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次數最多的一部電影
文章來源: 冬裏螢火2020-11-20 18:08:05

 

國內工作時三四個有共同話題的同事經常在中午飯後休息時間裏談天說地,悠哉樂哉。後來是出國的遠走他鄉,調走的投奔南方,病退的居家休養。“山高水遠”逐漸斷了音訊。多年後有了微信,一人牽線,重新“聚首”。建群伊始,開宗明義:不談國與政,不曬家和娃,懷恬淡之心,賞霽月清風;攜情致之趣,覽流光剪影。。。這是我手機諸群中一杯最清澈的“純淨水”,雖然隻有我一人在異國,但心中沒有千山萬水的距離。雖然有一人已遠行天邊,但她的文采智慧依然與大家相伴。。。

 

記得一次群主讓每人寫下自己平生看過最多次數的電影並簡述出喜愛的理由。我填寫的是:南斯拉夫經典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這部電影具體我看過多少遍已沒法兒統計,隻記得第一次看它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前夕,在文藝舞台上八個樣板戲“一枝獨秀”年代的後期,走進電影院,記住了這部在一代中國觀眾的記憶裏深深地紮下了根的電影譯製片。後來又在電視台的轉播中觀影過兩次,每一次觀看都和第一次一樣,深深地被其中的情節吸引和打動。來美國那會兒還從國內帶了不少的DVD盤,後來其它盤都完好無損,唯有那盤《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因被播放次數多而亂碼叢生。。。有人會說,看那麽多遍,不厭嗎?還真沒有。有的電影一遍都看不完,便失去了看下去的興趣,還有的電影隻觀一遍足矣。但有的電影讓人白看不煩,許多台詞耳熟能詳。這應該就是經典的魅力了!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故事發生在二戰後期的薩拉熱窩,德軍在巴爾幹的處境很危急,隻控製多瑙河以南的公路,如果在撤退之前,蘇軍占領了這條公路的話,德軍軍團就會被包圍。這意味著德國會損失巨大。要保證部隊從希臘和南斯拉夫迅速撤退,最重要的問題是燃料。薩拉熱窩,這座城市在曆史上曾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現在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薩拉熱窩將成為向德軍軍團提供燃料的基地。 但薩拉熱窩這座城市裏的抵抗運動力量強大,它的領頭人物是位人稱“瓦爾特” 的老練的遊擊隊員。故事就在瓦爾特領導的地下組織和德軍黨衛隊之間展開。主線是尋找打入遊擊隊內部的德軍間諜和叛徒,再發展到確認德軍的“勞菲爾行動”的真實目的,最後絕地一戰,也是影片的最高潮部分  ---  用從高坡上滑下的火車頭撞毀了敵軍的所有油罐車。。。影片以懸疑、驚險、汽車追逐、槍戰、爆炸、肅清敵特等情節深深地吸引著觀眾,故事情節錯綜複雜,起伏跌宕,懸念層出。從明線到暗線,層層鋪開,逐步遞進。既有敵人製訂“勞菲爾行動”的計劃的實施,又有利用特務和叛徒搞亂遊擊隊內部的行動,在敵眾我寡,複雜多變的環境下,瓦爾特既要保全組織,又要粉碎敵人的計劃,困難是可想而知。。。影片中的難忘鏡頭和精彩之處甚多。應該說拍攝於40多年前的這部影片那高超的情節設計和演員出色的表演毫不遜色於今天的大片兒。感謝孕育出這麽優秀影片的前南斯拉夫電影製片廠,讓經典在跨越將近半個世紀後依然光芒閃爍。。。

 

精妙絕倫的開頭與結尾

 

影片一開始,在薩拉熱窩的德國一群軍事官員在開會,為了對付瓦爾特,德軍被迫召回遠在挪威的“王牌”黨衛軍上校馮 · 迪特利施。正當有人不相信馮 · 迪特利施會從挪威趕回時,主持會議的軍官大聲宣布:“上校馮 · 迪特利施已經到達薩拉熱窩!”話音剛落,“瓦爾特保衛薩熱拉窩” 幾個大字便閃現在銀幕上,激蕩人心的電影樂聲一起,驚心動魄的戰鬥便拉開了大幕。簡單的幾個鏡頭和簡短幾句對話一下子就把觀眾帶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那炮火紛飛的年代,那大地上分秒都充滿死亡與恐懼的的氛圍之中。

 

影片結尾與開頭遙相對應,點睛絕妙:“瓦爾特是誰?”這個影片中除蘇裏之外幾乎所有人的懸疑在最後一刻“水落石出”。勝利完成任務後,吉斯對化名皮勞特的瓦爾特說:“皮勞特,你答應我的事還沒有辦呢。”皮勞特(瓦爾特)微笑著說:“我是守信用的。”吉斯又道:“別哄我了,我今天就要見到 ‘瓦爾特’!” 於是蘇裏指著皮勞特大聲說道:“這不是嗎?就在眼前。” 哇?!原來竟是他 。。。鏡頭一轉,黨衛軍上校馮 · 迪特利施最終敗給了瓦爾特。就在離開這座城市的時候,他若有所思地望著雲霧之中的薩拉熱窩,回答手下人的提問:“看,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是啊,從他奉命到薩拉熱窩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找尋瓦爾特,直至離開,也沒能抓到。他終於明白了:瓦爾特不僅僅是一個令他們聞風喪膽的遊擊隊員,還是一個不屈不撓英勇奮戰的民族,也是一座為爭取自由而永遠不可能被征服的英雄城市 !

 

波雲詭異的間諜與反間計

 

這部電影中的敵人冷酷殘忍,又狡詐陰毒。為逮捕瓦爾特,陰險的德軍上尉比肖夫花了一年的時間,審訊了一百多名“犯人”,仍一無所獲,而且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瓦爾特的樣子和身份。於是德國間諜康德爾假冒瓦爾特在女叛徒肖特的“掩護”下,打入抵抗運動的地下組織,多次造成遊擊隊的重大損失。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被吊死在絞刑架上,一個個年輕的戰士倒在敵人的槍口下。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瓦爾特的領導下,伊萬被派出找到了見過假瓦爾特的布蘭克,弄清了其活動地點和暗號,然後成功地在醫院中救活伊萬並在德國人的“眼皮子”底下使用“調包計”將其救出。。。隨後瓦爾特找到吉斯的照相館,和遊擊隊員們“演”了一出“苦肉計”“順藤摸瓜”來到了女叛徒肖特的住所,並發現了她的發報機。。。再後來“將計就計”,“處理”了吉斯,讓敵人誤以為他們的陰謀已得逞。女叛徒肖特得到吉斯被抓的“喜訊”,立刻得意忘形地通知康德爾:“他們已經中了圈套,吉斯已被幹掉了。要晚上到森林裏去的人員名單!”康德爾接到這個“喜報”,也洋洋自得地說:“以後肖特就會更受他們信任了!瓦爾特,這一下你可完了!”

 

接下來是一場戲暢快淋漓 :深夜大批愛國青年在馬利施的帶領下翻山越嶺朝解放區進發,途中遭遇到一群“德國兵”的圍捕,領頭的軍官態度強硬地要槍斃他們,混在人群中的德軍間諜頭子阿克瓦利斯沉不住氣了,他站出來亮出自己和同夥的身份。卻不料中了瓦爾特的反間計:“德國士兵”從馬利施身上搜出了那份已經德國人過目的“名單”,誘使阿克瓦利斯指出了隱藏在遊擊隊裏的德國間諜們。阿克瓦利斯在勾出了5名間諜的名字後,輕鬆地對皮勞特(瓦爾特)說:“除了這五個,剩下的都是遊擊隊員,你可以槍斃他們!”皮勞特冷笑著回答道:“黨衛軍上尉先生,我要做的正相反!” 阿克瓦利斯反應過來後,懊喪地垂下了頭,不由感歎道:“是嗎?幹得真漂亮 !”每當看到這一幕時,前邊因眾多人的犧牲和慘死所帶來的壓抑便會減輕好多,是啊,情節設計巧妙,環環相扣。幹得真漂亮!

 

為自由英勇獻身的父女

 

這部電影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謝德和阿茲拉父女。以鍾表店的老板身份為掩護的老遊擊隊員謝德曾對在醫院當護士的女兒阿茲拉說起“昨天他們又槍斃了17個人,其中有一個姑娘,和你一樣的年紀。”“有的人投降了敵人,有的人在戰鬥,有的人在等待。你是個姑娘,應該等待。。。”深情的話語的聽得人眼睛潮濕,也為後麵劇情的發展潤物無聲地做了堅實合理的鋪墊。

 

深夜,一群年輕的熱血青年正貓腰向停在廣場上的德軍車隊圍過去。他們毫無察覺死神正一步步向他們逼近。突然,廣場上亮起無數的探照燈,所有汽車上的黑蓬布被卷起,子彈好像暴雨般射向猝不及防的襲擊者們。年輕的反抗者們根本來不及拿出武器就被掃倒在地,阿茲拉本已經跑出敵人的射擊範圍,但當她看到自己心愛的人布爾吉被擊中時,竟又奔回去,結果死在了她男友的身邊。。。被間諜誘騙的年輕人喋血街頭,天亮了,廣場上堆滿了屍體。就在幾小時前還是生龍活虎的年輕的軀體躺在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喇叭裏低沉的聲音“薩拉熱窩公民們,德軍司令部向你們發布最後通告,死者父母或親友快來認領屍體。”的廣播一遍遍地重複著,有親屬欲向前去認領,被人群中的遊擊隊員勸住,因為德軍軍官比肖夫惡毒的小聲命令身邊持槍的黨衛隊:“注意,誰過來,就打死他!”人群沉默著。謝德望著躺在地上慘死的女兒,滿眼是淚,心如刀絞。他要過去,過去認領自己唯一的孩子!就在黨衛軍緊張地抬高了槍口,對準第一個走出人群的謝德,千鈞一發之際,瓦爾特和其他遊擊隊員集體跟了上去,然後是其他的市民。廣場上所有的人,都勇敢地跟著走了上去。一大群人在音樂的最強音中迎著槍口無畏地向著他們親人們的屍體走去。麵對著勇敢的人們,德軍膽怯了,隻得宣布退場。比肖夫無可奈何的下了撤走的命令。。。這是影片中最令人震撼的鏡頭,太感人了!

 

    一日 鍾表店的門被推開,敵人派來的假聯絡員與謝德對上了暗號。約瓦爾特1小時後在清真寺見麵。稱有重要情報必須親手交給瓦爾特。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飄走,突然,警察局中的臥底,化名“喬斯特”的斯特利匆忙闖進來,他滿頭大汗地告訴謝德,德國人在清真寺密布暗哨和機槍,好像有什麽大的行動。謝德心中猛然一驚,知道自己剛才上當了。他不動聲色的告訴斯特利不用慌張,打發他離開,然後,步履沉重地走到櫃台後麵,從一隻掛鍾的裏麵摸出一支手槍。臨行前,謝德向徒弟一一叮囑“身後事”,沒有絲毫的慌亂,並語重心長地叮囑徒弟“要好好幹,好好學手藝,一輩子都用得著的,不要虛度自己的一生。”他走出鍾表店,來到大街上,從容地向每一個相識的人問候致意,腳步堅定地迎著死亡走去。。。謝德走進清真寺,他一眼就看到了那個所謂的聯絡員正東張西望,思索片刻,邁步走上去,那人迫不及待地追問“瓦爾特在哪?”“瓦爾特叫我帶來個信兒。”“什麽信兒?”“對你我都是最後一次!”話音未落,謝德迅捷地抽槍射擊,假聯絡員應聲倒地。與此同時,鍾樓頂端的機槍瞬間響起,謝德倒在了清真寺的磚地上,驚飛振起的白鴿帶著他和他女兒的信仰與追求及對自由的渴望飛向遠方。。。 謝德用生命贏得了瓦爾特和他的隊友絕地反擊虎口脫險的時間,這也是影片想要展示的德國納粹始終抓捕不到瓦爾特的原因,有薩拉熱窩這座城市裏的人民在,瓦爾特就永遠在。。。據說瓦爾特的原型就是前南斯拉夫的領導人鐵托。。。

 

 

和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同時引進中國的前南斯拉夫電影還有《橋》,和前者幾乎是同班人馬拍攝的。但《橋》在情節設計上比起《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來,遜色了不少。隻是裏麵的歌曲“啊,朋友再見!”隨著電影的播映大火,久唱不衰。。。

 

最後以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裏的一句經典台詞來做結束語:“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是啊,暴風雨就要來了。”。。。

 

 

202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