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錢花完了,通脹就結束了嗎?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1-06-01 16:21:59

前兩天,吳友明大哥的博文提到,Costco的各種食品漲價了。隻要最近去買過東西的,無不感到東西比以前貴了。我們鎮,最明顯的是油價上漲,去年這時候,$3左右一加侖,當然那是受疫情居家令的影響,大家窩在家裏不出門,加油站沒了人影。這個周末,本鎮汽油漲到$4.50左右一加侖了。主媒報道,美國4月的通貨膨脹率是4%。根據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調查,5月的通脹率約為4.6%。

普通老百姓也覺得通脹是難免的,顯而易見的原因不少。

一是這麽多人打了疫苗後,都急不可待去逛商店購物,去餐館酒吧大吃大喝,去各地景點遊山玩水,消費者大增。而店家,苟延殘喘,好不容易撐過了疫情期,終於熬到又可以賺錢了,這會兒不賺,更待何時?我們這兒的飯店,每款菜的菜價都增高了$1-5不等。多半的顧客也覺得合情合理,眾人拾柴火焰高,能幫助商家活下來就好。

(照片來自網絡)

二是不少產品短缺,常聽到的有芯片、木材、汽車、汽油、自行車等等。供不應求的結果,是提高價格。比如說汽油,據說卡車運油跟不上趟,卡車司機短缺,司機工資上調,羊毛出在羊身上,隻能提油價。

三是要投資的人太多了。隻要沒失業的,疫情期間沒處消費,都存了些錢。還有不少疫情在家無聊,上網炒股的,那心裏一個樂啊,看著股市一路飆升,自家賬戶上的錢越來越多。哪怕不炒股的,聯邦刺激支出也往大家的口袋裏塞了幾千塊錢。具有投資意識的,抓住了利率低的機會,閑錢換磚頭,或是大興土木,翻蓋更新,美化園林。大量金錢進入消費渠道,水漲船高,房子成了短缺貨,建築費用飛速高漲。

四是工人難找,現在砍樹修房子,找個工人要等半天。我們這兒的街上,從早到晚,印著提供水工、電工、建築、園林、滅蟲、修屋頂等服務的小皮卡穿梭不停。朋友家要換地板,等了兩三個月,才找到師傅,師傅說她運氣好,原來要等四五個月,正好另一家客戶的建築材料無法及時運到,才有三天的小空檔來替她幹活。建築業和園林業的小工頭都哀歎,熟練工人難求,隻能靠提高工資來吸引工人,人工貴了,服務的收費自然也高了。

經濟學家總結說:疫情之後,經濟複蘇,加上美聯儲利率低,各行業的資金投入自然比疫情期高出不少,一時的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

大家擔心的是,通脹率會不會持高不下,這不太影響老百姓生活,尤其是靠養老金度日的老人了嗎?經濟學家認為,通脹隻是暫時的,等消費者花完了手頭的閑錢、商業活動恢複正常,通脹就會減緩。據美聯儲預計,到了年底,各個月的通脹率平均一下,2021年的通脹率大概在2.2%(2020年是1.8%)。高盛的預測稍高一些,2021年的通脹率或許會達到2.7%。

有人問,是不是算錯了?比如吳大哥在Costco買橘子,五月初是$6.49五磅,五月底成了$8.29五磅了,漲幅是27%。所以啊,這政府公布的通貨膨脹率,對老百姓來說,沒多大意義。通脹率是跟蹤成千上萬種商品的價格計算出來的,不少商品普通人一輩子都用不著,你說你用得著殺豬刀、起重機、驅趕貓狗的怪味顆粒嗎?或許那些商品價格不變,而我們要吃的橘子雞蛋,價格卻嗖嗖地往上跑。

針對Costco提價,Costco的答複是:通脹的因素比比皆是,其中包括勞動力成本提高,由於運輸需求增加,集裝箱短缺,港口延誤等原因,運費也增高了。同時,芯片、石油、和一些化學品供應短缺,造成不少商品的價格提高。Costco還提到,牛肉、紙製品和鋁箔,通脹壓力特別大。為了保證利潤免受通脹的影響,Costco不得不提價。

實在說,麵對通脹,你我無能為力,有錢人不在乎,窮人隻能勒緊褲帶了。以前,有搶購之風,聽說大米要漲價了,就囤大米,醬油要漲價了,就囤醬油。搶購不分國界,我有個同事,丈夫是古巴人,有一次去她家,發現她家的客廳象倉庫,到處都是一盒盒的紙巾、一瓶瓶的洗衣液、一大包一大包的廁紙。同事解釋說,丈夫來自窮國,一看有便宜貨,馬上囤積。

美國金融界的高人勸告大家去投資,投資回報率一高,足以對付通脹率。至於如何投資,高人建議:去找你的理財規劃師(Financial Planner)談談吧。高人都是聰明人,不淌那渾水,心裏明白著呢,投資就是賭博,賭的是運氣。有人熱衷炒房地產,有人熱衷炒股,聽到的基本是成功故事。可是,沒有失敗,哪有成功?那些虧得血本無歸的,不好意思當眾訴說自己的厄運。人性嘛,好事都是自己的功勞,壞事都是天意。

西諺說:省一分錢就是賺一分錢 (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因此,囤積廁紙也是一策,一年能省下5-10磅橘子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