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外國人”很少像中國人那樣蹲著
文章來源: 禾末2019-12-08 13:36:54

        蹲,是我們中國人常用的、常見的身體行為之一。吃飯蹲著,照相蹲著,累了蹲著,...。馬路牙子上、街角邊...,隨時隨處都能見著蹲著的人。



        溯本求源,查了查。蹲的本義,指兩腿盡量彎曲,像坐的樣子,但臀部不著地。組成詞,如蹲下、蹲腿。《說文》,蹲,踞也。 但是,踞亦有蹲之義,兩字互為解釋,等於沒解釋。《廣韻》,蹲,坐也。

        能查到的,就這些。寥寥,但精準,避免了可能的歧義。概言之,蹲,即蹲身,屈腿下蹲,亦有虛坐之意,屈兩膝如坐,臀部不著地。“蹲”等同於“坐”,這應當是蹲之普見、蹲之合理、蹲之千年延續至今的最有力的依據。

       日常裏,應當說,蹲,是很便利的一種姿勢,特別是跟小孩子說話時,蹲下來,突出平等之意。一些簡單的事,比如,從地上揀起個東西,蹲下去似乎比彎腰俯身更順暢,是一種更為優雅的身體語言。



        2015年左右,一個詞紅遍網絡,“亞洲蹲”。“外國人”驚歎中國人/亞洲人無處不蹲的功夫。

        有人說,是亞洲人的生理結構——腿短、身長,易取中、平衡,能容易地manage這個動作,所以蹲才普遍。

       亦有人說,是源於中國人/亞洲人的生活習慣,直接講,是源於亞洲人如廁的習慣。蹲,利出恭!

        還有給蹲樹碑立傳的各種正名:抗糖尿病,延緩癡呆,延年益壽,...。

        雖其如此,仍不能理解為何蹲在中國如此普遍:

        其一,自魯班開始及其以後,中國應該已經有凳子了。據說,學做木匠,首先學做小木凳。凳子結構雖簡單,卻可以練就木工所必需的最基本技能。推而及之,曆史上,中國應該不缺凳子,應該有使用凳子的習慣。換句話說,應該更習慣於坐而非蹲。但是沒有。特別是,有凳子不坐,反而蹲在上麵,是這世界上最讓人費解的事兒之一;

       其二,古訓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沒有蹲相之說; 

       其三,蹲著,其實很累,是不得休息的,且不利血液循環。蹲久站起,會頭暈,眼冒金星。



 

      在公共場所,蹲,顯得過於隨便,有礙觀瞻。

       不想批評千年的“傳統”,隻是絕大多數時候,中國人的蹲讓人極其不舒服,尤其一些男人的蹲姿最無法忍受——全麵、正麵、開放,而且是隨處蹲。而且,因為把蹲當作一種休息的姿勢,很放鬆,往往過於放鬆,於是,塌肩、弓背,兩條胳膊或者前置,搭垂在雙膝上,或者袖著手,手裏捏或嘴裏叼根兒煙,那樣子懶散、懈怠、萎靡、痞氣,十分不雅。

       一蹲,蹲沒了人的精神氣兒,蹲沒了人的氣勢!將身體蜷起來,將身體“伏”得很低,實在是一種“屈”、“收”、“縮”的姿勢。電影裏,警察將“罪犯”驅至一角,令其抱頭,蹲著。最見不得的,是蹲著的人和站著的人說話。蹲者仰頭、扭身,站者俯身、附耳,為何? 



   

       在中國/亞洲之外,蹲,好像隻限於健身的動作之一。比如,體育競技中的舉重,以蹲為起勢。日常中,則很少見有人蹲著。在公共場所,如果沒有地方可坐,男人基本站著,我從來沒看見蹲著休息的男人;女孩子則或站,或席地而坐。最接近於蹲的姿勢是雙膝著地,臀坐在雙腳上,如同我們的“跪”姿。即便蹲,也是半蹲,一膝高一膝低,或一膝著地。但這些,都不是人們常態的姿勢。

        日本人也蹲,但普遍認為,日本人的蹲可以接受,為什麽?網上搜搜,就知道了。但據說,日本為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一個重要的工程之一,是改建所有蹲式公廁為坐便,逆襲“亞洲蹲”。



   

       不是不可以蹲,不是否定蹲,隻是不要蹲得一副無骨的樣子,不要不分場合地點哪兒都蹲。蹲也可以很優雅,像凱特王妃這樣。

       標題裏有個為什麽,說到這兒,我也沒有確定答案。至多可以說,中國人喜歡蹲,是習慣使然。 但是,著實不喜歡這種蹲。

(圖片來自網絡)
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