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第一次代理戰(韓戰)中國是個大贏家。 第二次(烏戰)中國還會是個大贏家
文章來源: 頑石點頭2023-05-04 10:41:25
北約第一次代理戰(韓戰)中國是個大贏家。 第二次(烏戰)中國還會是個大贏家

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有三個派係。 親蘇,親美,親中。 大家都知道親蘇的王明派被毛澤東壓下去後革命才走入正軌,起死回生。 但是這一派係始終是一個大派係(留蘇派包括劉少奇等人)。 韓戰後的蘇聯大援助讓劉少奇派係抓住機會串起。 “自殺”了韓戰功
臣高崗後劉少奇自愈是毛澤東的接班人。 親美派包括留學西方的周恩來,鄧小平,宋慶齡等人。 毛逝世後親美派串起。 鄧小平“自殺”了江青後擁抱美國。 親中派(土共)就是跟毛澤東一起出生入死的解放軍中的林彪和陝北蘇維埃基地的高崗,習總他爸等人,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親中派將回歸革命路線。

大概除了親蘇派中共高層多數人都不想過分依賴蘇聯。 斯大林基本策略是如果不能兼並中國就把它變成蘇聯的緩衝區。 斯大林堅持蒙古獨立就是力證。 二戰前美國就有注冊存在的共產黨,還有兩個社會主義黨和勢力龐大的工運。 北大西洋公約和華沙公約成立, 美蘇冷戰開打後美國麥卡錫連續發動幾波反左浪潮。 美國左派和工會幾乎滅絕。 當時中共的親美派還有一絲希望。 讓中美保留著非敵對關係。 他們相信畢竟西方也不願意看到中國倒向蘇聯。 斯大林是絕對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麵。 如果中美達成某種程度的和解那蘇聯就得麵對一個獨立自主的中國。 (曆史證明斯大林的顧慮是有基礎的。 眼光是銳利的,深遠的。 幾十年後鄧小平的“棄蘇降美”就佐證了這一點)。

斯大林慫恿金正日攻打南韓。 中國被迫介入。 中美正麵對峙。 斯大林得到韓戰的戰略紅利。 韓戰後中美和解的可能性的確是大大降低了。 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韓戰前美方是有意拋棄台灣的。 他們對國民黨的反攻大陸沒有信心。 美方還建議蔣介石宣布台灣獨立算了。 盡管國民黨內的野心家想轟炸中國宜昌原子彈基地。 在台灣研製原子彈,等等。 美方都否決了。 更別忘了韓戰的停戰談判中中國還是主角呢。 難道中共不可擴大與美國談判的範圍嗎? 不可把中美關係推向全麵和解的方向嗎? 從斯大林的角度看肯定有這個可能。 當時中國還是國際不結盟組織的成員呢。 中國有資格成為美蘇兩個陣營爭取的對象。 韓戰後斯大林對毛澤東的態度180度的轉變了。 他跟毛第一次見麵時的那種傲慢和霸氣不見了。 他不等毛澤東打出“美國牌”就欣然答應毛澤東龐大的工業,經濟援助。 當年毛也沒有對蘇聯大哥說出“同誌加兄弟”這樣的話。 因為他心裏想的是另外一句話: ‘民族複興’。 後來中國與蘇聯鬧翻。 導火線不是赫魯曉夫的“修正主義”。 那隻是個借口。 他不能接受的是蘇聯的帝國主義幹涉。 接著毛澤東就非得清除親蘇派劉少奇等人了。 他哪裏容得下一個那麽露骨,囂張地親蘇的中央。毛澤東的“不忘初心”就是民族複興。 不是什麽別的。 更何況劉少奇夫婦在“四清”中搞掉那麽多毛澤東的“土共”。 究竟珍寶島事件後中國有沒有對美國打出“蘇聯牌”。 不知道。 共產黨的親美派也還沒上台。 後來倒是美國對中國打出第一張“蘇聯牌”。 促成舉世矚目的中美和解。

現在大家再來看一看親美派鄧小平上台後幹的第一件事。 他在官方的宣傳上,公眾的意識形態領域中,視野中清除掉馬克思,列寧,斯大林的肖像。 隻留下毛澤東一個。 可見他收買親中派(土共)的心這方麵有他獨到的一手。 政權鞏固後接下來鄧幫就毫無忌憚地詆毀“土共”的革命曆史和人物。 全麵擁抱美國陣營。 到了習近平上台時共產黨內的親美派已經是無可附加地囂張了。 舉個蠻嚇人的列子吧。 美國本土的生物武器研究所是在偏僻的地方。 比如有名的迪特裏克堡Fort Detrick。 他們在世界各地的兩百多所也都是在偏僻的郊外。 哪裏有像中共的親美派那樣把371生物武器研究所設立在幾千萬人口密集的武漢。 習近平完全清除親美派已經迫在眉睫了。 他的手段不可能是再來一場毛澤東那樣的文革。 所以他必須延長他的執政期。 慢慢來。 一口一口地吃。 必須是這樣的。 看看他如何打最後那場生物戰役吧。 這次病毒是從香港引進深圳,上海,北京的。 可是隻有在親美派張宏亮等人影響下的上海失控。 中央決定讓被西化的上海人親身經曆打一場生物戰的滋味兒。

現在大家開始研究為什麽普京對烏克蘭不用速戰速捷的戰術。 為什麽習近平不趁機打台灣。 理由是中俄想把兩方對峙的狀況拖得越久越好。 美歐等國的國庫都快空虛了。 歐美的經濟無法支撐長久的消耗戰。 歐美盼望的俄國金融,經濟崩潰沒出現。 顏色革命的苗頭一點也沒有。 拖得越久美歐之間的歧見和矛盾都將浮出水麵。 離心離德的趨勢逐漸形成。 中俄的戰略就是瓦解北約。 消滅美國的霸權和這個霸權所維持的單極世界次序。  對中國一國來說最大的收獲將會是烏戰給習近平一個難得的外部環境,讓他放手糾正鄧幫偏離革命正軌。 讓他麵對國內既得利益集團時更有團結普通黨員和百姓的說服力。 在危機中更能凸顯中國實踐四大堅持的合理,急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