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當戶對”
文章來源: 夢回西藏2022-07-03 05:15:08

“門當戶對”

無係之舟,2022。06。27

      “不管怎麽說,“門當戶對”的格言是完全正確的,不相配的婚姻在結婚時已經播下了不幸的種子。這句話包含著許多愚昧的,傲慢的,資產者的東西,但它的實質是不錯的。一切不相稱中最壞的莫過於修養的不相稱,唯一的挽救辦法就是互相教育;但這需要兩種罕見的才能,需要一方善於教育,另一方善於接受教育,這樣才能一人在前引路,另一人在後相隨。 然而勝利的往往是沒有修養的人,沉浸在家庭的瑣事中,此外別無其他愛好和興趣的人;對方給弄得昏昏沉沉,在疲勞中屈服了;不知不覺,他變得庸俗了,狹隘了,他覺得不自在,但無形的網已把他捆住,他隻能安於現狀。時常還有那種情況,即雙方勢均力敵,於是同居變成了長期的鬥爭,永恒的角力,兩人的關係便固定在這種狀態,一方要往上拉,另一方要往下拉,即維持原來的立足點,雙方就這麽無休無止 地進行著無益的努力。這種勢均力敵的鬥爭可以吞沒生命,最堅強的性格也會給弄的精疲力盡,終於在路上倒斃。但首先倒下的總是修養高的一方;他審美感情雜在這種二重結構麵前受到了深刻的侮辱,那些光輝燦爛的美好時刻給破壞了。。。”

       以上這段描述全文摘自俄羅斯作家赫爾岑的“往事與隨想”,是赫爾岑對婚姻關係不對等結果的描述,很貼切,也很真實;回想一些過往思考和觀察,這段話不僅對婚姻,對甚至社會不同“圈子”和不同層麵中人們的相處似乎也很貼切。

      在這些年中,有意思的是,我的兩個朋友,都是高校教師,分別來自知識分子和幹部子弟家庭,來到海外沒有找到專業工作,作點小工又收入太低,就下決心做生意,一個了做小餐館,一個做雜貨店。。。這些選擇是無可非議的,完全可以理解。朋友們當時都支持,而且稱讚他們勇敢。出乎預料的是,在他們和朋友走上不同的謀生道路後,大家逐步各奔東西,近十年沒見之後,她們就象變了一個人一樣!無論是待人接物,談吐舉止,衣著和居住環境審美充滿的“金色”,對朋友們變得瑣碎,莫名其妙的謹慎,敏感和不自信,交談中,都是對別人的指責,甚至謾罵。。。似乎充滿了他們原來最鄙薄的“小市民氣”。。。我很吃驚,我不知道是否自己的記憶有誤,還是自己原來的認識有誤,還是他們相處的環境真得有那麽大的感染作用?難道她們身上“高層次”的東西是那麽脆弱和經不住磨損?可我原來一些做生意的朋友也不是這樣呀!

       顯然,大家都還想念當初的友誼,而且都想努力地維係什麽,但卻常常相對無語,找不到話題。。。也許這就是我們原來的“門當戶對”沒有了,她們屬於了另外的人群,另外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