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芝加哥(1), 雲門、街拍及芝加哥大火
文章來源: 棗泥2020-02-03 04:24:02

二十多年前剛剛搬到底特律時,拜訪過幾次這個在我們西麵4.5小時車程的芝加哥。當時不是特別喜歡,和其他大城市一樣:車太多。開車難、停車更難,一個不小心就開到貧民窟,人生地不熟,有點怕怕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去同樣距離、在相反方向的多倫多。

 

可是自從有了雲門(the Cloud Gate,芝加哥人戲稱“豆子,bean”),就喜歡上了芝加哥。

 

2018年12中旬,家裏領導去芝加哥出差。我也跟著去玩了三天。

 

這次的旅館就在市中心,到千禧公園(雲門所在)隻需要順著密西根大道往南走幾分鍾就到了。

 

於是清晨、晚上、晴天、陰雨,每天去千禧公園報到,看雲門。

 

清晨在豆子的北麵拍的。這個角度的豆子像隻雞蛋。

 

這個角度的雲門好像一個彎曲的救生圈倒扣過來。

 

 

 

有些人大概剛剛下飛機、火車或者汽車。還沒有去旅店,就來這裏報道了。

 

雲門下麵一個詭異角度。

 

鏡麵一樣的感覺。

 

夜幕下的雲門。

 

千禧公園的冰場就在雲門下麵。

 

 

 

市政府大樓裏的電梯。

 

梅西百貨商店(Macy's)在芝加哥市中心有一家大型分店。一到七樓全部是購物空間!記得每年聖誕期間梅西都會有非常漂亮的櫥窗展覽。芝加哥的展覽一定更好。

 

可是樓上樓下怎麽也沒有找到。後來問了一個營業員,才知道聖誕櫥窗展覽已是曆史。心中黯然, 網上購物讓這些實體店難以生存。

 

梅西七樓的屋頂還是給了我一點驚喜。

 

 

 

出了梅西,看見路邊一堆畫畫用的東西。黃色紙上寫著:去廁所了,一會兒就回來。白色紙片上說:海軍陸戰隊的殘疾老兵、兩個孩子的父親。

 
邊上人們走來走去,沒有人碰他的東西。
 

如果樹上有葉子,這裏一定非常漂亮。

 

千禧公園的聖誕樹

 

晚上再看同一棵聖誕樹

 

晚上的芝加哥市區

 

在我們鄉下人的眼裏,芝加哥的夜景真的很美。

 

 

兩根“玉米棒子”

 

想享受美景又不抗凍的客人可以利用酒店提供的特殊包間 —— 透明的“蒙古包”。

 

晚上7點到9點的河邊燈光秀。

 

1871年10月8日是芝加哥曆史上一個黑暗的日子。

 

芝加哥西南角的一個牛圈裏,奧利裏太太(Mrs. O'Leary)給她的奶牛擠奶。奶牛踢翻了油燈,引起火災。

 

當時芝加哥有185名消防員,17輛馬拉蒸汽機。他們一周之前已經與許多小火和一場大火作鬥爭,身心疲憊。那天消防部門的初步反應很快,但由於守望者的錯誤,消防隊員被引到錯誤的地方。炎熱、幹燥、多風的天氣,大量的木質建築,狹窄的道路。一切的一切,使得小火變成大火。很快大火就蔓延到芝加哥河。這條天然的隔離帶在這場大火麵前無能為力。強勁的西南風夾卷著燃燒的碎片兩次越過河流(芝加哥河和芝加哥河南叉),令大火一直向北吞噬。

 

這場大火從10月8日晚上一直燒到10月10日。燒毀了芝加哥市中心大約3.3平方英裏(大約9平方公裏)的麵積,奪走將近300多人的生命,燒毀1萬7千多建築,10萬人無家可歸。

 

這就是著名的芝加哥大火(Great Chicago Fire)。

 

這是芝加哥1886年的地圖。顏色突出的是被那場大火燒毀的地方。

 

芝加哥大火讓人們認識到城市需要改善建築技術。該市開始重寫建築標準、防火標準,並且訓練出領先的消防部隊。

 

第一批用於重建的木材在最後一幢燃燒的建築物被熄滅的那天送達。很快現代化的芝加哥從廢墟中拔地而起。在22年後的世界哥倫比亞博覽會上,芝加哥接待了超過兩千一百萬遊客。

 

一個有趣的故事是我家領導這次在芝加哥出差時聽到的:芝加哥市有一條芝加哥河,河水從西流入東麵的密西根湖(美國五大湖之一)。為了阻止河水將城市汙染帶入密西根湖,重建芝加哥時,專家們設法讓河水反流,以保持湖水的潔淨。

 

我們在河邊散步時特意觀察了水的流向。的確,水是從密西根湖的方向流入芝加哥。

 

 

 

 

千禧公園

 

 

我們的車就停在這裏,2018年的價格是每天$35(可是15分鍾就要$15)。是我們酒店一半的價格。

 

芝加哥的冬天很冷,看見一些無家可歸的人睡在地下層的公路邊(芝加哥市區至少有兩層公路:地麵和地下)。剛到那天迷了路,走到這裏,發現一根熱氣管在這裏噴著熱氣,無家可歸的人就在這裏取暖。從他們身邊走過時,心裏還是有點怕怕的,摟緊我的錢包,加快步伐。可是人家該幹什麽還是幹什麽。有的人還和我們說“晚安”,讓我略感羞愧。

 

這張照片是離開芝加哥時從地麵往下拍的。

 

我的閨蜜之一岩看了這篇之後留了言。我把她的留言放在這裏,以後有時間可以考證一下:

 

密西根Silver Lake 那邊的Sand Dunes 據說就是重建芝加哥時過度砍伐造成的。

 

:從美篇搬來的2019年12月的舊文。

注:2022年1月上旬,突然發現以前從美篇拷貝到文學城博客裏的照片全部丟失。這篇文章的照片是 2/10/2022 重新上傳的。非常感謝文學城裏幾位朋友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