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桌上的隨俗
文章來源: retreat2021-01-02 01:03:27

上篇:中飯

帶著口罩把2020捂過去了。

2021,真希望方方麵麵都有一個新的開始。但不能。凡事都由不得自己,即便是自己能力範圍的,還得看自己願不願意,即便是心想了,事也不見得成,這裏麵還有苦心勵誌的成分。

首先,我惡習難改,晚睡晚起,一覺呼到晌午。

新年第一天,朋友圈都在曬吃曬喝。而我們昨晚吃的是剩飯剩湯的料理。眼不見也罷了,可是即見了人家照片上的饕餮大餐,就覺得有點對不住娃們。好得是新年,就打電話去定新年套餐。店家說要個把鍾頭時間準備。我那另一隻手說餓的等不及了。(夫妻久了,關係就是左手右手,人家餓就是自己餓)。又退一步想,其實每次訂菜基本上是吃一半浪費一半。因為,都不是孩子們的菜!(昨天跟娃討論專業方向,也是免不了一番惡戰,這跟飯桌上的喜好一個道理。雖在爹媽親養下的,但文化環境不一樣,思想觀念也是反差極大的。這是另一個話題)。

時候不早,趕緊下廚。一小會功夫,三個菜上桌。我還在廚房收拾鍋台,另一口胃已是惡虎下山。一碗下肚,這才想到老二還在磨蹭,老大還在溫床上做夢。很慚愧,即便我們意識到一起吃飯是件美事,在我家永遠是難成的事。

大概是生活節奏和個性造就了我的做菜習慣,隻會做簡單的快菜。

第一道菜,是將抱子甘藍打碎,再與各樣碎堅果仁,燒烤用的seasoning,和橄欖油混在一起,然後放在空氣炸鍋裏的蛋糕檔15分鍾。出鍋時,鬆鬆軟軟,時不時感受堅果的香脆,清清爽爽,中看也好吃

炸甘藍的時候,迷你烤箱也在同步烤排骨。因為想快速上桌,先將排骨在爐子上大火紅燒了十分鍾,把湯汁收幹,放進小烤箱。甘藍菜叮好了,肉也烤好了。又在拌甘藍菜的鍋裏煮了碗西蘭花, 這樣鍋也比較容易洗了。

菜肉都是托在蠟紙上,吃完了,紙一扔,盤子用paper towel 擦擦就可收起來了。

飯菜很和大家口味,老二不吃肥的,但肉香還是吸引他吃了好幾塊。加料的甘藍菜留了一小碗,老大稍後起床了,我又如法炮製了一盤。吃的幹幹淨淨。

慶幸果斷放棄了定菜。否則稀裏嘩啦的一大桌,陣容強大,其實多半會中看不中吃,結果往往是剩了一大推,小孩還吃不飽。

我們是迎合形式呢,還是實質?

生活就是眼前和苟且,詩和遠方就是眼下苟且的seasoning

2021,奢望不多,就希望能出門摘掉口罩。

好像還少了點什麽,想起前些日子買的ginger bear,全當啤酒了。

Cheer

 

下篇:晚飯

感覺時間跟我的收入一樣不夠用,緊巴巴的。吃完午飯,(其實做第二頓午飯的時候已是人家凡爾賽下午茶的時間,哈哈。)寫完上篇流水帳,我親人又說肚子餓了,想起來了,人家是定點吃飯的。屁股還未挪位,又到了做飯的時候了。

我大哥給我朋友圈留言,讓我向我的上帝每天多要8小時。這倒提醒我,少在色界遊逛的話,時間都出來了。

晚飯兩碗麵,一為中,一為西。中式拌了老幹媽,西味調入Rao's牌的西紅柿醬。

食材都是無國界的,但工藝有別才能換來人家的大口。大家吃得高興,也是碗底亮光光。

這個晚飯就是延伸了中飯欲言又止的話題。

所以,我們入鄉並要隨俗,隨俗不是簡單的跟從,而是變通。

就如這兩碗麵,抓住人的小胃胃的,不是食材,而是工藝的形式。換言之,就是喬裝打扮。

又如我們的水餃,中式水餃看上去很流行,其實西人吃的還是不多。但做成cheese ravioli就更容易被接納的。

再多扯兩句,比如同樣題材的電影,人家李安就拍出不同的響聲來。不光是技巧,畫麵,而是裏麵流淌的人文情懷是人家看懂的。

總之,題材可以是中國的,但手法還是西式的好,這樣人家才會懂你。一個西式格局的房屋,裏麵裝飾一副中國國畫,哪怕是宋代山水,都是會彼此相損的。同樣我們娃是中式的,還是西養比較好,這樣,他們在他們各自的zone裏才會更自在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