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文科就應該受歧視嗎
文章來源: 麥姐2020-06-22 05:46:32

封國之下的澳洲(三十四)

我學文科就應該受歧視嗎

老麥清晰地記得當年上中學時,高二開始就文理科分班了。高一學年結束之前,學生要填誌願,做選擇題,文科還是理科,老麥毫不猶豫地填了文科,因為老麥曾經在高一的一次物理考試中遭遇過滑鐵盧,從此留下了心理陰影。沒想到的是當時的班主任看到老麥的選擇之後,在隨後召開的家長會後單獨找老麥的媽媽談了話,苦口婆心地勸媽媽讓孩子棄文從理,媽媽回家後轉述班主任的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閨女的文理科都不錯,學理科她可以有各種可能性;但如果學文,就業麵狹窄,將來肯定會後悔。”但當時年少的老麥還真是意誌堅定,好在爹媽也很開通,並沒有強迫女兒,於是老麥義無反顧地進了文科班。班主任是連連歎氣,要知道老麥的這個女班主任在學校裏是有名的重男輕女,偏愛所有的聰明男生,對女生基本不屑一顧,但她居然對當時老麥這個女生的選擇痛心疾首,可見她重理輕文的情結有多重,為老麥選擇了一條極其錯誤的道路而感到憂心忡忡。幾十年過去了,要問老麥後悔了嗎?老麥早就悔不當初了,因為老麥發現由於選了文科,當初自己的強項數學化學生物在上大學之後全還給了老師,然後出國就隻能換職業,然後連孩子的初中數理化都看不懂。但老麥並不是轉而重理輕文,老麥幡然醒悟的是如果在中學發現自己文理比較均衡的前提下,還是應該在本科選擇理科,因為理科想要自學不容易,但文科作為業餘愛好,隨時隨地可以學習提高,等到研究生或工作的時候再根據自己的愛好做出選擇完全來得及。

書歸正傳,今天提到這個話題,是因為疫情逼迫澳洲政府也重理輕文了。上周澳洲聯邦教育部長特漢(Dan Tehan)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將削減科學、衛生、農業、數學等學科的學費,降幅20-62%;同時商科和法律專業學費將增加28%;人文類學科學費將上漲113%。這一係列改革針對的是由聯邦財政資助的大學及其招生名額,根據這個改革方案,今後在澳大利亞大學就讀人文類學科的費用將增加一倍,而“適合就業”(job-relevant)課程的學費將大幅削減。這和老麥班主任的勸導有異曲同工之處:澳洲政府通過對學費的調節,來鼓勵學生就讀未來就業前景看好的專業,以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

調整後各學科學費(每年)

學科

調整前(澳元)

調整後(澳元)

增減幅度

數學、農業

$9698

$3700

↓62%

教育、臨床心理學、英語、護理、語言

$6804

$3700

↓46%

輔助醫療衛生、建築、IT、工程、科學

$9698

$7700

↓21%

醫學、牙醫學、獸醫學

$11,355

$11,300

-

創意藝術

$6804

$7700

↑13%

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商學

$11,355

$14,500

↑28%

人文學、社會與文化、傳播學、行為科學

$6804

$14,500

↑113%

(數據來自ABC News)

新冠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嚴重衝擊使得澳洲正麵臨自大蕭條以來最大的就業挑戰,聯邦政府為此推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計劃,是希望幫助國家恢複經濟,為未來培養更符合就業市場需要的人才。疫情不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方式,而且讓政府不得不通過最直接的金錢杠杆來公開表達政府重理輕文的態度,法律和商科在目前的澳洲屬於學生們的熱門專業,政府想通過這種方式迫使一些學生棄文從理,能達到目的嗎?

所有措施的出台都會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本來就計劃學理科的學生們喜憂參半,因為擔心學費的下降會導致競爭增加,而想學文的學生們自然強烈地認為這是政府對人文專業的歧視。全國學生聯合會(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譴責了聯邦教育部的這一決定,認為大學不是就業工廠或流水線,教育不是用來牟利的。老麥問兒子:“你們那些學文科的同學對此怎麽看?”兒子說:“同學們說現任的教育部長特漢就是Bachelor of Arts 畢業的,現在居然對Arts degree 施以大棒,這是嚴重的歧視,大家都群情激憤。” 為了安撫文科學子們不滿的情緒,教育部長特漢表示:“就算澳洲提高了對商科、法律和人文學位的收費,對比全球,澳洲的大學學位收費還是很低廉的。我們的大學學位收費比美國和英國的都要低。“

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澳洲5月失業率已升至7.1%,創下了近19年來的最高。學費改革的目的是希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能夠達到72%,當然這次學費的調整法案還有待於參議院通過。

今日疫情數據:澳洲累計病例7474例,死亡人數還是102例;全球累計病例將破900萬,死亡人數近47萬。全球累計病例眼看著就奔1000萬去了,根據世衛組織的報告,過去24小時全球出現了自新冠大流行以來單日最高增幅,確診病例超過18.3萬。這肆虐的疫情讓人完全看不到盡頭。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