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阿賴耶識,和覺性
文章來源: 平等性2023-05-18 13:23:38

上網來玩兒,大家的需求多少都會有點不同。有的朋友隻是想看看文章,長點見識;有的朋友則希望瞧點熱鬧,如果運氣好,能碰到有扯皮打架的事兒,那就更是興奮得不行;而有些朋友是把網絡當作虛擬的戰場,希望能夠積極投身其中,做一個堅韌無畏的戰士;也有一些朋友,單純地就是想記錄一下自己的經曆和體驗,和大家分享一下對生活的感受。估計還有更多的朋友,和我一樣,平日裏的工作和生活節奏繃得太緊,需要平衡一下,於是來網上尋開心,隻求能夠輕輕鬆鬆,讀點好文章,交幾個朋友,開開玩笑,就很知足了。

互聯網雖然是個虛擬的世界,不過到底還是現實生活的投影。這裏有形形色色的人,有觀察事物不同的視野和觀點,也有不同的信仰和追求。在我看來,這本就是五彩繽紛的世界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樂趣所在。說到信仰,我自己是個佛家弟子,很自然的就會多留意那些探討佛家理念,以及其它有關哲學思想交流的帖子,也因此結交了不少誌同道合,在修行路上前行的朋友。

這些網上的朋友,雖然我並不知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份,不過那並不重要,大家能夠有精神上的共鳴,有思想上的交流和互動,就是有緣了。在2021年和2022年這兩年,我和這樣的一些朋友在文學城的【奇談怪論】論壇圍繞著孔雀羽師兄的關於佛家見地和修行的一係列思辨文章,幾乎每天都有討論,辯駁,交流,和分享。我本人非常享受這樣的思辨和交流,極為受益。

我們當時討論的話題,從佛家的第一義,到不同宗教的哲學思想;從具體修行的方法和見地,到各自的心得和體會,五花八門。很多朋友貢獻了他們的真知灼見,我自己也分享了一些自己在修行中的體驗和理解。我準備花上一點時間,把我和這些朋友的思辨和交流,根據不同的主題整理成文,和更多的網友分享。

今天整理的這一篇,是關於意識,阿賴耶識,和覺性的關係。

意識,阿賴耶識,和覺性

網友甲的問題:什麽是意識?意識依賴於身體嗎?意識和阿賴耶識,和覺性有什麽關係?

平等性的回答:我們對自我的認識,一定是來自於我們的意識。但是,意識是什麽呢?隻到現在科學也沒有很好的解答,大多數的研究者把意識看做是一種腦電波,也有些人把它視為生物的神經反應。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點,神經本身並不是意識。神經係統可以是意識的載體,但是,它並不是意識的起點。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將來的智能機器人會不會產生意識?我自己覺得是有可能的。為什麽呢?因為在幾十億年前的地球,沒有生命,那個時候有沒有意識呢?不知道。不過,我們知道的是,自從地球誕生,經過了許多年到現在,意識是確定存在的。如果把現在的智能機器人看作是史前無生命的階段,我想我們並不能冒然否認將來它們可能會繼承或者是發展出意識來。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現在的智能機器人其實已經有了意識,隻是不為我們所知罷了。

我這裏舉智能機器人的例子,其實是為了說明意識有可能是超出了神經係統,超出了細胞的範疇的。我們現在認為神經係統是意識的唯一載體,這個看法很可能是片麵的。有可能脫離了神經係統,意識反而會擺脫它的束縛,而上升到新的高度。佛家裏麵提到的阿賴耶識,說的就是這樣一種可能的高度。

但是,不管是意識,是阿賴耶識,它們都是相,都是空性的自顯現。如果局限在意識,局限在阿賴耶識,我們所見到的,都隻是第一義的一個層麵。有一個佛家宗派認為,意識也好,阿賴耶識也好,都隻是覺性的一個表現。不過,這些表現卻正好是我們可以把握的。我們的修行,是可以通過意識,通過阿賴耶識,去體會覺性的功德,進而去體會空性的功德,並最終洞察到殊勝世俗不一不二的第一義。

所以,意識是依賴於我們這個身體嗎?有可能。但是,我相信覺性一定是超越身體和神經係統的。為什麽呢?因為有空性的地方,就有覺性。而空性本身呢?大家還記得無影掌嗎?佛光普照,是遍布所有時空的。

網友乙的分享: 關於意識與神經係統的關係,盡管諸多從結構到功能的細節現代科學還沒有弄清楚,但有些基本原則是無疑義的。比如計算機的記憶需要物理的內存(也需要通電和信號轉換),人的我意識(睡醒一覺還認定是自己)也需要記憶及時實實在在的神經編碼儲存(如蛋白質的變化)。還需要感官及運動神經及外周肌肉活動等印證。人如有死後的意識,其意識也需要基本的神經和感官承載。單純假說有極微物質(其實也必是極複雜的係統才有意識這樣複雜的功能),並不足以說服對現代大腦知識有基本理解的人。

至於佛為什麽有此主張,孔兄也談過,其實這些觀念未必是佛陀所發明,而是古代人共同對神靈的信。古人不了解個體的六根就是大神通,不難想象其它有情眼裏的人類行為就是神通廣大,匪夷所思的。

心,覺,性,空都是佛教裏最難用白話說對現代人說清楚的概念。古人因為不具備對神經係統對進化對遺傳等現代科學知識的,不得已多用玄學解釋。然而已經有了現在所知,還繼續以玄解玄,那就不免陷入分析精神的分裂而無法進步或弘揚佛學的真髓了。

體認我是相,亦如相生相滅,確實可怕。然而有了這種體認,也可以啟迪無有束縛,自覺自發的開掛人生。迷信肉體滅而意識非真死,還有無盡的我輪回,難道不是此我的貪癡懼念嗎?

智能機器人的意識問題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方麵需要討論。按照圖靈測試,能下棋打敗冠軍選手的AlphaGo應該說是有智有識了。它有沒有覺性呢?還有覺而不受這個概念。目前的機器人基本被認為沒有情感,那就是不受。一旦人類賦予機器人價值(如人我)判斷和追求,並賦予其攻擊或自繁殖等能力,那他們就表現得更像人類了。馬斯克等公司搞的人神經機器界麵等方向的發展會不會導致半人半機器人並出現意料不到的屬性呢?也未可知。

我覺得現代科學對意識的詮釋還是有局限的,這就是為什麽他們的各種解釋沒有得到共識,更談不上是金科玉律,我自己的理解,覺性有些像磁場,彌漫在整個時空,而一旦受限於,或者說適應於一個個體的身體,就顯現為意識。當一個人的身體隨著生老病死在變化的時候,意識自然也會有相應的變化。但是,覺性本身,這個遍布所有時空的場,並不會有所改變。聽起來有點像科幻小說吧。

平等性的體驗:其實我自己,是真的不在乎這些個所謂的科學解釋的。知道了自己的意識,甚至自己的身體都不過是空性的自顯現,就夠了。本具空性圓滿,從來不一不異,還有什麽值得牽掛的呢?

網友丙的另一層理解:我個人理解好像本來是一個。。。覺性是本來。覺性進入身體,通過身體來覺知是意識。覺性長期輪回,形成的習性意識是阿賴耶識。

平等性的理解:我覺得網友的理解是很有道理的,至少是符合修行次第的。當然,覺性本身,還不是第一義。不過,覺性是空性的一個表現,特別是性,這個功德的一個具體功用。通過意識,阿賴耶識,我們可以證悟覺性和意識的不一不異,然後再進一步去證悟覺性和空性的不一不異,進而最終見到第一義。這個過程,就是我所理解的修行的基,道,果。

網友丁的問題: 為啥空性不是覺性的表現呢?為啥覺性不能是第一義呢? 

平等性的回答:我所理解的第一義是離言的,是無分別,是離概念的,這裏根本就沒有什麽空啊,相啊,覺性啊之類的道名言。但是,道名言有用嗎?非常有用!因為它是我們相互溝通的基礎,是可以傳承前人的經驗和總結,並且歸納自己的認知和體會。

為什麽不同宗教,甚至在同一種宗教內,不同教派之間的交流都非常困難?就是因為大家用的不是一個道名言,造成了理解上的巨大分歧。如果想要求同存異,除了自己所熟知的名言概念,也需要去了解一下其他宗派的道名言。

網友提到的為什麽覺性不能是第一義,如果您所定義的覺性就是萬物萬法的基礎,就是空性相不一不異的本質,那當然是可以呀。是不過是換了一件外衣,無損本來麵目!

我覺得空師兄有一點講的不錯,我們的修行,是不會改變本來麵目的。但是,我們還是要修行,為什麽呢?別人的情況我不知道,但是我對自己的方向很清楚。有何義利?俺一不圖食,二不圖色。我想做的,其實也就是釋迦牟尼當年想要做的,是一個小小的目標,去見一見這本來麵目!

釋迦牟尼有覺性,我有覺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覺性。我們都有解脫的因,釋迦牟尼能夠做到的事,我也想嚐試一下,僅此而已。

修行的一點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