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搬離了舊金山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1-06-28 17:34:40

前幾個月,接到閨蜜瑪麗蓮發來的短信,說她在舊金山以北的索諾馬郡(Sonoma)買了房子,不日將搬家去那兒。瑪麗蓮在舊金山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現在退休了,兩個女兒從伯克利畢業後,也留在舊金山工作。她要搬離舊金山,著實讓我吃了一驚。

瑪麗蓮的兩個女兒,活得自由自在,不像有的家長,一味讓孩子把改善物質生活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有了工作要工資更高的工作,有了房子要更加豪華的房子,有了車還要有船,孩子一輩子為物質努力。瑪麗蓮和丈夫菲利浦卻覺得,除了物質之外,孩子應該有點精神追求。因此,他們基本是由著女兒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兩個女兒人長得漂亮,學業優秀,從小英語西班牙語雙語教育,實打實的雙重母語,而且是能文能武,騎馬滑雪足球都玩,還把音樂玩得像模像樣,就是當年提倡的“全麵發展”吧。

大女兒學的是工程學,三年念完了伯克利,第四年理所當然地無所事事,四處遊玩。她去西班牙組了一個樂隊做音樂,過得跟吉普賽人一樣,玩夠了,就乖乖地回來了。如今是法庭西班牙語翻譯,她看上這個工作,是因為不用每天上班,時不時還跟著樂隊跑到酒吧去唱歌。

小女兒學的是文科,畢業後,去葡萄牙留學一年,學會了葡萄牙語,回來在高級餐廳調酒,也不用每天上班,每晚小費幾百,為的是有錢有時間供她自編自拍紀錄片。小女兒長得特別甜美,性情又溫順,常有小夥子,還有油膩大叔,送花搭訕。去年疫情期間,嫁人了,帥小夥,酒也不去調了,她剪輯電影剪出技術來了,接了外麵的活在家幹。

兩個女兒,活得如此大膽自在,是因為父母幫她們解除了後顧之憂。父母想,舊金山房價飛漲,說不定哪一天,兩個女兒會因交不起幾千塊的房租,被迫離開故鄉。為此,父母前幾年咬牙在舊金山買了一幢100多萬的“出租屋”,樓上樓下兩套,正好分租給兩個女兒,用女兒的房租來還房貸。父母對女兒還是相當嚴厲的,基本按市場價定下的房租,如果女兒沒錢交房租,就讓她們自己想法去當二房東,每個月必須按時交房租給父母。瑪麗蓮曾如釋重負地告訴我:現在好了,一家人終於在舊金山都有了居住之地。

如此熱愛舊金山的瑪麗蓮,怎麽突然要搬家了?

疫情期間,不少城市居民搬到郊區去了,那是因為公寓和condo的麵積有限,悶在屋內受不了。可是瑪麗蓮夫婦,兩個空巢老人,住在上下兩層,四個臥室,帶小花園的住房裏,活動空間也夠大了。

主媒報道說,舊金山居民搬離城市,是因為流浪漢和搶劫犯越來越多。這個原因似乎跟瑪麗蓮也沒有關係。他們家住的街區,難得看到流浪漢,是個住宅區。

前兩天,正好去舊金山小住,決定去瑪麗蓮的新居看看。新居離舊金山50多英裏,過了金門橋,開車一小時左右就到了。

索諾馬郡在富裕的馬林郡(Marin)以北,盛產加州葡萄酒的納帕郡(Napa)以西,曾經是三個郡中的窮親戚。但是近年來,窮親戚學富親戚,開辟了大量的葡萄園釀酒坊,經濟突飛猛進,人口增多,窮親戚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瑪麗蓮的新居在一條安靜的鄉村小路旁,一路上盡是葡萄園和牧場。她住的地方曾經是一個大牧場,最近二十年來,牧場主把牧場分割開來,一塊塊賣給別人蓋房。牧場主應該是不喜歡人口過於稠密,土地被分割成一英畝至五英畝不等,房屋之間保留著牧場和小樹林。

新居從外表看,非常普通,一座平房,1500平方尺不到,三個臥室,兩個衛生間。買下的時候,賣主已經全部裝修一新。前院有一棵大樹,環形車道圍繞著大樹,還有幾個停車位。在城裏開著Prius四處轉的瑪麗蓮,搬到鄉間後,第一件事是添置了一輛皮卡,鄉村生活的必需。

房子的格局不錯,一邊是開放式的大廚房和客廳,另一邊是臥室,麵對後院有三個寬大的陽台。到了陽台上,才發現後院很大,有大樹、花壇、草坪、暖房、菜園、果園、雞舍、工具房、馬圈、七七八八的小木屋。後院寬闊的車道邊,停著一輛大房車,房車前搭了涼棚,放了野餐桌。瑪麗蓮說:這個房車,是疫情期間,孩子們來訪的隔離房,特地搭了涼棚,他們可以在室外吃飯休息。

她帶著我們去參觀,院子裏居然還有一個有電有水的小木屋(tiny house),據說是原來的房主搭建的“辦公室”,與住房完全隔開,是為了報稅方便,可以清清楚楚地減去辦公場所的費用。如今,小女兒小女婿用多餘和廢舊的建築材料,自己動手裝修了內部,準備把這個小木屋改造成他們的“鄉村小別墅”。那個大房車,小夫妻慷慨地讓給大女兒了。大女兒,跟同居的男友,前不久有了可愛的寶寶,結婚不結婚沒關係,孩子要一個,非常符合大女兒反傳統的性格,大房車比較大,適合一家三口度假。

瑪麗蓮第一眼看到這個房子就喜歡上了。她一再說:不可思議吧?不可思議吧?這樣的房子,竟然不到100萬。眼下,100萬,在舊金山能買什麽?

她和菲利普去舊金山周邊的小鎮看了又看,想買個一層的,沒有樓梯的平房(菲利普得了帕金森,腿腳不便),可是100萬左右的房子幾乎沒有。

有一天,瑪麗蓮在網上看到這個房子,趕緊給經紀人打電話。經紀人說疫情期間不帶人看房,不過那天正好要跟房主討論賣房的事,如果瑪麗蓮能來,可以看看房子的外邊。瑪麗蓮一聽,跳上車就直奔過去,一看房子和價格都符合要求,立馬下單。聽說已經有四個人在她之前下了單,連忙往上提價,終於以95萬拿下。

疫情期間,各大報刊發表過多篇文章,稱舊金山居民因無法忍受高房價和高稅收,紛紛逃離了舊金山。雖說媒體需要找些吸引眼球的理由,人們搬離舊金山的理由也各不相同,但是瑪麗蓮離開舊金山的理由,還是跟高房價有關的。

也許這麽說不確切,她保留著舊金山的房子,不是徹底搬離舊金山。菲利普喜歡拉美的音樂,曾跟著一群音樂人一塊兒打鼓玩吉他。每個月有幾天,他需要回舊金山去見老朋友。再說,他還需要去加州舊金山大學的醫院(UCSF)看醫生,那裏有一級的醫生。所以,他們每個月都回舊金山住幾天。

坐在她家的大樹下吃午餐,望著遠處的小山丘、陽光下金黃色的草場、點綴著草場墨綠色的橡樹。瑪麗蓮說,菲利普的身體狀況讓旅行變得越來越困難,鄉間的房子適合他們現階段的生活方式。她忙著種菜,整理果園,修整院子,還養了兩隻雞。有幸在附近找到了一名墨西哥園丁,每星期來幫助她割草修枝。下一步,她打算把原來放在養馬場的老馬帶回家來。這匹老馬,陪著她走過了27個年頭,現在老了,隻能非常緩慢地走一走。好在瑪麗蓮新家的旁邊,就是一個社區遛馬場。瑪麗蓮說,現在她需要照顧老馬了,那個馬圈很大,足以養兩匹,她打算去買一隻羊來,跟老馬作伴,不然老馬太寂寞了。

吃完午餐,去她家附近散步,看看鄉間生活。那一帶住的,多為“業餘農民”,鄰居中有退休的工程師,有還在上班的醫生,還有原來牧場主的後代,現在基本在城裏上班。他們的後院也很熱鬧,養雞很普遍,還有養羊駝的,養馬的,原來的牧場主依然保留了很大一塊牧場,那裏住著五頭大黑牛。

夏日的下午,強烈的陽光普照著牧場,大橡樹的樹蔭下,是乘涼的大黑牛,樹葉在微風裏搖曳,鄉間小道上空無一人,好一幅安謐祥和的田園畫。

菜園

蘋果樹和柿子樹

鄉間午餐

鄰居家的羊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