀島》的靈感 

 

 

法國旅館是加州曆史建築,改名為“斯蒂文森故居” (Stevenson House)。門前的小花園裏空無一人,走過彎彎的小徑,穿過短短的昏暗門廊,是植物茂盛的後花園。這座用土坯建造的二層小樓,人去樓空,門窗緊閉,因年久失修,暫不對外開放。 

 

寂靜的後院裏,樹上掛滿了柿子,兩棵高大的白蘭花樹,白蘭花已開敗,樹葉中隻剩下了一朵。花園半明半暗,油漆剝落的門窗和白色的舊牆在強烈的陽光下猶如曝光過度的照片,麵對著樹蔭下的濃鬱陰影,形成明顯的反差。物是人非,歲月滄桑,靜謐中添了幾分悲涼。 

 

陽光射進格子木框的玻璃窗,我隔著窗向裏張望,窗下有一張舊書桌,上麵布滿了灰塵,為了營造氛圍,還是純粹的複原?難道年輕的斯蒂文森曾在桌邊寫作?陽光灑滿了房間,舒適明亮。100多年之後,曾經給斯蒂文森帶來溫暖的陽光,在同一個地方,穿透了我的衣衫,後背暖暖的,全身的筋骨正舒展開來,快樂地享受著陽光的撫摸。 

 

離開了斯蒂文森故居,沿著“曆史小道”走向海邊。穿過 Portola 酒店的大堂,室內的樹曾讓我著迷,常跟朋友來大堂的飯店午餐,隻有色拉吧,健康但不美味,僅僅因為喜歡室內的樹。別致。

 

經過西班牙式的花園,以及另一座十九世紀的簡樸土坯小樓,到了漁人碼頭的入口處,街頭藝人在陽光下自彈自唱,橘紅色的南瓜帶來收獲季節的滿足和喜悅。 

 

順著海邊步道繼續向前,雖然這裏沒有五彩繽紛的秋葉,卻有藍色的大海,這個季節,礁石上又立滿了鵜鶘 (pelican) 。這是繁殖幼鳥的季節,本地海灣豐富的水產(小魚和魷魚),為各種海鳥提供了足夠的食物。據說鵜鶘一年隻生一個蛋,小鵜鶘需要較長的時間生長。幼鳥會飛之後,它們將離開此地,飛越千裏萬裏,回到位於阿拉斯加、夏威夷、新西蘭和智利的老家。

 

一路看著美麗的海景,不知不覺走到了另一個小鎮 Pacific Grove,這個小鎮相對低調,鎮中心不允許開連鎖店,沒有星巴克,沒有麥當勞,隻有些小店,還有幾家開在維多利亞式舊房屋中的小旅店(Bed and Breakfast),這些建築大多蓋於二十世紀初,都有了百年曆史。

 

從鎮中心,開始上坡回家。經過一家養老院,門口的狗狗和主人站成一隊,原來為了慶祝萬聖節,狗狗正在準備化裝遊行,遊行將在養老院的大廳舉行,為那裏的老人帶去節日的熱鬧和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