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拒打疫苗者當車夫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1-09-01 20:48:21

跟住在紐約郊區的老朋友通話,疫情後,她因抵抗力差,很少外出,偶爾因為即將彈盡糧絕,不得不去超市跑一趟。

老朋友興奮地告訴我:周末去了一趟曼哈頓,兩年來第一次遠離小鎮。許久沒開車進城了,一路上,戰戰兢兢,小心翼翼,謝天謝地,總算出行安全。

我好奇,去曼哈頓?幹嘛?有急事?這個老朋友,體質過敏,非常嚴重,遵照醫囑,慎打新冠疫苗,至今未打。眼下,德爾塔猖獗,沒急事,何必冒險?

老朋友說,不是因為她有急事,而是老同事Grace要去曼哈頓買東西,看房子。

我心想,與你何幹?再想,或許她憋壞了,需要出去,走走看看。

據老朋友說,Grace眼力不濟,不便開車,三番五次拉我朋友當車夫。Grace 進城,要辦兩件事。一是有人送給她五大街一家商店的禮券,禮券快到期了,需要去那家商店買東西。

二是多年前,Grace在曼哈頓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買了套公寓,本想把公寓留給子女,讓他們度假享受,可是住在紐約郊區的子女對曼哈頓沒那麽癡迷。要進城,坐個火車,開個車,一天打來回非常方便,他們不喜歡城市的嘈雜,更不喜歡保留一套公寓高昂的費用。

Grace的公寓,一個臥室,估值150萬,地產稅、管理費、其他費用,加在一起,開支不菲,且年年遞增。如今退休了,決定斷舍離,眼下,房市火熱,趕緊上市。請好了中介,收拾了房子。然而,格林威治村,往日時光,青春年華,美好回憶,揮之不去。出售前,依依不舍,再去舊地重訪。

考慮到老朋友沒打疫苗,出行有風險,我想當然地說, Grace打過疫苗了吧?兩個人在車裏,戴上口罩,可以減少點風險。

Grace,打疫苗?沒打,不肯打,全家老小,都不肯打。女兒,一家四口,均染新冠,有的住院,有的居家,謝天謝地,活了下來。兒子,不久前感染,德爾塔。確診前,全家大爬梯,快樂無比。

我一聽,大叫起來,這家中彩率那麽高,還腦子有病,拒絕打疫苗,理她幹什麽?換了我,肯定躲得遠遠的。

朋友說,害怕歸害怕,Grace老打電話,三番五次,為了情麵,妥協了。離譜的是,車上,朋友戴口罩,Grace不戴,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這算什麽朋友?哪有那麽自私,不替別人考慮的?這樣的人,哪值得為她冒險?再說了,買東西看房子,也不是什麽生死攸關的事,如果是為了救命,還可以理解。

不由得想起,跟一位年輕人交談,某些人拒打疫苗的理由荒謬可笑,說是疫苗裏裝有微芯片,打了疫苗後,就被政府監視控製住了。能信這類鬼話的人,在我的周圍,還找不出一個來,也就當個笑話聽聽。還有的人,則是不確信疫苗的作用,既然還在試驗階段,那就等試驗得毫無風險了,他們再打。

那個年輕人一聽,非常氣憤,這類人不是很自私嗎?他們以為自己是誰?大難當頭,人類的一員都有義務為了人類擔風險。新疫苗問世,不可能完美,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是試驗對象,都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是為自己,為他人,也為人類,應該站起來承擔。這些人是膽小鬼!

年輕人,熱血沸騰,他們的世界,黑白分明。等到了一定的年齡,他們也會看到,這個世界是一片灰色。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多數人有一定的理性,人類是群體動物,利己,也要考慮到利他。而在有些人的心目中,隻有自己,沒有他人。

如何對待這樣的人,就看個人選擇了。胡適可能會待人要於有疑處不疑。如此說來,我朋友助人為樂的境界挺高。我不行,舍命給Grace 當車夫,不值得。她有選擇不打疫苗的自由,我也有選擇不當車夫的自由。

但這樣,就接觸到一個深刻的倫理道德問題,幫助人應該講條件嗎?

 

還有一個膚淺的問題,我嚐試用少於七個字的句子,組成某些段落,念起來是不是特別幹巴巴?能分享一下閱讀感覺嗎?多謝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