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日子(18):小城博納
文章來源: 夢回西藏2024-05-25 03:37:17

 

202311.13(星期一),陰雨相間

今天早上從小妹哪裏才知道,我們昨晚住的旅店是一路以來最經濟的一晚。毫無疑問,Holidays Inn Express是美國標準化企業的產物,美國對物的設置和管理比最初的英國更善於標準化,而在對人的培養則都是自由模式,而我們偉大祖國正好相反,對活人的要求是100% CCP模式化,而對物,對企業管理則漏洞百出,千般可塑,很可笑!

美國和歐洲國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表麵看來是各行其是,而且在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到處是被金錢和邪惡侵蝕的痕跡,甚至有的可以說到了傷痕累累的地步,但基本的人文,宗教的普世價值框架基礎尚堅固。由一個旅館的管理而引得我扯得太離今天的旅行了。

8:35,我們出發的第一站是在勃艮第特級酒莊之路(Route Grands Grus)上的金丘(Cote D’Or)地段。看了伏舊城堡(Chateau du Clos Vougeot),它是勃艮第的第一大酒莊。在細雨蒙蒙中,秋末的葡萄園色彩和景觀打了很大的折扣,但依然風韻猶存,引人入勝,忍不住要走進這塊田地,大麵積的黃綠色葡萄葉,紫色的枝蔓,阡陌縱橫散落在各類大小方格,自然分割在原野上,自然,和諧,不是人間的栽種,倒像上天的編製。。。據說這個曆史悠久作為老大的酒莊附近,就是很多類似的小,或小小酒莊,在勃艮第地區方圓50公裏範圍內就有36種著名的葡萄酒,其中33種都是屬於世界級別。不用說,這裏是勃艮第核心產酒區。也許這就是為什麽號稱金山之地,而我們前往的博納(Beaune)這個小城就是泡在酒莊之中。

星星一樣分布的小酒莊讓我們都感到很震撼,但更讓人心動的是博納1443年初始就創建的一個救濟醫院/濟貧院/主宮醫院(Hotel DieuBeaune)。這個機構是勃艮第公爵的大臣兼大法官尼古拉。洛蘭和他的妻子德莎琳出資修建的。當時的法國剛剛經曆過英法百年戰爭和黑死病劫難,虔誠篤信天主教的洛蘭夫婦認為,上帝麵前人人平等,即便是窮人,也有享受生命和生活的權力。也許,人,生來並不是平等的,但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是平等的?

他們也帶動了很多人的善舉。從中世紀到20世紀的500年間,這個貧濟院運作良好,法國各地建立了很多分支機構,一代又一代的修女們默默奉獻,照顧了無數老年人,殘疾人,孤兒,。。。。1970年,這個古老的貧濟院變成了博物館。

古老的博納濟貧院在建築界被盛讚為勃艮第中世紀建築的一顆明珠。它被稱為火焰哥特式建築。我看起來是兩個主體部分,一方麵是彩色跳躍,另一麵簡潔沉浸,好像一個貴婦的化妝,遵循了濃淡相宜相襯。屋頂用了濃妝:紅,黃,棕,綠的磁瓦,拚成多變的幾何狀。據說這種華麗多彩是起源於中歐;而典型的哥特式外牆則簡單平實。自己對建築隻是欣賞和品味,幾乎不懂曆史和理論,就不多說了。但毋庸置疑,歐洲的建築是最喜歡享受,欣賞的東西之一。羅馬,中世紀以來,到現在,這種藝術的精美基本是從0—1的創造,基本源於宗教的力量,而非世俗的商業財富,這種創造,我在西藏的藝術中看到了。而CCP統治以來,是沒有給真正藝術靈性留有空間的。

就像創建者洛蘭法官所說,這是一座送給窮人的宮殿!其中心建築是窮人大廳,病床靠牆而設,兩排相對,共有28?個位置。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依然豪華和舒服,床的四角立了四根大柱,圍了一圈床幔,猩紅色的天鵝絨,襯的白色的床單愈發純潔,床頭還掛了一根拉繩,病人有什麽需要就拉一下,這不就是現在的“呼叫按鈕”,500年前就有這種人性化的設計了!

這個世界自始至終,都有這種貴族的擔當精神存在。然而,從古至今,都隻是為數不多的人在真誠地進行,而且也從來沒有感動過政界為窮人做更大的努力,更惡劣的是,在厲害國的國度,慈善是被重重染上了“作秀”的色彩,而且“作秀”成了潮流,不入流的還要被歧視和被打擊,很遺憾!再好的東西被CCP汙染也能腐敗。。它們有毒菌的力量!

十二點,我們在看了這裏的酒莊的綿延的路線之後,就離開了博納小城,沒有可能看看這裏酒拍賣的盛景,想象一下一定是有意思的,我想人們是在醉中還是在清醒中出價的呢?

不到四點鍾,我們在雨中回到了小妹家,離開巴黎的第二次旅行圓滿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