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的六幅畫
文章來源: 人參花2021-12-28 06:01:35

我家餐廳的牆上,一直掛著六幅畫。這些畫跟著我南征北戰有二十五年了。先後被掛在四幢不同房子的餐廳裏。

去年送畫的朋友正好來訪,看到畫吃了一驚。說,“天呐,你家藏有齊白石的畫,居然還有這麽多。是哪裏買的”?我說,“你們送的”。她想了半天,問,“這是那套餐桌上的墊子嗎”?我點頭。

這是一套本屬於餐桌上的墊子。

二十五年前朋友從台灣來,正好我們剛搬家,就送給我們做house warming禮物。我很喜歡這種簡約風格的畫,隻有寥寥數筆,意思已經表達清楚,顏色也正好搭配餐廳的牆。於是,我就滿世界找來鏡框,框起來掛到了牆上。轟轟烈烈的六幅畫,差不多成了我家的鎮宅之寶。後來幾經換房子搬家,都被我固執地搬來搬去。到了新家,很方便地掛在各房子的餐廳裏。當時也沒想那麽多,隻覺得這些畫和餐廳之間有種天然的聯係,顏色也不突兀,就這麽一直掛著。

我還曾經把信封也框起來掛牆上。

原來住在東部的時候,常逛費城的新華書店。那時候還是個吃石頭都能消化的年紀,從不擔心長胖。進城第一件事就是先大吃一頓,然後逛書店。除了買中文雜誌外,也買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裝腔作勢地想顯擺自己有點文化。

最近過節,兒子帶著女朋友回來了。酒足飯飽後,兩個小吃貨熏熏地開始關注牆上的畫。

女孩子問,“這些畫好漂亮,但是,畫家一定像我一樣喜歡海鮮,你看,魚,蝦,蟹都有了”。

兒子回複,“嗯,那是一定的,這個畫家是個有名的吃貨。吃完魚蝦蟹就去看蝌蚪找青蛙了。”

女孩子繼續問,“那荔枝是餐後水果嗎?”

兒子點頭肯定,繼續忽悠。“吃完荔枝他就接著喝菊花茶了,所以畫了菊花。”

我在一邊拚命忍住笑,快憋出內傷了。

要知道,兒子的中文是相當不咋滴。剛才吃龍蝦的時候,他特意很顯擺地用中文跟我說,

“哇,這個龍蝦是女的,你看有魚子”。

然後把龍蝦的兩個大鉗子放到自己盤子裏,說,“我喜歡吃胳膊”。

女孩子一臉崇敬地望著他,覺得兒子能和我們說中文太厲害了。

我們家的小吃貨中國話都說不囫圇,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可想而知。但是,把齊白石先生說成吃貨,也有點太歡樂了。

我禁不住多看了幾眼畫兒,開始注意畫上的題詞。赫然發現,自己居然念不出來畫上的字兒。

汗顏了,剛嫌棄過別人。

這些畫兒跟了我二十五年,我居然沒有多看一眼。附庸風雅地隻知道齊白石,卻不知道齊老先生寫了啥。

我認識中國字兒呀,怎麽還是感覺沒文化?

更有甚者。我把故事說給閨蜜的時候,她居然說,這些畫有點像飯店裏牆上掛的主菜單,而且她要點菜,按照六幅畫的順序,每樣來一份:麻辣田雞,豆瓣魚,菊花茶,荔枝,椒鹽蝦,清蒸螃蟹

看出來了吧?和我家人同一個段位的吃貨,而且是四川吃貨。

 

下麵的原來是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