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有妙方,看看如何活得久活得好
文章來源: 麥姐2023-10-24 05:50:45

世界太亂了,俄烏戰爭還沒畫上句號,哈馬斯又發起恐襲,中東硝煙再起。為戰火下的平民百姓祈禱的同時,寫點輕鬆的話題。前一段時間在Netflix上看了一部四集的紀錄片《長命百歲:藍色寶地的奧秘》(Live To 100: Secrets of the Blue Zones),一聽片名,就知道是講長壽的。

古往今來,無數人向往長生不老。不為生計犯愁的人們,考慮最多的事情估計就是如何避免衰老,盡量長壽,尤其是想健健康康地長壽,在活著的時候能夠有質量地生活,朝氣蓬勃、自理自立活到一百歲,而不是躺在病床上虛弱地等著伺候、被人端屎端尿地長命百歲。

簡單一句話:如何活得久,活得好?

這個片子值得一看,它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並不是如何生活能夠延年益壽,而是看著百歲老人還那麽富有生機活力,時不時開懷大笑,心裏非常感動。

紀錄片給我們的啟示是:隻要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在此生擁有健康的身體,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無需努力就能長壽。

當然這中間會有變數,比如因為基因,因為戰爭,因為車禍,因為空難,因為各種意外。但盡人事聽天命,一切都是命數,我們隻要盡力了,也就無怨無悔了。

這部係列紀錄片是以美國記者丹·巴特納(Dan Buettner )的視角來講述的。他是《國家地理》雜誌的研究員和《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號稱“長壽大師”,花費二十年時間致力於尋找世上最長壽的人,並學習他們的生活智慧。他認為,全球80億人約三分之二過早死於本可避免的疾病。

片名中的“藍色寶地”是指世界上擁有最高比例長壽人口的地區。在紀錄片中,丹·巴特納走訪了六個長壽寶地,探索他們長壽的秘訣。它們是日本的衝繩、意大利的撒丁島、希臘的伊卡利亞、美國加州的洛瑪林達區(Loma Linda)、哥斯達黎加的尼柯亞半島(Nikuya Peninsula)以及新加坡。

日本衝繩(Okinawa

日本衝繩是長壽者的土地,百歲老人不僅比率高,而且個個精靈敏捷、熱情幽默、積極樂觀。101歲的老婆婆山城梅戶玩拋環、彈弦琴、頭頂酒瓶跳舞,她說自己的長壽秘訣是:“別感冒,別摔倒,別忘了笑,常常聊天”。94歲的Toyo Ota自己穿針引線做衣服;97歲的Miyo Oshiro 展示她的肌肉;87歲的Harumasa Mekaru說人類光走路不行,還得有速度;103歲的老爺爺一天要起身坐下30次,相當於30個深蹲。在美國,老年人去世的十大原因之一是摔倒,就是因為他們下半身力量和平衡性很差。

(101歲的老婆婆山城梅戶)

衝繩的家庭大部分都有花園,影片裏的老人們要除草、澆花、撒種、采收新鮮水果,每天有一到兩個小時的溫和的低強度運動,每餐隻吃八分飽。當地人認為所有的食物都有藥效,食物短缺時代,紫薯拯救了他們;桑葉能治喉嚨痛,烏賊墨汁可以排毒;衝繩很熱,海藻可以釋放身體的熱量;艾草可以消炎;苦瓜可以降低血糖;豆腐能夠提供多種健康營養,可以降低膽固醇,降低患心髒病的風險,還可以減緩某些癌症的發展。

意大利撒丁島(Island of Sardinia

意大利高海拔山區的撒丁島有個區百歲老人異常多,也是世界上男性百歲老人數量最集中的地方,男女百歲老人比例是1比1,而通常女性百歲和男性百歲的比例是5:1。

走在村裏,會感到道路的陡度與長壽息息相關,村民們每天在村落裏上上下下走坡路,許多家庭都有兩層、三層甚至四層樓,每天都要上上下下30級台階,自然而然消耗能量。當地人保持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形態,世世代代烹飪著同樣的菜肴。他們每天吃琳琅滿目的碳水化合物,但這種麵食和我們通常吃的白麵白米不一樣,他們吃的是用乳酸菌發酵的酸麵包,乳酸菌可以降低糖分的吸收,所以當地人患糖尿病的人很少。這個地方沒有養老院,老人們通常由家人們陪伴,享受天倫之樂。

美國加州羅馬琳達區(Loma Linda

如果說長壽之鄉的衝繩和撒丁島算是偏遠地區。那麽美國加州的羅馬琳達區 (Loma Linda)則是現代繁華都市,但相比其他加州人,這裏的人更為長壽,男性多7.3年,女性多4.4年。這裏是以健康來傳播福音的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教徒聚集區。

84歲的 Loida Medina經常與其他八十多歲的好友玩匹克球(pickleball)三小時,他們認為長壽的秘訣在於鍛煉和歸屬感(社群活動)。

老人們積極鍛煉,參與集體活動,與人交往,並參與誌願服務。同時重視營養均衡,大部分人的膳食不含肉類,類似於素食,但每日的食物必須包含水果、蔬菜、豆類、穀物和堅果。健康的生活習慣會相互感染,如果你的三個朋友都有肥胖問題,你自己超重的可能性也很大。

對該地區生活習慣的研究報告發現,有助人們活過90歲的五種生活習慣是控製壓力、睡好覺、吃得健康、戒煙、多運動。在運動方麵,一周兩次肌肉訓練和一周三次有氧運動,就算每天隻有十分鍾也好。

希臘伊卡利亞島(Ikaria

伊卡利亞島(Ikaria)位於地中海飲食的發源地希臘。丹·巴特納在當地遇到的長者中,沒有發現一個患老年癡呆的。由於沒有天然良港,當地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隻能在粗糙多岩的土地上自給自足,養成了飲用香草茶的習慣,香草茶可以抗炎抗氧化,還能利尿降血壓,茶裏麵添加當地自產的沒有經過巴氏消毒的或是被煮沸過的土蜂蜜。這使得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化合物沒有因為加工過程而遭到破壞。

當地還沿襲著用古方製造天然葡萄酒的傳統,這裏的葡萄酒純天然,沒有添加任何化學物,當用這種酒搭配地中海美食時,能夠增加人對抗氧化劑的吸收。當地人喜歡慶典聚會,舞蹈與歡笑,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丹·巴特納采訪了96歲的帕納約蒂斯和81歲的阿萊卡。帕納約蒂斯在73歲那年因為妻子的去世而情緒崩潰,失去了生存的欲望。但有一天,坐在教堂長椅上的他,在走過來的一群婦女中突然看到了阿萊卡,被愛情電波再次擊中。他們開始像年輕人一樣約會,野餐,唱歌。阿萊卡在16歲時嫁給了她的前任丈夫,生活鬱鬱寡歡,遇到帕納約蒂斯之後,她忘記了過去的不幸,開啟了人生後半段的幸福之旅。愛情讓他們倆重獲新生,片中兩人含情脈脈,舉案齊眉,這是長壽最有效的秘方吧。

哥斯達黎加尼科亞(Nicoya

哥斯達黎加的尼科亞(Nicoya)位於偏遠地區,是全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卻也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地區之一,當地人生理年齡要比實際年齡平均年輕十歲左右。105歲的老婆婆彭琦塔每日裏邊砍柴邊歡笑,100歲的牛仔老人拉米羅 (看上去隻有70歲)縱馬奔馳無障礙。老人們喜歡慢生活,沒多少錢也不存錢,但他們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拉米羅自嘲說:“我又窮又醜,但我已經享受過生活了”。當地人常吃的食物是至少已經有六千年傳承的中美洲“三姐妹”食物:黑豆,南瓜,玉米。我們需要肉魚蛋或乳製品中的蛋白質來增強肌肉,但這“三姐妹”食物的搭配食用,不僅提供了肉魚蛋所提供的9種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質的組成單位),而且不含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這說明了你不是非得有錢才能吃得健康(you don’t have to be wealthy to eat healthy)。

很多國家都是致力於治療疾病,錢放在那裏等你生病,但哥斯達黎加比較貧困,所以政府在醫療保健上的費用並不多,他們采取的公共健康政策是預防生病。政府在各個地區建立小型診所,把醫療服務帶到社區,每年醫療大使會挨家挨戶探訪,淨化水源,推行營養計劃等。在丹·巴特納看來,這有助於提高人民壽命,用少部分的錢達到了更好的效果。

隨著時代的變化,快餐、薯片、汽水等現代生活方式正在摧毀著原生態的藍色寶地,千百年來的生活形態開始被新一代所拋棄,“藍色寶地”在急速消失中。比如現在的日本衝繩,其肥胖症在全日本是最高的。

在收集了數千頁的研究報告,積累了多年的觀察結果後,丹·巴特納開始思考:藍色寶地能否製造?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安逸且物資過剩的環境中,我們可以說是我們環境的受害者,那麽是不是可以把我們的環境塑造成孕育了世界上最長壽的人的那些環境的樣子,也就是藍色寶地。把藍色寶地的理念運用到美國,

2009年夏天丹·巴特納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小鎮艾伯特利(Albert Lea)開啟了藍色寶地項目實驗,並獲得成功。

在此基礎上,丹·巴特納繼續尋找城市裏的藍色寶地,他如願地找到了第六個藍色寶地 -- 島國新加坡。這是一個完全人工打造的城市,但在很多研究報告中都榜上有名,因為它的國民有著世上最健康的預期壽命。

新加坡

在上一代,新加坡還是一個漁村,預期壽命低於平均水平,如今,這裏擁有全球最健康的預期壽命。新加坡政府製定有效的政策來改善民生,打造健康的環境。比如鼓勵餐廳提供更健康的食物,限製汽水含糖量;推行運動計劃,在街道各處設立健身角落;讓購買汽車變得極其昂貴,鼓勵少開車,在新加坡,公共交通非常發達,隻有11%的人擁有車;出台近居購屋津貼,鼓勵家人們住在彼此的附近。

93歲的周醫生仍然在做手術,平時熱愛打網球,卡拉Ok。他給丹·巴特納的長壽建議是每天努力工作,真誠做人,虛懷若穀。

不同於前五個藍色寶地,新加坡是“經過精心規劃”的寶地,所以被丹·巴特納稱為“藍色寶地2.0”。根據資料,新加坡政府公布2022年的國民平均壽命是83歲,遠高於世界銀行統計的全球平均壽命71歲。新加坡百歲老人的人數在10年間由700人增加到1500人。

今年9月有報道說:為實現10年內將全國民眾壽命延長3年的目標,新加坡日前成立全球首家設立於公立醫院的健康長壽診所。這個診所的目的不僅僅是關注壽命的長度,更重要的是關注壽命延長後的生活質量。

寫到新加坡,就想到了城中的博友無法弄精彩姐,她倆應該更有發言權。弄弄最新的留言說:“我們享受了新加坡福利,社會治安好,教育好,環境優美,幹淨整潔,新幣價值高:)所以從心底裏感謝它。”弄弄後來又補充說:“心情好,大家生活有保障、無憂,子女兒孫都在身邊。政府優先考慮子女買房住父母附近,鄰裏也太平,街上沒人吵架。醫療好,社會保障製度好,政府幫助規劃養老,把養老錢分幾部分,保證醫療、住房和生活的開支。醫療有政府補助,很便宜。環境好,空氣比其他城市好多了,限製發展汽車供應,增加綠地和保留熱帶雨林。健身,這裏到處有中國社區裏的健身器材,年輕人喜歡跑步、騎車、劃水等各項體育運動,和世界接軌,有錢了自然愛時髦,老年人散步、做操。”

看來新加坡名不虛傳,果真是個生活的好地方。

藍色寶地盡管分布在全球的不同地方,但生活方式上有著相似之處。丹·巴特納在片中總結了藍色寶地的共同點:

  • Move naturally: By hand, Garden, Walk(自然運動:手工,花園,走路)
  • Outlook: Unwind, Faith, Purpose (擁有正確的心態:從容,信仰,目標)
  • Eat wisely: Plant-based, Wine, Moderation (明智地選擇食物:植物,葡萄酒,適量)
  • Connect: Family First, Partnership, Right Tribe (重視人際交往:家庭,夥伴,社群)

我再畫蛇添足地寫兩句。

1)飲食: 吃飯八分飽,少吃快餐,享受在家做飯的樂趣。食物要多樣化。盡量多吃全植物性食物,包括豆類,蔬菜、水果;雞蛋、魚蝦、雞肉優於紅肉;吃優質碳水化合物,如紫薯紅薯、全麥酸麵包、全麥饅頭等。

2)運動:久坐會導致罹患糖尿病和心髒病的風險。不是隻有去健身房才是運動,紀錄片片中的老人沒有刻意鍛煉,但他們每天都很活躍,種花割草,坐下站起,上坡走台階,一天到晚自然而然在鍛煉。他們沒有方便的機器幫忙做家務或花園的工作,所以運動就是他們的生活。

3)社交:據統計,孤獨會減少15年壽命。片中的老人都比較喜歡社交,愛交朋友,經常參加社團的各種活動。性格開朗,心態平和,想得通透,生活中有著較少的壓力,享受慢生活。

寫了這麽多,其實就是咱們常說的一句話:管住嘴,邁開腿,保持好心情。當然凡事不是那麽教條,古羅馬哲學家盧克萊修說過:“吾之美食,汝之鴆毒”,萬一有人吃紫薯過敏呢。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之道,適合自己就是最好。

祝朋友們在有生之年: “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