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麽愛抱團
文章來源: 海邊公園2023-06-17 03:12:36

如果你身處國內的公園、廣場或小區空闊處,你會看到一種國外很少見到的情景,即跳廣場舞。那些大媽們(也有男人和年輕女人,但以大媽為主)穿著同一款舞蹈服,隨著震耳的音樂翩翩起舞。

健身鍛煉本來是很私人的事,可是她們偏喜歡聚在一起做。不光是大媽的健身舞,就連跑步、健走、騎車這些不同年紀的運動,他們也喜歡組隊進行。公園裏,甚至馬路上,時常都會看這些背心上印著隊名的晨跑隊、晚跑隊、暴走隊、自行車隊。領頭的往往還舉著隊旗。舉著旗子跑步,也真是難為他了。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中國人喜歡抱團的心理。他們會以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名義抱團。如同學會(這是最常見的組織。我相信中國的每一個成人,都加入了起碼一個以上的同學會。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校友會、同鄉會、戰友會、家長會、粉絲會、車友會(同一款車的車主的組織)、歌友會、書友會等等。他們追求包團的欲望如此之強,隻要有一點點的微不足道的共同點就足以讓他們彼此聯結、彼此認同。

海外的華人也不能免俗。各種同鄉會多如牛毛就是一例。

對抱團的熱衷可能與現代國人的身份焦慮有關。

過去的中國人不太會有身份焦慮。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是宗族社會,人一輩子都在大家族裏生活,對家族的認同高於一切。從一出生,你在家族裏的身份都已經規定好,甚至在紙上(族譜)寫得明明白白。宗族社會的這種與生俱來的身份認同,確實也能讓人安心。

外國人的身份焦慮也沒中國人那麽強烈,這從他們不太喜歡抱團這點上可以看出。原因可能是他們信教的人多,宗教認同解決了他們的身份認同的問題。

中國進入現代之後,原來支撐著身份認同的宗族社會突然塌陷了,但幾千年宗族社會留下的心理積澱還在暗中發揮作用。缺乏認同,讓他們處於身份焦慮之中。為了解除這個焦慮,他們隻能盡可能利用各種機會尋求認同,抱團取暖。

中國人的這種身份焦慮正是民族主義的溫床。民族這種 “想象的共同體”,就是宗教裏的上帝,是認同的完美標的,人們很容易像把自己認同為上帝的子民一樣,把自己認同為民族成員。再不起眼的人,都能在所謂 “民族” 那裏,找回了自信、自尊和驕傲,因為他認為作為民族的一份子,民族的任何光榮、成就、勝利,都與他有關。

問題是民族主義天生就需要敵人。民族的偉大,是通過與其他民族的比較、競爭甚至戰爭中才能凸顯出來。沒人否認民族主義是近代戰爭的主要源頭。因此,喜愛抱團帶來的民族主義發酵,並非是一件好事。