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可曾記得你送給我的那頂草帽?(下)
文章來源: 冬裏螢火2021-08-05 15:22:26


時光深處,經典永恒之二   ---   日本電影 《人證》

媽媽,你可曾記得你送給我那草帽
很久以前我失落了那草帽
它飄搖著墜入了霧積峽穀
耶哎媽媽,我想知道那頂舊草帽發生了些什麽
掉落在那山坳,就像你的心,離開了我的身邊
忽然間狂風呼嘯,奪去我的草帽耶哎
高高卷走了草帽啊,飄向那天外雲霄
媽媽,那頂舊草帽是我唯一珍愛的無價之寶
 但我們已經失去,沒有人再能找回來,就像是你給我的生命。。。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人證》與《追捕》、《生死戀》、《望鄉》、《砂之器》等影片成為了改開後第一批被允許引進中國的日本商業電影。那首《草帽歌》便是影片《人證》當中的插曲,當年在中國風靡一時。許多人可能記不全電影的情節,說不出演員的名字,但對這首歌那熟悉的旋律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這首歌1980年由朱逢博首次翻唱,之後它曾經被許多歌手翻唱過,包括崔健、劉歡、成方圓等,可謂是一首歌,幾代人。不少歌手暢快淋漓地演繹了撕心裂肺的聲聲呼喊,但卻少有能在歌聲中讓人品讀出那種幽遠縹緲中,心被揉搓成寸碎的感受。



第一頂草帽隨風飄落

影片一開始,便是一位居住在紐約的黑人青年換上了新衣服,興高采烈地攜草帽和詩集踏上了去日本找媽媽的旅程。草帽在他心中一直代表著童年的快樂,代表著對母親的思念。。。編導竭力地去渲染他的喜悅心情,為後麵的悲劇效果做足了鋪墊。

黑人青年的父親曾是駐日美軍,母親則是日本人。青年的膚色和他父親一樣是黑色的,他在日本度過了自己的童年,童年的記憶是他不能忘懷的美好時光。後來他帶著對母親的思念,跟隨著父親回到了美國。多少年過去了,他非常想念媽媽,他要去找媽媽。父親舍命去富人的車前碰瓷兒,為他賺來了去日本的盤纏,他開心的買了一身漂亮的行頭和飛往日本的機票。

他想媽媽也一定很想念他,會像他童年時那樣喜歡他。他懷著滿腔的歡喜來到了媽媽約他見麵的公園,張開雙臂,興奮地朝著媽媽奔過去,然而迎接他的卻是一柄插進他胸膛的利刃。他震驚地看著媽媽,怎麽也不會相信他日思夜想的媽媽會討厭他,會殺害他。雖然刀子並沒有紮中要害,但黑人青年自己將利刃使勁插入了心髒。是啊,媽媽不要自己了,這個世界再也沒有值得可以留戀的東西了!

黑人青年名叫焦尼·赫瓦德,親手將他殺害的生母便是國會議員的妻子、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八衫恭子。她為了保住自己現有的名利地位和家庭,為了掩蓋自己曾經生下過一個黑孩子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去,殘忍地舉起匕首刺向了自己的兒子。她的第一個兒子倒在了血泊之中。。。



另一頂草帽也隨風飄落

八衫恭子的另一個兒子是她和現任丈夫所生,名叫恭平。是個人品秉性極差的官二代。一日,他帶著女友在雨中開車將人撞死後拋屍逃逸。他的母親為了丈夫的政績不受影響,也為了兒子能逃脫法律的製裁,不僅麵對前來調查的刑警,用謊言來掩蓋兒子的罪行,還想辦法幫助兒子和女友潛逃去了紐約。

恭平的女友把早前恭平送與她的一塊限量版的名貴手表丟落在了車禍現場,警方正是根據這塊手表的線索,找到了正在美國亡命天涯的恭平,但身上帶槍的恭平拒捕並開始逃跑,追捕的過程中,美國刑警出於自衛,開槍打死了他。第二個兒子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岩城滉一飾演的恭平和台灣演員王耀慶有些神似。)

隨草帽一起飄落的母親

絕望的母親八衫恭子跳崖前向前來拘捕她的刑警講出了自己的故事,是人性喚醒了她的良知。對,八衫恭子是殺害焦尼·赫瓦德的凶手,但誰又能說她不是一個受害者呢?是的,她既是害人者,同時也是受害者 --- 一個“曆史的受害者”。

在二戰結束後的那段艱辛屈辱的日子裏,她遭受了駐日美軍的侮辱,在欲尋短見的當口,被一個黑人士兵救下。為了謀生,她與黑人士兵同居並生下了一個黑孩子。多年後她對過去經曆的回避及對黑人兒子的決絕,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正是出於對戰爭的憎惡和對不堪往事的痛恨呢。

黑人大兵帶著兒子回美國後,八衫恭子嫁給了當時還是做小本生意的本國男人郡陽平,後來此人發跡,並當上了國會議員。擁有了財富與地位。八衫恭子呢,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服裝設計大師,風光而體麵。她的家庭表麵看起來尊貴華麗,但實際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丈夫卑鄙齷齪,表麵上正人君子,背地裏男盜女娼,兒子自私貪婪,頑劣成性。夫妻間,父子間充滿了芥蒂和矛盾。讓這個女人拚勁全力,不惜一切也要維護這份虛榮的正是她那扭曲了的價值觀。影片通過對八杉恭子人性的描寫和對她內心世界的挖掘,無情地揭下了包裹著虛偽殘忍真實麵目的上流社會那層遮羞的華麗外衣。帶給觀眾的是對於人性的思考。

是八衫恭子的殘忍,害死了自己的一個兒子;又是她的縱容,害死了自己的另一個兒子。當她得知兩個兒子都已不在人世的嚴酷現實時,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痛苦和悲哀,精神世界徹底坍塌。在象征著她事業巔峰的頒獎大會上,她幡然醒悟,名利地位?!榮譽身份?!這一切的一切,她統統都不再需要,她的兒子們在哪裏?她要去找回他們 !萬念俱灰的她來到了斷崖上,看著天邊的落日,絕望地拋出了草帽,然後縱身一跳。。。



意味深長的最後飄落

那頂點題的草帽在影片中首尾呼應,寓意深切。特別是結尾處,在《草帽歌》的旋律中,草帽在山穀中隨風起落,上下飄蕩,最後墜落。一切的一切,就這樣結束了。這樣的片尾令人不禁生出了許多對生命意味深長的的感悟。。。

多年後讀到有文章寫到,當年進口這部影片時,刪掉了原版電影的結尾:和日本刑警棟居一起聯合破案的那位美國刑警希弗坦(曾是二戰後的駐日美軍大兵)到紐約的貧民窟去送在日本死去的黑人青年焦尼·赫瓦德的遺物時,被黑人們用刀捅死了。。。雖然我沒有尋找原版的電影探個究竟,但查了相關的信息。那確實是忠實於原著的結尾。但我個人覺得當年中國引進這部電影時的結尾處理得特別好,衷心點讚 !草帽的飄落最終將影片立意鎖定在了人性的證明上。悠悠蕩蕩的草帽就那樣飄忽不定地飛在走出影院的觀眾們的心頭,深遠的意境帶給每個人不同的感受。再也不需要畫蛇添足的多餘鏡頭了!



對戰爭的思考,對仇恨的理解

影片主線是“尋找殺人凶手”,還有幾條支線。情感和矛盾伴隨著破案的進程一起展開。例如日美雙方聯手破案的情節:日本刑警棟居以一頂草帽,一本詩集為線索展開了偵破工作,他遠赴美國,在經曆了心靈上的痛苦煎熬(他的父親 -- 一個有血性的日本男人,戰後因為製止美軍侮辱日本婦女而被打死。)但他在那一刻又必須放下心中的仇恨與美國刑警(一位曾經的駐日美國大兵)一起工作,共同偵破。。。在這部70年代日本拍攝的影片中,我想觀眾能捕捉到戰後日本社會民眾對駐日美軍的情緒宣泄的蛛絲馬跡。在支線的處理上,是看過電影後讓我感到的一點兒遺憾,可能由於電影受篇幅限製的緣故,感覺描述得還略顯單薄。棟居的父親之死,我是在第二遍觀影時才看明了的。另外影片前半部整體色調過於晦暗了些,讓人多少有些壓抑之感。


(片中飾演日本刑警棟居的是鬆田優作,1989年因病去世,年僅40。英年早逝,讓人痛惜。片中扮演美國刑警希弗坦的美國演員喬治 . 肯尼迪曾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在中國觀眾熟悉的譯製片《尼羅河上的慘案》中也有出色的表演。)

還有一點就是,中國人恨透了“日本鬼子”,因為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罄竹難書,二戰結束後的戰勝國的人民付出了沉重慘痛的代價。但從這部影片的冰山一角讓中國觀眾也了解到了二戰結束後,雖然那些十惡不赦的戰犯們罪有應得,但戰敗國的普通百姓也遭受了許多的磨難。這一點是這部影片折射和反應出的不同於其它片子的感受。

多產的作家

《人證》一片,改編自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說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性的證明》(也有譯為《人間的證明》)。森村誠一是位在作品主題、人物塑造、故事構思上都比較獨樹一幟的多產作家,他曾寫了 “證明三部曲”(《人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和《野性的證明》)。除此之外,也還寫過其他幾部以“證明”為名的小說,如:《新人性的證明》《情愛的證明》和《正義的證明》。《正義的證明》後來也被改編成電影《私刑者--正義的證明》。



自己演自己

影片中的黑人青年(八杉恭子的兒子)焦尼·赫瓦德的扮演者喬山中,1946年9月出生在日本的橫濱市,他的身世與自己在影片中所扮演人物相同,父親也是一名當年的美國占領軍士兵,母親是日本人。可以說,他在影片中演的就是他自己。因此,他對角色的心靈深處情感的把握和找到生身母親的渴望,是任何沒有此經曆的演員都無法替代的。雖然他在影片中出現的鏡頭並不多,但他的表演使人感覺既細膩又準確。片中的插曲《草帽歌》也是由喬山中本人演唱的,聽著他的演唱,看著草帽在山穀中飄蕩,讓人眼睛不由潮濕。。。


(演員喬山中於2011年8月因肺癌病逝,時年65歲。)

主演與配音

八杉恭子由出身演藝世家的著名演員岡田茉莉子扮演,她在這部影片中的表演可圈可點,把一個看起來很高貴優雅但其實非常冷酷無情的日本女人塑造的惟妙惟肖。岡田茉莉子現年88歲,在安享晚年。



為八杉恭子配音的是當年身為長春電影譯製廠當家台柱的向雋殊(後來調入北影)。向雋殊既是老一輩的話劇和電影演員,留下了不少舞台與銀幕形象,同時她也是1949年以後中國電影配音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在多部外國譯製片中均有她的美妙聲音。向雋殊於2016年12月辭世,享年91歲。



2021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