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的不過就是那一碗麵
文章來源: 嵩山南路2020-08-21 12:41:47

我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還是有點心虛的,原因無他,就是我在離開家鄉之前的歲月裏最恨的就是飯桌上的一碗麵條。

 

如果按秦嶺淮河為分界線,我家算是標準的北方人,母親家在南陽,父親家在蘭考,都屬於以麵食為主的地區,所以從小家裏的午飯是在單位的麵條鋪子用麵粉換的麵條,澆頭大部分時間是番茄雞蛋。

 

我好像是天生不愛吃麵食,所以相當長一段時期對於我每天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吃午飯,我總是要找出各種理由逃避。後來我父母上班的時候就帶個小飯盒在單位的蒸汽室蒸點米飯,中午回家拌點白糖澆點番茄雞蛋。

 

再後來上了初中,就不在家吃午飯了,終於從麵條的壓力下解脫出來。那時候市麵上有了蘭州拉麵,鄭州燴麵,四川涼麵,武漢熱幹麵,和同學朋友一起,總是免不了的會去吃這些麵食,我不再像小時候那麽排斥了,但終歸不是我的首選。

 

真正愛上麵條是離開家以後,突然有一天想起了媽媽做的番茄雞蛋手擀麵。家裏那時候為了包餃子總是備著麵粉擀麵杖,就這麽追尋著記憶中的味道,我給自己做了一碗番茄雞蛋手擀麵,吃的時候再往裏麵滴兩滴醋,那是在任何飯店都找不到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從此以後我便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對麵條的熱愛後發先至洶湧襲來,周邊城市的麵食館我們都一一品嚐,甚至到蒙特利爾,還在朋友的帶領下專門跑到老鄉開的燴麵館去大快朵頤一番。

 

如果說番茄雞蛋麵是家的味道,那麽鄭州燴麵就一定是家鄉的味道。這碗麵應該是從鄭州管城區回民聚集地發源的,因為鄭州燴麵以湯為魂,而羊肉則是湯的精髓,配上羊骨頭,燉上一天直至湯變成白色濃湯方才算是到位。湯裏放中藥,我吃到過枸杞,黨參。應該還有黃芪,當歸等,隻是不一定吃的到。裝麵的時候還會加粉條,豆腐絲,鵪鶉蛋,羊肉,香菜,黃花菜,木耳,等等等等。麵是寬麵,揉的時候加雞蛋和鹽,還有油,麵揉好分成小劑子,下麵的時候要扯開了,再下鍋裏,這樣下出來的麵綿滑勻薄,吃到嘴裏筋道香醇。

 

鄭州燴麵從八十年代開始在鄭州餐飲市場上獨樹一幟,做為當地美食的特色,曾經一度還有紅高粱連鎖店試圖以快餐的形式打入外地市場,隻可惜因為各種原因功虧一簣,走到北京就折戟在血雨腥風的餐飲市場上了。不過雖然沒有推向全國,在鄭州,燴麵絕對是當地人的最愛。不僅僅是試圖把燴麵往精品上推的蕭記或者老字號的合記,還有家門口的無名小店,夜市大棚裏的燴麵攤,都有著自己忠實的擁躉者,無論是誰都在燴麵江湖上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無人可以代替。

 

夜市燴麵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廠燴麵,從90年代開始這家燴麵在西郊燴麵的普通消費市場就占據了一席之地。到了傍晚,食客們在大棚下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幾瓶啤酒下肚以後再上一碗熱氣騰騰,濃香四溢的燴麵,生活似乎再也不能更美好了。隻可惜幸福的時光總是活在記憶裏,正當四廠燴麵隨著時光的推移而漸漸變得模糊,沒想到有一天居然在YouTube上又看到了它的身影,二十年的時光似乎不曾消失,一切都是記憶裏的模樣。我像一個老華僑一樣看了一遍又一遍,雖然沒有熱淚盈框,可是也心情激蕩了好久,這就是我的燴麵,這就是我的家鄉。

 

*圖片來自視頻截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